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自1月下旬以来,多路记者向重庆近千名路人抛出“2013年,你缺什么?”的问题,接受采访的人既有普通“上班族”、退休职工、农民工、环卫工人,也有政协委员、作家、企业老总。多样回答或引人捧腹,或发人深思,网友将这一提问戏谑为继“你幸福吗”之后的又一“神提问”。
在笔者吴若愚看来,重庆“你缺什么”的提问,比起“你幸福吗?”的央视提问要人性得多,因为自己缺什么,对于并不糊涂的人来说一定很清楚,而且不会像央视那样让人“被幸福”。中国人到底缺什么?从回答的频率便可略知一二,据报道,在众多回答中,“缺钱”的中标率颇高,反应“精神缺失”的回答也频繁出现。为什么“缺钱”和“精神缺失”会排在前面,这的确值得深思。
首先我们来谈谈“缺钱”,对于那些预测中国将在某某年超越美国的专家学者来说,中国人是不缺钱的,甚至可以说富裕,特别是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的现实下,中国人谈“缺钱”,实在是有失面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谁缺钱谁知道。君不见云南彝良地震时倒塌的学校是土坯的吗?君不见贵州毕节在垃圾箱里死亡的孩子的家就像牛棚吗?君不见广西某地的小孩在冬天里还穿着凉鞋吗?还有那些边远地区的代课老师们,他们的工资只有二三百元,他们难道不缺钱吗?
中国缺钱的人不是少,也不是多,而是很多。但是,对于某些媒体来说,最好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幸福着呢”,那才好呢!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记得中共中央总书记在看望太行山区困难群众时就说“能看到真贫困就值了。”为什么习近平会这么说,说明某些某体在过去的报道中只会溜须,有着往政府脸上贴金的习惯,让高层不能及时地了解中国底层社会的真实情况。我们不能忘记十年浩劫的那些岁月,那便是一个吹牛的时代。
那么,为什么今天回答“缺钱”的人很多,而回答“精神缺失”也不少?我想,在两极分化日益拉大的中国社会里,缺钱和精神缺失都同时存在着,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为金钱奔波,获取物质的满足,精神便已化为追求物质的动力;而那些不缺钱的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却逐渐失去了信仰,精神显得十分空虚,所以才出现了官员包二奶,找小三,拿着公款到境外豪赌的情况。所以,我要说的是,在中国的现实社会里,缺钱的人很多,精神缺失的人也不少,总体来说,中国人就是,既缺钱又缺失精神。人们为金钱而辛苦,有钱后又要被空虚所折磨,这就是中国人的现实。
如何解决中国人既缺钱又缺精神的问题,是摆在社会管理者和社会学家面前的课题。笔者以为,调整社会结构,加大社会改革力度,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是解决国人缺钱的办法;通过司法改革,而完善法律制度,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遏制腐败滋生,实现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才能公平竞争,公平的社会,自然不会有两级分化,没有两极分化,“缺钱”的人就会相对较少。而且一个公平的社会,导致平和的心态,人们就少了很多精神上的压力,然后才会有高雅的精神追求,这样一来,中国人就既不缺钱,也不缺失精神了。到那时,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将在什么时候超越某国。所以,我认为,重庆“你缺什么”的提问并不神,而是很人性,因为他提出的是中国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作者:吴若愚 环球网特约评论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