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抵制日货”的背心,拿着日本佳能相机猛拍。(资料图)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一个国家和它的国民应该明白,基于法治与个人自由基础之上的公民社会,才是捍卫主权的柱石,乌合之众在任何历史上都只会破,而不能立。
8月19日,当日本人登上钓鱼岛的时候,中国多个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规模不可谓不小,也是对中国外交部严正抗议的映衬。保钓行动需要中国公民的有力支持,但是此轮示威游行中却折射出诸多隐忧,不可不察。
外交虽然是政府的高级政治,但是自法国大革命之后,公民意见在外交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网络时代,秘密外交更是难以为继,公共外交成为公民参与外交的重要领域。民众走上街头表达意愿,既是向本国政府传达外交主张,也是向外界展示意志。
此次中国数十个中心城市出现的规模不等的集会、示威活动中,多数情况比较平稳,但也出现了打砸日系汽车的场景,现场照片在微博上广为传播。不少网民呼吁,抵制日货,先抵制蠢货。从照片中的火爆场景来看,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如何理性示威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有强的民意基础,理性、自制的公民社会则是其基石。一旦示威游行成为释放愤怒和展示破坏欲的表演,反倒会破坏国家形象,徒增国际笑话。
反日示威游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随着微博的广泛使用,几乎任何政治社会事件都会在微博上直播,无形之中形成了“演员-观众”的连带,虽然只有少数人上街游行,但是上亿人通过微博成为隐身的参与者。微博上的言论与游行队伍中的标语,是公民意见的荟萃,综合这些言论可以看到,观点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有人大有为了保钓而慷慨赴死的热情,有人则认为保钓与民众无关,这是政府或者军队的事情。观念的分化未必是坏事,标志着中国公民意见开始多元化。而任何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都不会是一言堂,只有在多种声音的辩论中,才会达致理性与自觉。只有对钓鱼岛问题进行充分深入的讨论或者激辩,才能辨明真相,探求解决之道
打砸日系国产车的同时,围观者纷纷拿出日本相机留念。(资料图)
公民社会是市场与政府的桥梁,也是公民自我组织、自我治理的载体。示威游行本身就是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通过群体发声的一次训练。示威游行不仅为了释放情绪,更需要建设性的意见。因此,如何设置示威游行的议题、组织游行队伍就需要相当的技巧。因为在群体活动之中,从众行为盛行,激情容易压倒理性,越是激进的口号或行为越受到关注。此次示威游行中,居然出现了“中华帝国”的字样,汉唐帝国的情结在保钓示威活动中被激活,但是帝国时代已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灰飞烟灭了,将钓鱼岛与中华帝国放在一起实在太具有戏剧性。东亚国际秩序的变革正是源于两个帝国的毁灭,中华帝国的衰落使殖民主义趁虚而入,大日本帝国的毁灭则开启了主权国家的时代。历史不能倒转,帝国的口号不仅显示了思维的滞后,也折射出设置游行议题能力低下。
另外,示威游行本该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活动,此次游行中却出现了以“抵制日货”的名义打砸私人财产的行为,以捍卫领土主权为名的示威活动却夹杂着打砸同胞财产的暴烈行为,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抵制日货,以不购买日本商品来表达一种姿态,也无可厚非,但是将日系国产车作为发泄情绪的目标,远远超出了示威游行的范畴,而是在破坏社会治安。无论马克思还是黑格尔都强调,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都需要建立在私人产权基础之上,在游行活动中动辄打砸私人汽车或者店铺,不仅说明缺乏产权观念,而且潜意识中还没有脱离法不责众的侥幸。
他们应该了解,示威游行应该是公民在法治的框架之下有序平和表达的集体活动。如果将示威游行视为无组织、无原则的泄愤盛宴,那就大错特错了。公民和暴民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但其在公共活动中的表现可能截然不同。这也意味着,要在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国家中培育公民,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保钓示威只是中国公民社会培育与发展的一个起点,同样,以示威游行的方式表达保钓的决心,也需要一个学习与训练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教育和法治规范是不能缺位的。一个国家和它的国民应该明白,基于法治与个人自由基础之上的公民社会,才是捍卫主权的柱石,乌合之众在任何历史上都只会破,而不能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