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看毛泽东已连续读了五个多小时的书,还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默默地读着,小孟怕他过分劳累,便走过去轻声提醒:
“主席,您该休息会儿了。”
但毛泽东仿佛一点也没有听见,依旧在那里读他的书。于是小孟便稍稍把声音提高了些,又说了一遍。毛泽东回过头来,大声一吼:“滚!”这吼声真把小孟吓了一跳,她只得悄悄走开。事后,毛泽东自感做得不对,又主动向小孟道歉,就像那次给小李道歉一样。 当然,有些时候却与此相反。有时当小孟提醒他休息的时候,80多岁的老人,在年轻的姑娘面前,变成了听话的孩童。她发觉,他并不异于他人,有时更像一个有着大人身体的孩童罢了。小孟的提醒,会使他乖乖地把书放在一边,眼睛微闭,静静地躺在那里,闭目养神,平心静气地休息。
有时,小孟看毛泽东手里托着书,似乎在看,但走近一看,他的眼睛已经闭上了。于是小孟便轻轻地关上壁灯,床头灯,蹑手蹑脚地走到他的床前,把他的书从他手中轻轻抽出来,放在小桌子上,又把他的眼镜慢慢摘下来,让他好好睡觉。但等刚刚摘掉他的眼镜,毛泽东马上又清醒了。一醒过来,又顺手去找桌子上的书。这时小孟只得又给他戴上眼镜,打开床头灯,打开壁灯,让他接着读下去。这样的读书,有时会达七八小时之久。
毛泽东的卧室就是书房,因为他的读书活动,几乎都是在卧室里进行的。他有一张特制的带双床头的木制床,放在卧室的中间。床的一侧是两个又高又宽的大书柜,他常看的书大部分放在这里。他还有一个藏有数万册书的图书室。他的床另一侧有一张小桌,小桌的外边又有一张大方桌,上面摆放着他阅过或待阅的各种文件。
毛泽东除了自己读书之外,有时还让小孟念给他听。
毛泽东喜欢唐诗,在他卧室里的那张桌子上,常常放着各种唐诗选本。仅《唐诗三百首》就有好几种版本,而且有一部《全唐诗》。他对唐代诗人中的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尤其推崇。他常常被他们诗中神奇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他有时自己边看边读,自言自语地赞叹:写得好!写得好!
有一次,毛泽东让小孟给他读唐诗,小孟大声朗读着: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孟刚刚读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毛泽东便一下子笑出声来,随即说:
“你再读一遍最后那句我听听。”
小孟不明白主席笑她什么,又大声读了一遍“遍插茱萸少一人”。
毛泽东听完之后,坐起来顺手拿了一张纸,写了两个字:“茱萸”。让小孟过来,指着“萸”字说:
“你去查查字典看,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小孟抱着本大字典,查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了这个字,一看字上的拼音,才知道自己读错了。她忙对主席说:“这个字应该读yú(鱼)。”
毛泽东点点头,慢慢地说:
“这茱萸是落叶乔木,还是一种药材呢,插上茱萸,可以避邪。小时候,在我的家乡,我就看见过插茱萸的。”
毛泽东能一下子发现那个字音读错,可见他对这首唐诗有多么熟悉。
毛泽东常常这样给小孟纠正着,有时读到很生僻的地方,小孟读不下去了,毛泽东很快就会给她接上。有一次,小孟读杜甫《进艇》这首诗: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当小孟读到第五句“俱飞蛱蝶元相逐”时,不认识“蛱”字,在这里卡住了,小孟读不下去了。毛泽东马上接下来,把后面四句一下子就念了出来。对于这样一首并不是很出名的唐诗,毛泽东竟然倒背如流,稔熟于心。小孟不得不佩服地说:“主席,您都这么熟,自己背诵算了,别让我给您念了。”
毛泽东听了,并不介意地说:“听你念是一回事,我自己吟诵又是一回事嘛。”
小孟是湖北人,说话快,而且声音高。每次读书念诗,毛泽东总要提醒她几次:“慢点嘛,声音也太高,简直像唱黑头的。”
小孟听了毛泽东的提醒,便马上放低声音,放慢速度。但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地又变快变高了。
这时毛泽东会开玩笑地说:“孟夫子,我这个听的,比你这个读的还要累,你是不是在跟我吵嘴哟?”
小孟也笑了,她抱歉地说:“我觉得我已经读得很慢了,怎么回事儿?老是太快。”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