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男子3年拍北京周边400个垃圾场 污染超想象(组图)

www.sinoca.com 2012-01-18  新京报



  故乡变了,让他的记忆无处安放。

  王久良失落了,想探个究竟,2008年10月,他回到北京,在导师鲍昆指导下,开始上路寻找答案。

  目的地已经不是所谓的艺术作品,“如果照片只是被一帮艺术评论家品头论足,那等于没做。”

  他要“入世”,代价却是并不固定的收入和一个自由之身。

  “两万五千里”探访

  王久良上过三次大学,前两次都中途退学,30多岁了,才算读完别人二十三四岁就能拿到的学位。

  “做不了几个项目了。”每个专题摄影都要至少一两年时间,让他有了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

  起初,他上路是为了拷问消费社会和资本生产,而北京周边垃圾场污染调查只是个引子。

  可污染超出想象,把他套牢了。

  在google earth的帮助下,结合实地探访,他摸透了400多家垃圾场的方位,摩托车的行程也随之定格在1万7千多公里,“相当于两万五千里长征。”

  冬天,王久良得顶着寒风伏在摩托车上,到下车时,脚都冻得没了知觉,鼻子却因没戴口罩,嗅到阵阵酸臭。

  他怀疑自己的过敏性鼻炎就是这么落下的,但他并未将镜头焦点仅仅对准垃圾场的破败不堪,他在乎的是垃圾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于是,人们记住了一幅幅有些超现实意味的胶片:垃圾堆里,羊吃垃圾,羊倌给羊注射抗生素,而人最后再吃羊肉;被垃圾污染的水畔,有人拍婚纱照,有人生火烧烤。

  在他看来,拿出的作品要像刀刃一样,能改变局势。

  他的作品不通过令人作呕的细节震撼观众,而通过冷静的宏观呈现让观众意识到:“我们居住的城市正在被垃圾包围”。“不是垃圾包围城市,而是城市包围垃圾”,而这一切,源于人类无休止的物质欲望。

  重访垃圾场看到转机

  “垃圾围城”还没拍完,就拿到了2009年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最好的展位之一。

  4000张胶片中,最终展出17张,王久良拿到了颇具分量的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

  媒体的聚光灯,乃至政府层面的积极回应,接踵而至。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一位中央领导人对他的作品进行批示,北京市政府也决定投入100亿元对周边垃圾场进行治理。

  “久良,你真做了一件实事。”去年,在广州一个研讨会上,北京市政市容委的官员私下里称赞王久良的努力。

  但效果如何,他还要亲自去看看。

  这几天,王久良去了两次通州区马驹桥镇,那边正在建设的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南侧还有一个大型垃圾场。

  臭水坑上漂着满池的塑料袋,但水坑边上的工人告诉王久良,水坑即将被抽干,春节过后就要整体填埋。

  他将信将疑,直到发现拾荒者都开始出售捡来的废品,“他们说政府已经下最后通牒了,年后也不准干了。”

  王久良觉得挺满意,毕竟,在他眼中垃圾较多的通州区也动真格了。

  “可以说,八成的垃圾场得到取缔、整治和基本治理,效果还是不错的。”王久良说。

  现在,他正为一个名为“超级市场”的项目忙活。

  在工作室里,“超级市场”已经初现端倪:两个5层货架上,摆满了从垃圾场里捡来的方便面袋和可乐瓶子。

  他想让企业和公众反思消费主义和资本生产的弊病,而不是一味把责任都推给垃圾处理技术。

  【网友问】

  怎么找到垃圾场

  网友“墟里烟”:怎样在google earth上找到垃圾场?

  王久良:首先,确定好大概范围,一般而言,北京的野垃圾场都分布在五环、六环中间和六环附近;其次,要注意两个地带的居民区和村子,周围一般都会有垃圾场;接着,分析附近的道路,一般垃圾场都有一条小路通着,但路的尽头却是死胡同,那一般就是垃圾场的位置;最后,因为铲车要不断把新垃圾推到埋好的垃圾上,堆到一块,所以从地图上看,垃圾场一般都有冲击扇的轮廓。

  【记者问】

  是否要人们少消费

  记者:你想通过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要尽量少地消费不必要的东西?

  王久良:也不是这样,还有企业伦理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拒绝喝牛奶,那么能否拒绝牛奶的包装?我在美国看到的牛奶都是装在桶里,而快餐文化就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牛奶包装,说是一切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不管在餐馆,还是野餐时,都能找到合适的包装。我觉得,这就是没有绿色伦理,喝完牛奶后,包装就成了垃圾,而这些就是垃圾场里的主体。

  【话厚德】

  垃圾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对大众而言,是一个盲点。很多人以为可以回收就环保,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消费它,然后抛弃它,可事实是这样的吗?对于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而言,就应该保持这种清醒,而不是裹挟在洪流中,滚滚向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北京遭遇大雾天气 海淀区PM10浓度最高达522(图)
下一篇:离开聚光灯的外交部发言人 他们如何实现职业转型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