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11月16日,作者:《文汇读书周报》编辑部
《国家救援》(现代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海洋)以迎战SARS病毒等大规模国家救援行动,再现了我国最近10年间发生的重大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镇定,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共赴时艰、力挽狂澜的光辉历程。
中国北京
“……这是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是中国最繁华的一条大街,而现在几乎诡异地空无一人……”电视画面上的大街空空荡荡,商户几乎都关闭了,“新一届的中国政府令人惊奇地保持着开明的态度,他们似乎并不认为这场灾难是不能说的秘密。相反,他们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高度密切的联络,同时,调动了全国的医疗研究力量包括军队的医疗系统,倾尽全力在救助病人和研究病毒……”随后电视中播放了18世纪西班牙型流感和曾经肆虐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的尸骨成山、令人不寒而栗的悲惨画面,画外音播放的是:“瘟疫,这一人类历史中的冷血杀手,又出现在了21世纪!”
“哦,天哪!”斯蒂文先生惊恐地感叹。
2003年的冬春之交,威胁中国、亚洲乃至大半个世界的敌人竟然是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SARS病毒!数月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州、特别行政区香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相继遭到这种病毒的猛烈攻击,山西告急,内蒙古告急!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病毒战役迅速展开……
SARS突袭
广东省北部的河源,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河源市紫金县的一个小村子,就是中国首例非典患者黄杏初的老家。
确切地说,黄杏初是全球首例报告的病人。在他发病之前,佛山一名姓唐的公务员当时应该也是患了非典。至于谁是首例,谁是第二例,目前看意义已经不大了,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非典完全一无所知。于是,黄杏初也因此成为了医学界探索非典源起的重要线索。
2002年12月10日,在深圳罗湖区一家餐馆做厨师的黄杏初突然发烧了。和往年一样,此时正是流感的多发季节,黄杏初以为,像发烧感冒这类小病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到福田区一家门诊部治了两天。谁知,烧没退下来,症状反而越来越重。由于咳嗽不止,高烧持续,又没有家人照顾,黄杏初不得不在13日那天回到河源紫金县的老家,希望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可病情没有像黄杏初料想的那样一天天好起来,相反,它仍在进一步恶化,抗生素已经无效,咳嗽也变成了呼吸困难。
从河源疾驰而来的救护车上,躺着高烧整整7天,已经奄奄一息的黄杏初。接诊医师黄文杰主任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门研究呼吸病学的博士,他在和他的同事检查时发现,黄杏初已经神志不清,发烧39。8℃,呼吸困难明显,全身发紫,躁动得厉害,几个医生都按不住。在给了适量镇静剂后,黄杏初才慢慢安静下来。面对如此重症的“肺炎”,黄文杰和他的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犹豫什么?赶紧插管,进行机械呼吸改善病人通气!”
黄文杰眉头紧锁,表情凝重。
这是他面对在生死线上挣扎的黄杏初所下的第一道指令。
之后,抗病毒、抗菌药物等系统治疗马上跟进。呼吸科成立了特护小组,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地观察病情,医院最贵重的呼吸机和监护仪都用到了黄杏初身上。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就连工作多年,专科经验丰富的黄文杰也感到非常可怕:“当时真没往烈性传染病上面想,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那也只是按照重症肺炎病人治疗的一般性防护。”
黄文杰说,他知道情况的一瞬间,心使劲往下沉,有种可怕的预感和担心,他担心救护车上的司机,担心自己的同事,担心有更大的扩散。但是他什么都不能说,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此时,大难不死的黄杏初,病情终于有了转机,体温也逐渐趋向正常。这倒为黄文杰阴郁的心情带来了一丝小小的安慰。
黄杏初出院了,但故事并没有就此完结,相反,才刚刚开始。
前仆后继
非典的到来,让中国最传统的喜庆节日———春节变得沉闷而压抑。无论是舞龙还是舞狮,都赶不走广州上空厚厚的阴霾。
大年三十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各大医院同时接到了卫生局下发的紧急文件:广州、深圳、佛山、河源、中山等地陆续出现非典型肺炎,各医院务必做好准备接收这类病人。该病毒可能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凡与病人接触都要注意加强防护并戴好口罩。
就在文件送达之后,中山大学附属二院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人:“姓名?”“周作芬。”“年龄?”“40岁。”“家住哪里?”“芳村。”“什么职业?”“干海产品批发。”“怎么不舒服?”“发烧、咳嗽……”
一阵剧烈的干咳打断了门诊医生的问询。
医务人员赶紧将病人收进了呼吸科病房。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与昨天卫生局下发的紧急通知中所描述的病情特征十分吻合,可以肯定,这是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事关重大,刻不容缓!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凝重起来。
中山二院领导当即决定,将这名病人迅速转送到传染病指定接收单位之一的中山三院。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还派出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进行了全程监控。
送走这名病人6天之后,中山二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有接触过这名患者的医务人员,包括抬担架的工人和开救护车的司机共有30多人,无一例外陆续病倒,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非典型肺炎的症状!
形势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2月12日,中山二院院长在向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汇报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们医院建院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摆在面前的难题如何突破?谁都明白,病房已经成了战场,总要有人靠前指挥,总要有第一梯队冲上去把情况摸清楚,才能继续深入腹地,把病人一个个救下来。
难题一个个被拿下。患者80多公斤的体重怎么移动?邓练贤就和他的战友们与病人面对面“亲密接触”。他们当然知道这样近距离搬动病人的危险,但他们作为医生,此刻没有选择也不能选择,前面就算是万丈深渊,也只能头也不回地前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