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2/3聋人是“药毒”所害
什么是不良反应?杜文民博士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是药三分毒”!它是药物与生俱来的属性。药品不良反应应该与药物的质量区别开,它和假药、劣药对市民造成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此外,药品不良反应更应与用药错误区分开来。
其实,药品不良反应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就是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我国近三分之二的聋人是由此造成的,致残率非常高。另外一个则是四环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四环素是最好的抗菌药,不少这个年代的人因使用了这一药物后留下“四环素牙”。
另外,像“康泰克”事件,当时作为非处方药的感冒药康泰克中的苯丙醇胺成分有严重不良反应。苯丙醇胺这一成分会使脑中风的发病率达正常人的16倍。当时这一感冒药在市场的占有率达30%,在改换过成分后,现在新康泰克感冒药里已没有这一成分了。此外,罗格列酮在长期使用后会引起心血管损害,西布曲明在长期使用后会引起心脏损害,这些不良反应事件都历历在目。除了西药,中药也有诸多不良反应。在我国也有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上海就是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收集、评价、报告,然后发出相关的警示,保证市民的用药安全。
西药不良反应抗生素占一半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非常普遍。在住院病人中,约30%的人都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每年几十万份的药品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化学药品,也就是平时说的 “西药”,占86%。此外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占13.8%。在西药中,抗感染药,即通常所说的抗生素,这类药品不良反应占到所有西药的5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占7.8%,镇痛药占6.9%。抗菌药始终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居首”,在抗菌药中的前三位分别是常用的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而在中药里,最多的则是中成药。虽然饮片的监测目前来说还相对比较薄弱,但这并不代表饮片的不良反应就少。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是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
降压治疗用药不求最好求合理
当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白领涌入高血压门诊,忧心忡忡地询问“哪种降压药最好”,却不知降压疗效的另一把密钥在自己手中。在昨天的第七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药学会会员、中国高血压联盟会员陈绍行教授做了 《降压治疗用药不求最好求合理》的演讲,并向市民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宜从孩子幼时起开始培养,如从小口味淡些,培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陈绍行说,瑞金医院高血压科每天都要诊治很多病人。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 “医生你一定要给我吃最好的药”。其实,降压治疗用药不求最好、但求合理。
选择“合理的药”关键看3点
怎样才是 “合理的”降压用药?《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强调三点:第一是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药物有很多种类,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都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但它们对不同高血压患者的适应症并不相同,还有着各自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第二是要联合用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以一种降压药物作为起始治疗,若因血压没有得到控制而一味加大剂量,可能疗效增强不多,却使不良反应增多,合理且有效的降压药物之间的搭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并减轻各自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有的降压药物会加快心率,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令患者感到心悸。如果合用有减慢心率作用的降压药物,就能提高疗效并抵消不良反应。现在,已有一种固定剂量的复方片剂,就是在单片药物中包含两种降压药物。第三是要减少血压波动,应尽可能选择具有长效作用的降压药物,有利于平稳且持续地控制血压,也有益于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保护。
血压控制不要急进要平缓
不少患者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后非常紧张,抱着“降压越快越好”、“疗程越短越好”的想法,往往不停地更换降压药物,把自己变成不同降压药的“试药者”,还有些患者会重复、过度服用一些降压药,不知道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
如此带来的结果是 “欲速则不达”,降压过快带来的不良反应之一即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率、缩短心脏舒张期时间,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欲速则不安全”,这是因为盲目重复就医、过多过频更换降压药,会使医生和患者都无法观察降压疗效,也没机会来调整合适剂量,导致过度治疗,从而增加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对老年患者尤其不安全。
陈绍行表示,血压控制应平缓进行。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内”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地”降低至目标水平。 “每位医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调整病人的降压用药,每位患者要做好长期服药的准备――可能是一周、一月、一年甚至直至终生。
降压药物、生活方式“两手抓”
陈绍行表示,若把高血压治疗比作一架天平,降压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两端的砝码,不可偏废。许多高血压患者一边吃药、一边深陷以车代步、胡吃海喝、吞云吐雾的生活误区,尽管吃了很多降压药,但血压始终得不到控制,还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相伴。在一些青少年甚至儿童中,高血压发病近年来也在增加。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大腹便便,这种肥胖在医学上又叫作“腹型肥胖”。造成“腹型肥胖”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吃,高热量的快餐、油炸食品、重口味的高钠食品如火锅、鸭脖子等都难辞其咎;其次是少动,现在大量中小学生除了上课就是补课,很少有运动、玩耍的机会,久而久之腰围增粗、体重增加。有调查显示,腰围粗细与儿童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
陈绍行提醒,高血压患者不要过于依赖医生、依赖药物,而应优化生活方式,把降压疗效和安全的另一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健康生活方式是投入最低、效益最高的,何乐而不为呢?”她说,烟一定要戒,可订个计划,从每天少吸1支开始。盐一定要限,对高血压的病人而言,限盐是提高降压药物疗效的好方法,吃了多种降压药物血压还没控制好的患者,不妨试试把口味调淡一点。陈绍行强调,清淡的口味要自幼培养,她倡议生产源头要降低钠钾的比例。体重一定要控制,提倡全家老小一起动起来,自幼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零散时间也可利用,如送孩子去上课,不妨骑着自行车去送,路程远的可以乘一段车,提早两三站下来,走走路、晒晒太阳、出出汗,既锻炼身体、调整心情,又增加了感情交流。
“其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容易的,改变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很艰难,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终将获益。 ”陈绍行说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