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文革时被抄家者为保护财产将金条藏女儿私处(图)

www.sinoca.com 2013-04-17  东方早报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2013年4月14日第B07版,作者:石剑峰,原题:《金大陆谈1965:“文革”前最富足的年代》。

  经过四年的调整,中国国民经济至1965年时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子弹爆炸,石油自给,提前还清了外债,“到处莺歌燕舞”。而在此时的上海,市民平均消费水平也在平稳增长中,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始终并未被频密的政治运动而彻底扼杀。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金大陆认为,“金钱”、“财富”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上海市民的意识中。即便经历了“文革”“阶级斗争”和“斗私批修”的思想“洗礼”,仍然不曾消散和退却。

  您之前写了一本关于“文革”期间上海生活的书《非常与正常:上海“文革”社会生活史》,那么从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到1966年“文革”爆发之前,上海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呢?比如到1965年,上海的社会生活是否也呈现“非常与正常”的状态?

  金大陆:这个话题太大,我仅从当时人们的“金钱观”来讲。1976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两首词,其中有一句“到处莺歌燕舞”印象深刻,好像是在说“形势大好”,实际上“文革”已呈现颓势。再仔细一看,原来这词是毛写于1965年的,是指“文革”运动前形势的。自1961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来,1962年下半年起,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至1965年时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除了原子弹爆炸,石油自给,提前还清了外债等,具体在社会生活方面还表现为:票证供应范围缩小;市场物价回落;给40%的职工增加了工资;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较大提高,比如全国人均1962年猪肉供应为4.4斤、棉布11.1尺,到1965年为12.6斤、18.5尺等。

  上海如何?在上海,从1963年到196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5.82亿元到26.55亿元再到27.13亿元;城乡居民存款则从7.31亿元到8.64亿元再到9.98亿元,说明当时人民的生活是比较稳定的,对“金钱”的拥有和支出也是平顺的。至于,是否有人利用职权和机会贪占“金钱”?有材料说,1965年上海共查处犯有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错误的党员就达1307人。尽管有理念和程序之差异,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始终是存在的,关键在于“合法”,还是“不合法”;在于是否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存款的稳步上升,也代表着当时上海市民物质生活开始丰富,但在这背后是否已经涌动着政治潮流?否则从1965年到1966年,仅仅几个月时间,整个社会就开始集体政治转向。

  金大陆:与此同时,“莺歌燕舞”的背后却是“阶级斗争”的潮流涌动,从警惕中国“出修正主义”,到“四清”运动提出“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文艺界、学术界、教育界批判“封资修”一片萧然,到江青联络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策划发动“文革”的《评“海瑞罢官”》。包括我们出身不好的在学学生,在入团、升学和日常的活动中,都是明显感觉到压力的。难怪当时不少高层干部对“文革”爆发不理解,愤愤然地说:“因为有饭吃了,所以又要搞了!”

  您刚才讲到,在“文革”前夕,人民对金钱是有追求的,甚至有党员还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是始终存在的。但随着1965年的结束,1966年“文革”的到来,这种“金钱观”发生了变化吗?

  金大陆:“文革”爆发的时候,“破四旧”、“抄家”是“革命恐怖”。我们收集了很多抄家的资料,结果发现,“革命恐怖”来到了,有极个别的人的表现是非常特别的。我这个街区有个姓花的地主,那时叫“四类分子”,平时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抄家那个晚上,是花地主家住在市区的孙女、孙子带着红卫兵来的,进行了摧毁式的打击,弄得邻居在旁边都很害怕。有一些人是非常无奈的,真正感到了恐怖。这个例子是复旦一研究生说的,他的爷爷是上海开车行的,抄家的时候害怕得把黄金都拿出来摆在桌子上,等红卫兵来拿。但是,有更多的材料证明更多的家庭是转移财产,是藏匿财产的,方法也各式各样。前些年《收获》杂志有一组“文革”记忆的文章,其中有一女高中生,她的母亲后来改嫁给一个老板了,她就将家中的金条藏在这女孩子的私处,弄得两边大腿都磨破了。也有报道说大串联广场上有丢失的金条。关于抄家物资,初期均登记造册(北京红卫兵抄名中医陈大年家的财产就交到了银行),中后期则发生比较严重的偷盗。

  在一般的印象中,因为革命或者“文革”,人们对金钱是没有诉求的,事实是否并非如此?

  金大陆:即便“文革”前期,许多事例都证实人们对金钱的认同和追求。下面讲的全是来自档案的材料:1967年时,不少街道工厂挥霍公家的钱,购买电视机、毛巾、保健药品等;筹办一个《上海红卫兵革命造反展览会》,竟然申请二百多人次的出勤补贴,达五千多元。1969年时,上海化工局革委会报告“抄家”物资情况:“全局200个单位有散失、失窃及私自动用的有142个单位,占71%”,一只被偷的钻戒就是从门顶上的肥皂中挖出来的。以上数例均发生于单位体制内,具体表现为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盗“公”为“私”,等等,总之,是通过各种技术性的手段,以“公”为“私”。在此,“公”不仅是大头,更因为是“公”才具备成批量、集团性地化为“私”的可能,即在当事人的普遍的心态和认知中,“公”成为了“私”的源头。

  再看发生于1976年的两个事例:1976年时,因有大量的肿瘤病人及家属来往于上海肿瘤医院,其旁边的上海保健旅社就公然成了“票证交易”的市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住在旅社旁的八十四岁的孤老太康翠英,便用家中的煤炉“代客服务”:代烧鸭子四毛钱一只,代煮蹄三毛钱一个,弄得生意火热,群众反映康老太每天收入二元多。于是,康老太扩大生产规模,“从一只炉子扩展到三只炉子,从清晨到夜晚十多个小时炉火熊熊”。邻居纷纷效仿,其中一家搭建违章厨房,准备大展“宏图”。

  再据1976年6月的简报,上海《文汇报》记者在一周日的下午,分别在淮海路、延安中路、南京东路现场观察,两小时内共发现五处十六人次的摊贩现象,这些摊贩一般都是男女搭档,一个叫卖,一个望风,主要出卖自己编印的《菜谱一百种》《家具图样》《绒线编织法》和《数学游戏》等,能赚不少的钱。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叶檀:北京只容纳高收入群体 普通北漂请逃离(图)
下一篇:成克杰见台商带美女也想养小蜜 情妇不止李平(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