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3D解读周克华:嗜血屠夫之死留下的五个未解谜团

www.sinoca.com 2012-08-23  新民周刊



  综合分析,严打期间的14天拘留,已经是轻得不能再轻的处罚,据此沈亮认为,周克华当时可能仅仅是对某位女性说了几句带点挑逗性质的话而已,而这几句话为其带来的后果,在今天看来,显然有些过于严厉,加之其父周正喜,也是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从城里下放到农村,后与离异带着两个孩子的周母成婚。因此,此事件对少年周克华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徐光兴告诉记者,在社会中受到自认为不公平的处罚,和年幼时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利刺激,是导致变态型人格障碍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周克华的在成长时期的经历,也恰恰满足了以上两点。加上其本人沉默寡言的性格,这些因素很可能在他的内心无限积聚,直到爆发。至于爆发的方式,则分为内罚型和外罚型两种,内罚型指通过自虐等手段对自己进行处罚来获得发泄,外罚型则将发泄的对象指向其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显然,周克华属于后者。

  暴力情结

  儿时的玩伴说周克华重义气,爱看武侠小说,还曾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里偷偷练功“打沙袋”。

  周克华身边的熟人在事后回忆时,认为其有“恋枪癖”,对军事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喜欢看《轻兵器》之类的杂志,在身负命案之后,还曾扛着枪在妻子面前炫耀,并问妻子自己扛枪的样子威不威风。

  负责追捕周克华的长沙警方,在周克华曾经去过的网吧调查周克华的上网记录时,发现《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两部有关高智商变态杀人的影片,被周克华反复观看达10遍。

  在周克华被击毙后,警方在他身上发现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包括两张电影票:《听风者》和《太空一号》,一部谍战题材,一部逃狱题材。

  以上种种细节,将一个沉默寡言、静静蛰伏在暗处的杀人者的心理世界,勾勒得更加清晰。然而,从武侠,到嗜血,这期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酵过程?

  据周母说,周克华18岁时,曾有过想报名参军的想法,但体检没有通过。2002年春节与妻子离婚未遂后,周克华选择了离家出走。据后来警方的调查结果分析,周克华所谓的在缅甸当过雇佣兵的经历,正是在2002年出走之后所为。

  刑法专家沈亮认为,凭周克华非法越境的身份,不太可能真正成为缅甸政府的正式雇佣兵。基于缅甸金三角地区多有毒贩武装力量考虑,周克华所谓的“雇佣兵”经历,很可能是在缅甸地区参与了部分民间非法武装力量的争斗,也因此接受了一些枪械知识和杀人技巧的培训。

  结合周克华少年时期,对包含暴力因素的事物流露出的强烈兴趣,以及其后来当兵愿望没有得以实现的情况分析,当时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周克华,很可能在缅甸的经历中,得到了宣泄暴力欲望的满足。而周克华在国内犯下的第一桩命案,时间是在2004年。这时的他,可能已经在缅甸历经了多次的腥风血雨,从一个内心充满暴力情结的扭曲男人,变成了一个凶残、嗜血的杀人狂魔。

  示范效应

  在徐光兴看来,仅凭目前掌握的资料,认定周克华的枪械知识和反侦查能力来源于他的自学,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一个仅仅在农村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不可能凭借兴趣爱好,掌握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知识。徐光兴表示,对于一些复杂的枪械知识,即便是接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无法完全理解。即便是《轻兵器》杂志中,也包含许多专业术语,一般人看了也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周克华在2009年曾杀死一名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驻军哨兵,抢走一把自动步枪。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周克华背后很可能进行过专业训练。徐光兴进一步解释:“自动步枪体积较大,周克华不可能一直将枪不经拆卸携带,而自动步枪的拆卸和组装,则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很难相信,周克华可以在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自学到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自如。”

  说到周克华在缅甸的所谓“雇佣兵”经历,徐光兴坦言,不排除这一切皆来源于他在缅甸所接受的训练,但这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应该警惕,到底有多少人,可以通过和周克华一样的途径,接受这样的杀人训练,成为和周克华一样的冷血杀手?

  沈亮在采访中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不排除周克华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会像2010年的屠童案一样,引起各地犯罪分子纷纷效法,产生示范效应。据沈亮透露,我国目前对民间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的管理,确实存在一定的漏洞。沈亮告诉记者,由于建国后我国曾在云南、贵州、青海等地修建过兵工厂,一些当地人因此掌握了生产枪支的技术,导致这些地区现在仍有部分私自生产枪支的黑工厂。这在客观上为周克华这样的暴力分子,解决了枪械的来源问题。同时,中缅边境的毒品交易,也为持有枪械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培训作案的土壤,加上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周克华这样的杀人魔王的出现,其实并非偶然。发生在8月19日的南宁枪击事件,也在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要从根本上截断周克华诞生的土壤,必须要将这些因素逐个消灭。

  生命教育

  在周克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明显的分裂人格。周母说自己的儿子孝顺,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些东西,对于前妻和儿子,周克华也会登门探望,并将自己抢得的钱款分出一部分作为母子俩的生活开销。甚至在面对自己的女友、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洗头妹”时,周克华也显得很是“仗义”。

  从这些角度看来,周克华似乎也有着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亲情观念。但当他把枪对准一个个无辜的受害者时,却表现得极为冷血,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视作蝼蚁般残忍践踏,甚至将杀人过程当作一场游戏,邀请女友来现场观看。

  是什么,让周克华在对待其他人的生命时,呈现出与对其亲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人提出,这大概源于周克华在缅甸期间的经历,使他将杀人抢劫视作一种完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职业化行为。而在沈亮看来,导致周克华人格分裂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

  沈亮提出,生命教育应该是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接受教育的第一课,教导孩子们尊重所有有生命的个体,不仅是人。我们的教育缺少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在面对他人的死亡时,很多人表现出麻木与冷血。不仅是周克华,近年来网络上频繁出现的虐猫、虐狗事件,其实都在为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敲响警钟。

  同时,沈亮也提出,对于生命的尊重,应该是平等的,不受个人财富及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换而言之,一个乞丐和一个亿万富豪或是国家元首,他们在占有财富和社会地位上有着天壤之别,但他们生命本身却并不应该因这些因素而变成千金之躯,或贱如草芥。

  在周克华成长的道路中,家庭因素导致的自卑,使他或多或少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轻视,在一些生活细节上,诸如从事“上河沙”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及在火车站当搬运工时,周克华也很可能感受到了别人的轻视,体会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格被践踏的滋味。这一切,都为他后来对其他人的生命毫无怜悯之情打下了心理基础。

  徐光兴认为,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倡导对生命的尊重,才是从根本上防止下一个“周克华”出现的首要任务。

  周克华被击毙一周以后,对周克华死讯的质疑未见平息,反而从最初的“被击毙还是自杀”,升级成“死的到底是不是周克华本人”。周克华的死像是一面三棱镜,立在公权和公众之间。“这到底是公民意识的觉醒,还是怀疑一切的执拗?难道猜疑猜测,真的成了多元时代的隔离墙?”

  记者|邵乐韵 实习生|冯秀民

  一

  束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出各种单色光。一则悍匪毙命的消息公之于众,得到的反应不仅是拍手称快。

  8月19日,一组据称是周克华被击毙后的尸检图在网上流转,更是激发了网民巨大的推理热情,有人试图从中找到“蹊跷”,有人从法医视角验明正身。争论愈演愈烈,重庆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不得不在其官方微博“重庆网警”上再次重申:“对于网上质疑周克华未被击毙的信息纯属误解与造谣,悍匪周克华已被击毙毫无疑问。”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分局官方微博随即转发并评论:“击毙的周克华DNA和指纹都已经比对准确无误,质疑周克华未被击毙有些滑稽和可笑。”长沙警方也澄清,没有长沙民警在重庆伤亡,也没有叫陈子河的民警。

  至于那组对比图,重庆市公安局回应寻求证实的媒体,“并没有对外公布周克华的尸检照片”,对照片中人物是否确定为周克华也不予置评。

  拥有69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21日子夜发表“你好,明天”的感言,“修复信任,需要公权力更加公开透明,也需要抱定诚信、互信的集体信念。共努力,塑造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国。”

  质疑源于恐惧

  周克华未伏法前,老百姓惶惶不安,担心大白天到银行取钱,会不会被躲在角落的悍匪当街爆头。“像我这样平时比较马虎的人都会有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晚上不去ATM机取钱,白天去银行也心存顾虑。”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称,周克华给社会带来很大困惑和恐惧,其负面能量实在罕见。

  重庆案发后,万余军警三次拉网式搜查歌乐山,找到数样疑似线索,却不见周的踪影。紧张气氛下,民间有关周克华背景的说法也被添加了几重“传奇”色彩。在与警方躲猫猫四天后,周克华最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皮鞋厂后被警方发现击毙,传奇故事也被打回原型。

  按理说,是该松口气了。周克华被击毙当天上午,现场围观者众,有市民点燃鞭炮连称“大快人心”。警方勘察完毕解除封锁的一瞬间,众人涌向案发现场,观看地上的血迹,摸水泥电杆上留下的弹孔。

  可是很快,各种疑问开始井喷:警方有什么证据证明苏、湘、渝等地多起抢劫均系周克华一人所为?通缉令上的“曾开贵”又是怎么回事,他到哪里去了,是警方在摆乌龙吗?周克华到底是被警方击毙还是自杀?为什么声称击毙周克华的两名民警两次出现在媒体镜头前时,警服上的警号不一致?周多次作案身份却一直没暴露,肆无忌惮地流窜行凶,是罪犯太狡猾,还是公安不给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佳木斯火车站内两辆火车追尾 致24名旅客摔伤(图)
下一篇:太原市多警种全天候联动 打响十八大保卫战(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