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4500多年前生活场景
贝壳鱼骨成堆,史前人类常吃海鲜
2011年12月30日,考古工作者正在对考古发掘的日记、图纸、照片等进行核对和检查,并对出土的人骨、陶器、石器、贝壳以及猪、鹿等动物骨骼进行初步整理。
“这些人骨也是最重要的考古证据之一。”考古工作者说,通过对这些人骨进行分析,他们就可了解当时人类的食物结构和体质特征等,从而知道古代人类是肉食为主还是面食为主。
考古工作者接下来会将这些人骨取出并包装好,然后通过仪器对人骨进行同位素分析和体质特征鉴定,从而了解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以及与现代人的体质差别等。
“我们还能知道当时种的是什么植物。”考古工作者说,另一项重要的科技考古工作是对大量土样进行浮选和植硅体分析,由此获取大量植物的炭化种子等,进而研究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形态等。
考古工作者就像一个侦探,可惜现场已经没有任何目击者,他们不得不在各种文物中推测4500多年前的生活状况。他们在遗址上发现了大量的贝类和鱼骨,这表明史前人类常吃海鲜,捕捞经济已经很发达。猪、鹿等动物的骨骼也有不少,说明史前人类已经开始发展畜牧业。
房子和坟墓建一起,随葬品体现贫富差距
考古现场有上百个柱洞,一团团排列着,这是房屋支柱留下的印记,可以组合成若干个建筑单元。墓穴就建在这些柱洞的附近,有的和柱洞重合起来,一个墓穴中的人类头骨甚至被房屋支柱压碎了。
大多数墓葬和建筑遗迹均位于第四层下,柱洞多打破墓葬,也就是说建筑遗迹应稍晚于墓葬。从这些遗迹现象看,当时住房和坟墓是建在一起的,有人死亡时,家人们就会将死者埋在房子周围。
考古工作者介绍说,这些建筑遗迹均构筑很深的柱坑和柱洞,有的深达1米多深,可以想见胶东先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付出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这可能与滨海地带季风气候较强有关。
这些墓葬共计24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流行“屈肢葬”,每个人骨的下肢都蜷起来,头部朝着东南方。每个座墓有3件至9件随葬品,随葬品的差异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贫富差异。
在考古现场边缘有一处陶窑遗迹,蛋壳陶等精美陶器可能就是从这里烧制而成的。现场还有一口水井,考古工作者们在里面发现了周代的物品。
据烟台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工作所取得的考古收获是近年来最丰富的,这些考古发现为探索和研究胶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