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夏季多雨时,我国城市的下水道又要接受大雨的考验。
这场考验正从北京拉开帷幕。持续两天的大暴雨,把北京的下水道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上。据中国网络电视台报道,截至今天凌晨2点北京城区降雨量212毫米,这是61年来北京经历的最大强降雨。一共死亡10名群众,已经转移群众14500多名,投入抢险的干部不下10万之众。
下水道对于中国城市来说,无疑是一处硬伤。从过往的年份看,我国大多数城市都经不起大雨的考验,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南昌等等城市都遇到暴雨,都发生过“内涝”,被网友们戏称为“中国水都”、“东方威尼斯”。
每当遇到城市“内涝”,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多少年一遇”,好像所有的责任都是大自然突然变脸,好像下水道本来没有问题。而事实上,不管是三年一遇、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对这些城市来说,总是一年一遇,说明我们的城市下水道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
与下水道相比,地上地下总是两重天。我国城市建设高歌猛进,高楼大厦日新月异,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所有摩天大楼的总和。一些地方宁愿拿钱建设一幢幢高楼,也不愿意花钱修建排场的下水道。
等到大雨倾城的时候,各个城市在救援资金和物资调度方面一般都在所不惜。与其年年花钱救援,与其年年战天斗地,还不如从建筑规划和事后补救上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据专家介绍,中国多数城市的下水道采取的是“地下管网式”设计,排水管一般在地下5米左右,管径多在1米以内。这样的排水系统,很难应付连降暴雨的突发状况。大部分城市还存在“重污水,轻雨水”的问题,没有专门的雨水管道,雨水管和污水管混合在一起,雨水和污水的排放都指望污水处理站。这种排水系统投入成本低,施工容易,但是对于处理能力有限的污水站来说,一旦遇到大规模暴雨就只有听之任之了。
欧美和日本采取的是“地下廊道式”方案,下水道在地下几十米,排水口径有3-5米宽。排水系统多用分流制,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并行,维护和管理方便。这种方案虽然设计复杂,建筑费用较高,但是为城市免去了后顾之忧。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排水系统是法国巴黎的下水道,也就是雨果在《悲惨世界》描写的冉阿让穿过的下水道。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是设计理念至今都值得借鉴,实际上每年到巴黎参观下水道的络绎不绝。巴黎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参观人员所看到的巴黎下水道,不是污水横流,而是城市的一道风景。
据说,我国只有两座不怕暴雨的城市,一座是青岛,另一座是江西古城赣州。青岛老城区的下水道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修建的,一直用到现在。有的下水道修理工做完工作以后,图方便直接就从下水道走回去了。赣州城的下水道是宋代修建的,名曰“福寿沟”。
今天我们习惯于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当作城市现代化,那只能算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方面,真正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包括收入的增加和期望寿命的增加,也包括下水道、交通、通讯等宜居环境的改善。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市,不应该只有光鲜的外表,也包括那些看不见的地下部分。
下水道的建设是种“看不见的政绩”,也很少有人会在平常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当一场暴雨来临的时候,才会唤起人们的记忆。
一场暴雨对城市现代化是一次考验,是对过去粗放式现代化的考验。这是大自然的考验,只有这种考验,才能警醒管理部门,给管理部门一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这种警醒和教训仅此一次就足够了。
毫无疑问,下水管道的建设和维护是个“赔钱的买卖”,它不像电力、给水、通信等公共事业,多少还有些回报。下水管道的建设和维护是只投入没有回报,只能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那些已经经受和没有经受过暴雨袭击的城市,管理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地责任,同等对待地上和地下,咬紧牙关在下水道上大干一番,打一场漂亮的下水道攻坚战。
暴雨迟早会停,城市的下水道也会恢复往日的平静,但是寄希望于老天不下暴雨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城市,亡羊补牢,回头是岸。城市管理部门应该重新检讨城市设计理念,下大力气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对于城市下水道,已经有太多的人说过太多经典的话。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台湾作家龙应台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他们说的已经足够经典,下水道就如同一座城市的血脉,流动的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与活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