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子站在北总布胡同24号的废墟上。
“明明是我家的房子,怎么就成梁氏故居了?”昨天,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6号院房主的孙女王珏(化名)向本报反映,此前媒体所报道的被拆“梁林故居”实是自家私宅26号院,弄成名人故居纯属“乌龙”。据她介绍,真正的故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被拆除。
常有人寻访名人故居
昨日,记者来到北总布胡同,在胡同东侧、中间位置,看见一院子内已被拆成了废墟。院子外无法找到房子的门牌号,院外更无任何“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院子的入口处被两块蓝色铁皮围住,左右各留一人宽的空隙可通过。
刚走进院子,穿过只剩框架的门楼,就有3名保安上前询问记者的身份以及来此的目的。
不时有路人进院子询问他们,“梁林故居”到底在何处,是24号院还是26号?保安指着废墟,告诉围观的路人:“都拆成这样了,谁知道在哪儿?你看这都是新砖,哪儿是老房子?”当围观路人拍照时,保安立即上前制止。
小院的西侧有两间平房,临街朝向。一女士进小院围观,她走过瓦砾堆,朝一板之隔的平房内张望。这时,保安立刻上前制止:“那是人家的房子,别看了。”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这样的路人出现。“这两间房是近两年才盖的,也是要拆的,里面还住着人呢。”他对此也很无奈,“成天给人家道歉,我都不好意思了。”
在小院的西墙上,贴有一张被撕去一半的《房屋拆迁许可证》,上面写着“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商业项目建设”。落款为“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
私宅变名人故居惹烦恼
“我家怎么就成了故居了?”王珏告诉记者,从2007年北总布胡同开始拆迁,“家里就不得安宁,不少媒体过来采访,每天一开门,门前就有人问这事,天天如此,后来我们就搬走了。”对此,王珏十分困扰。
王珏说,整个四合院被分成了北总布胡同24号和26号两部分,自己家是26号,位于四合院的南侧,就是媒体拍摄的坐北朝南的四间平房。而“梁林故居”在24号院,没拆之前是一个三层楼和一些平房。“刚进院子有一个门楼,那是整个四合院的大门。向东走一点就是我家的一排房子。也就是一直被误认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的房子。”
“我跟他们说的和跟你说的一样,可见了报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王珏说,自从家里变成了“名人故居”,就一直有人来询问,“这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看了我家房顶的瓦比较老,就断定这里是梁思成故居了。”
王珏告诉记者,梁氏夫妇曾以租户的身份在此住过7年,房产也并非梁氏所有。
故居上世纪早已拆除
“其实故居早就不存在了,现在24号院的房子,是在我小时候盖起来的。这个院子里的房子,数我家的房子最老。”王珏告诉记者,自己祖上当年买下了北总布胡同26号的地皮,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盖起了这四间瓦房。至今,房产证都是由我们自己持有。“这可以证明,这房子是我家的,不是故居。”
记者在小院内看到,拆了一半的三层小楼只剩下断壁残垣,朝南的阳台只剩下框架。“那三层小楼的一楼是著名画家叶浅予的房子,非要说有故居,那才是真正的故居。”王珏说。
“根本就找不到真正的梁思成故居。只能说,梁思成曾在这个院子住过。”王珏对故居是如何界定的表示不解,“只要名人住过就是故居?”
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理事韩硕认为,梁氏夫妇曾多次搬家,二人住过的房子都被后人定为故居,“故居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后人对名人的崇拜和尊敬,并不是一栋老宅那么简单。”韩硕表示,如果将要复建故居,也是后人出于对名人的尊敬。
记者 姚锦波 文并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