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失独者,即失去独生子女的人。他们大多50岁开外,意外失去孩子后,往往选择“隐形”生活,在暗室中独自悲泣,节日与他们无关,笑声与他们无缘。
今年母亲节,李铭兰(前排右二)带着“连心家园”成员慰问武汉市孤儿院的孩子们。
今年4月,湖南“关心失独者”QQ群成立,欲向失独者提供一对一帮助,目前已集结了13名爱心志愿者。
失独者,即失去独生子女的人。他们大多50岁开外,意外失去孩子后,往往选择“隐形”生活,在暗室中独自悲泣,节日与他们无关,笑声与他们无缘。
57岁的武汉人李铭兰就是一位失独者。她最害怕的日子是每年的3月8日。因为,那天是她儿子忌日。
13年前,她的独子突发性脑溢血去世。
她说,儿子走后,她曾几次搬迁,也曾入院半年治疗忧郁症。最终,她从自闭中走出来,注册成立了关注失独者群体的公益组织“连心家园”,大家抱团取暖,跨越悲伤。
在李铭兰们的身上,我们试图为失独群体找到一个出口,探寻自救和他救的有效结合。
痛失子女
为躲避熟人,李铭兰搬了三次家。有人不经意问起她的孩子,她便说“儿子在国外读书”。说完,匆匆回家,关上门直流眼泪。
1999年3月8日,妇女节。
儿子早上出门前,亲手给李铭兰戴上一朵红玫瑰胸花,说:“妈妈,我爱你。”
三天前刚过21岁生日的儿子,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中澳班,即将到澳大利亚深造。
当天下午4时许,一个电话打来:“你儿子因突发性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等她匆忙赶到医院,儿子已躺在冰冷的太平间里。她哭倒在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李铭兰都无法接受现实。儿子的东西她保持着原样,每天会做一桌子的菜,不停地CALL儿子,等他回来吃饭。她每周都要给儿子买一大堆衣服。她不停地哭,有时候还想到自杀。
丈夫急了,把她送进湖北中医学院,诊断结果为焦虑症,住了半年的院。至今,她每天都得服用阿普唑伦等药物才能入睡。
为了躲避熟人,李铭兰夫妇搬了三次家。有人不经意问起她的孩子,她便说“儿子在国外读书”。说完,匆匆回家,关上门直流眼泪。
不愿接受现实,多次搬家,听见别人谈论儿女就马上走开,到一个角落舔舐伤口――记者接触的“失独家庭”,几乎都是如此。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衡阳人张红(化名)多么希望能跳过2010年9月26日这一天。
这一天前,她是幸福的,丈夫是公务员,20岁的儿子在江西南昌读大学。为了让儿子专心读书,她辞掉衡阳的工作,到南昌陪读。
当晚10点,她接到儿子车祸的噩耗。她赶到事故现场,儿子正躺在血泊中,微睁着双眼、用颤抖的手指牵着她,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妈妈,别难过,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事后,虽然获赔数十万元,但对张红夫妇来说,他们的世界已经坍塌。
儿子离开后,丈夫提出想再要一个孩子。但张红已年过四十,加上沉重的精神负担,虽经多次努力,依然没有成功。
李铭兰说,她和丈夫也想再生一个孩子,并曾获得一个借腹生子的机会。但两人还是接受不了,总觉得儿子还在,不能丢了这份爱。之后,他们获得过一次领养女婴的机会,也最终放弃。
让李铭兰高兴的是,她帮助团队里的两个失独家庭新生了孩子。她说,一名姓李的中学老师经过他们的联系,通过借卵,生了一名孩子。但李老师今年已经56岁,家庭情况也不好,抚养孩子是个难题,“好在其家旧房拆迁获得了一笔钱,否则难以为继。”
现实中,如果因车祸等事故致独生子女夭折,且责任在对方时,还能获得一些赔偿。如果孩子因病死亡,则往往债台高筑,哪怕能再次生育,亦无能力抚养新生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