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遗憾:离多聚少惹孩子批评
广州日报:外交官的生活看起来风光,其实很苦很累,经常与亲人聚少离多。您在非洲工作过10年,给孩子写的信后来就变成了《彩色的土地》是吗?
李肇星:我对不起我的孩子。我只偷看过儿子一次日记,以后再也没有看过。在他上中学时我有一次批评他。你猜他怎么想?他在日记里说:“在我最需要批评的时候,找不到你。现在我长大了,却来管我!”
在儿子结婚时,本是喜庆场合,但他说话时第一句话就哭了,说到“今天若是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能参加我的婚礼……”,就“哇”地一声哭了,全场人也都跟着哭。他是姥爷、姥姥带大的,他的抱怨,我能够理解。其实我也是姥姥带大的,我出生之后,爸参加抗日战争,妈忙着照顾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
广东情缘:“我是半个广东人”
广州日报:您曾在广东插队,1969年强台风正面袭击牛田洋事件,当时造成了470名部队官兵、83名大学生悲壮牺牲,您当时有何经历?
李肇星:我是半个广东人。在牛田洋遭强台风袭击中,我们在那里锻炼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牺牲了83人,其中就包括外交部的3名同事,我活了下来。
在这里,我要感谢当时一名30多岁的“老连长”。当时接到的命令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堵海水。但那个老连长对我们说:撤吧,海堤要垮了,错了我负责,要不是有他这命令,还会死更多人。当时我是炊事班班长,送饭送不到最前线,最后是抱着一根木头才活下来。
后来,我在纪念牛田洋事件的一首诗中写道:“我活下来,是一种偶然的奢侈”。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怕死了,我那么多的好友都死了,他们很年轻,绝大多数都没有结婚啊!
后来,牛田洋为牺牲的战友立了碑,还刻上了每个人的名字。说起来,我身上“活”了许多年轻伙伴的生命。我是幸运儿,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应该的。
有一个四川同学西欧司的,英国留学未毕业即回国,遇难前到炊事班要一杯热水喝,就是我给他的,此后再也没见到他,后来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他妈妈是一个农村老太太,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遇难后,我们一直瞒着他妈妈。几个战友轮流每月冒名给他妈妈写信,凑钱寄给她10来块钱的生活费。她妈妈不识字,由他舅舅念给她听。信里一直写:妈妈,我在外面工作忙,以后再回家看您。她妈妈直到去世前,还以为儿子仍活着,每月还能收到儿子寄来的10块钱。
人物简介:李肇星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0年10月生,山东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4年至1967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进修。
1985年至1990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90年至1993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至1995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5年至199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
1998年至2001年任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2001年至2003年任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至2007年4月任外交部部长。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11月13日,李肇星当选为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素有“诗人外交家”之称,出版有诗歌散文集《青春中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