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探秘部委食堂:交通部自助餐1元 政协食堂免费吃

www.sinoca.com 2012-04-05  西部网



  新华社食堂上了“大众点评网”

  中直机关食堂之间交流评比时,顾小杰走过不少食堂,他印象最深的是新华社食堂。

  在坊间,这里曾和中南海的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并称为“北京三大堂”。

  2008年完成改造后,新华社食堂更是颇具规模地下一层是24小时营业的餐厅;一层有自助火锅,亦有西餐厅;二楼是中餐厅和清真餐厅;三楼为自助餐;四楼则是健身馆。食堂每天中餐的副食有60多种,主食50余种,每天接待就餐约6000人次。

  食堂坐落在办公区外、家属区内,外人可随便进出。但若想用餐,则须有新华社饭卡。

  中午,阳光透过厚厚的落地窗,直射进餐厅。这时,也是就餐人数最多的时候。

  大部分员工习惯沿自动扶梯到二楼大厅用餐。

  大厅分为就餐区、收盘区、酒水饮料区等。在进门处领取餐盘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发筷子和餐巾纸。

  在窗口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当天的菜单,菜品约二三十种。凉菜大多一两块钱,红烧排骨、猪蹄等荤菜也大多在10元以内。除此之外,另有叉烧肉、蛋清肠、松仁小肚等熟食论斤卖。主食除了常见的米饭、馒头,还有蛋挞等点心。

  据介绍,二楼的面包最为“抢手”,隔天换品种。两个大面包外加两个小果酱面包只要4块钱。由于限量供应,有些人甚至在开饭前半小时赶来排队。

  多年来,新华社食堂自创了50多种自成体系的“大锅菜”,还编辑出版了《中西餐大锅菜精选》专题片。

  有新华社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他们每月有330元补助。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平均每天能保证一顿15元钱的午餐。

  食堂有不成文的规定,在国家有重大新闻报道时,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送饭到办公??室。

  新华社食堂在“大众点评网”上亦榜上有名,并有十余条点评。

  有网友在点评之余,更怀念若干年前的新华社食堂。“有西餐,不过绝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西餐,而是那种超级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白汁猪肉,特好吃!在别的地方根本没有的。那时候还有朝鲜冷面,味儿不错。面包不怎么样,馒头味的,不过炸面包圈不错。各种点心很好,有果酱核桃排,算是特色了。”

  与新华社同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社科院食堂,就没这么大规模了。

  “午餐一般来说都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米饭馒头可以随便拿。”一位社科院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一份午餐对内价是4元,对外则是12元。饭卡须自己花钱办,卡上有照片,以防混用。

  “吃食堂最大的问题就是浪费。”这位工作人员称,她每次告诉厨师,少打点儿菜,可对方还是盛得满满当当。最后吃不了,又不好打包,只得倒掉。“可大家还是愿意在食堂吃饭,毕竟干净、放心,起码知道它不会用乱七八糟的添加剂,更不会用地沟油。”

  铁道部食堂服务好

  一度,网上流传着“一元钱能吃什么”的话题。彼时,有人提到能在部委食堂吃顿午餐。

  本刊记者走访多位部委机关工作人员后了解到,近年来,部委食堂大多以自助餐为主,一顿午饭一般不会超过10块钱,有些机关只需个人掏一两块钱“意思一下”。而在全国政协机关食堂,更是出现了“免费午餐”。

  一位全国政协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机关食堂提供早饭和午饭,进门时需刷卡,但卡上没有钱,是按次计。

  星期一、三、五,早餐提供煎鸡蛋;星期二、四则有煎饼。有时还有卤煮、炒肝等。

  午餐除沙拉等凉菜外,另有6-8个热菜,有麻辣烫,炸酱面等辅食,二楼的局长餐厅则有火锅可供选择。

  和大多数机关食堂一样,交通部食堂分为普通工作餐和清真餐。普通午餐荤素加起来不到10种,餐后,每人可拿一个水果和一盒酸奶。

  “我估计,这样的一顿自助餐在外面大约要几十元吧,我们只需要付1元钱。”有交通部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解释,“象征性地收1元钱,是因为上面出了个什么规定,说必须要有自付的部分。”

  除“物美价廉”外,部委食堂更是几乎把各项服务做到了“海底捞”的标准。

  铁道部机关服务局2009年拍摄的《铁道部食堂》专题片中介绍,这个平时有2750人就餐的食堂,每周可以循环制作300多个菜品,还拥有自己的食品检验室、豆制品加工间和酸奶制作车间。

  2001年,铁道部斥资1000多万元对食堂进行改造,将原来的一个就餐大厅改成6个独立区域,包括内部供应的部长餐厅、司局长餐厅、二楼公务员自助餐厅、一楼公务员自助餐厅和普通餐厅等,还专门为司局长餐厅增加了“每日晚餐个性化服务项目”,用专题片中的说法来讲,是“晚餐延长到20点,单身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随到随炒”。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远看别墅 近看坟墓:江苏如东现阴宅坟墓群(组图)
下一篇:青少年价值观扭曲至此:数十中学生群殴后拍照留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