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聪明,有心机”
吕清海在神马集团时被领导认为“会来事”,从一名技术工人很快升至集团总经理助理
神马集团前身是一家锦纶帘子布厂。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的帘子布生产基地。
吕清海的职业生涯在这里起步。
1982年,吕清海23岁,从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帘子布厂,进原丝车间做一名技术工人。
原丝车间是龙头车间,工艺流程复杂。该车间的骨干,后来绝大部分成为帘子布厂的干部,其中也包括吕清海。
在当时原丝车间同事和老领导的记忆中,从农村出来的吕清海,个子不高,甚至“很难找到对象”,“但小伙子很聪明,能干,有悟性,技术上手快。”
一位当时帘子布厂的工程师沈成明回忆,吕清海工作努力、勤奋,很早展现出管理和技术上的才干,吕提出多个安全生产操作合理化建议,被评为全厂“先进”。不久,吕清海便从代班长、工段长提拔为车间副主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吕清海被派到日本学习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回国后,被提为车间主任。
在帘子布厂原老领导眼里,吕清海被提拔重用的另一个原因是“会来事”,讨领导喜欢。
比如,得知厂领导身体不适,吕清海专门找来从台湾采购的按摩器,送与领导做足底按摩。此外,二期工程车间主任是一位女同志,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因关系处理得好,女主任退后,吕清海被推荐接任。
这些细节被一些领导解读为“有心机”。
1990年,吕清海被推荐担任神马集团总经理助理。神马集团的总经理助理前后共有3人,只有他经常出现在高级官员的合影里。
1992年,国务院一副总理视察神马集团。在退休干部珍藏的一张合影里:国家领导人坐前排中间位置,两边是集团领导和省市官员,后排则是神马集团副董事长等高管。吕清海戴副眼镜,背着手,出现在后排左侧角落。
“出席合影的都是些厅级干部,当时并没有安排吕清海,他只是处级干部。”一名参与合影的原神马集团高管回忆,当时吕清海自己挤了上来,“那时吕清海有很多和高级别官员的合影,都是这样形成的。”
转入仕途,频繁“跑官”
吕清海因善策划被调往平顶山市卫东区任区委副书记,多名知情人反映吕清海常“跑官”
原神马集团副总经理季松青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平顶山市委书记的王银忠,想拉动地方工业发展,为加强地方官员的工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他决定从企业调干部。
神马集团一共两个骨干被平顶山市委相中。吕清海是其中之一。
“那时,国企比政府吃香,无论福利还是奖金,神马集团都比地方政府好。其中一位干部不想去,还在我的办公室里哭过。”季松青回忆,而吕清海表现平静。
据季松青介绍,吕清海被选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政治表现好、组织纪律性强,大学本科学历,有企业领导岗位的锻炼、具备策划组织能力,“最后一点是关键”。
1994年5月,吕清海被调任平顶山市卫东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这一年,吕清海35岁。
在另外一位神马集团原高级干部的记忆中,初入仕途的吕清海,即表现出“强烈的从政欲望”。
据他回忆,吕清海调任卫东区,先任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转正前,按程序须经卫东区人代会选举。
彼时神马集团的一名总工程师是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兼任卫东区人大副主任。
那名知情人回忆,为防止区长选举工作“发生意外”,那段时间,吕清海频繁往那位总工程师的家里跑,“希望给予关照”。
吕清海当选为卫东区区长,并于1997年12月接任卫东区委书记,直到2001年。
在此期间,吕清海先后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MB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职学习,并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吕在卫东区长和区委书记任上,河南当地媒体形容他为“学者型官员”,“学识渊博,为人低调、踏实”,“也办了很多好事”。
但亦有官员抱怨吕很会花钱。
原神马集团一名工程师介绍,一位卫东区卸任官员曾私下向他抱怨,吕清海上任前,卫东区财政节余1000万,离任后,账面亏空几千万,“也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
原神马集团的一位老领导告诉记者,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在河南省政府任秘书长,“2001年前,吕清海曾三番五次找到我,望其引荐。”
这位老领导回忆,吕清海曾先后两次开着车,与他一同去郑州拜访那位秘书长,谈升迁问题。
据这位老领导介绍,该秘书长当面给平顶山市委书记去电话,亲自交代,“有个从神马集团出来、叫吕清海的同志,是卫东区委书记,他表现很不错,有事业心,而且有一定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如果有机会,工作上可以给他动一动。”
2001年6月,吕清海从平顶山卫东区委书记,调至河南省周口市,任副市长。
至今在原神马集团中层干部之中,仍然流传这样的观点:“吕清海提拔周口副市长,老领导的牵线起很大作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