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大饥荒期间,中国国内的人口比例出现不协调倾向,即女婴出生比例远高于饥荒发生前。有学者认为,这一发现说明“在生活艰难时期,大多数家庭更愿意生女孩”的进化生物学观点同样适用于大饥荒时期。
3月29日报道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提出“大跃进”运动,希望通过大幅提高钢材产量,迅速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以期能够早日进入发达工业国家行列。但是,这么做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国家把主要精力和人力物力用于炼钢产钢,农副业生产大幅下滑,谷物产量迅速降低,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饥荒。近期,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大饥荒期间,中国国内的人口比例也开始出现不协调倾向,即女婴出生比例远高于饥荒发生前。
进化生物学观点认为,在生活艰难时期,大多数家庭更愿意生女孩,而原因则在于,如果生男孩,他们可能在成家立业方面会遇到更多困难。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社会人口统计学家宋世阁(Shige Song,音译)则想知道,这一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大饥荒时期。
据悉,此前也有其他研究人员曾针对历史上其他饥荒做过类似研究,一次是1944年至1945年荷兰严冬导致的大饥荒,一次是1942年前苏联列宁格勒遭包围而导致的大饥荒,研究人员试图找出大饥荒期间,人口性别比例是否会同平常情况不一样。然而,他们得出的结果却同进化生物学观点相悖(即生活艰难时期女婴出生率低于男婴出生率)。
宋世阁则把他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大跃进”期间,在中国发生的大饥荒。据统计,饥荒期间,中国国内有超过3000万人饿死,远超过此前其他研究人员所调查过的荷兰饥荒及列宁格勒饥荒。研究人员认为,导致中国发生大饥荒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劳动力都在集中生产钢铁,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大幅减少,甚至庄稼熟了,烂在地里都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收割。早在1958年秋天,在中国部分地区,就已发生饥荒现象,并且在1959年1月份迅速蔓延。整个大饥荒共持续3年时间,直到1961年年底才结束。
1982年,相关结构曾调查收集了31万多名年龄区间为15岁至67岁中国妇女生育后代的情况。宋世阁获得了此份数据,并且通过分析发现,在大饥荒发生前,实际上中国国内男婴的出生比例一直在缓慢上升(宋世阁也并未搞清楚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不过,他把这一趋势作为饥荒期间婴儿性别比例的基数),随后在1958年,男婴出生比例达到最高值,但随之就开始下滑,由1960年4月份每出生一千个新生儿,平均有521名男婴,下滑至1963年的每出生一千名新生儿,平均有510名男婴。直到大饥荒结束近两年之后,中国国内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例才慢慢恢复至大饥荒之前的状况。宋世阁的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当中。
宋世阁认为,中国发生的饥荒持续时间较长,而此前其他研究人员所关注的两次饥荒持续时间均太短,这也许能解释为何同样的研究方向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据悉,荷兰大饥荒及列宁格勒饥荒持续时间分别只有7个月和6个月,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影响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宋世阁表示:“打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一两天不吃午餐,肯定不会影响到性别比例。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
美国阿姆斯特丹学术医学中心(Academic Medical Center Amsterdam)专门研究荷兰饥荒的生物学家罗斯本(Tessa Roseboom)也认为,7个月的时间确实太过短暂,不足以影响到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同时,她还指出,自己在做研究时,只统计了2500名新生婴儿的性别,而宋世阁一共统计了超过83万名新生婴儿的性别,因而其他研究人员得出了同进化生物学相悖的观点,也不奇怪,他们统计的数据太过局限性。罗斯本表示: “要知道,如果这种影响真的存在,其影响范围肯定十分广泛,因而少量数据有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阿尔蒙德(Douglas Almond)指出,实际上,也有研究发现短期禁食有可能会影响到新生儿的性别比例。他自己就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斋月(伊斯兰教历的9月,伊斯兰教徒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食)期间怀孕的妇女,生女孩的比例要稍高于生男孩。他表示:“我认为,禁食对于婴儿性别比例是有直接影响的,要知道,生男生女同怀孕环境是有关联的,而营养则是怀孕环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