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时光,回家之路只是开始
记者在新疆工读学校采访时,许多学生都讲到在流浪中被打的情形:“他们一群人打一个人,还让我们站在一边看……”许多孩子身上伤痕累累,眼神呆滞,与人交流困难。新疆工读学校的阿丽亚老师告诉记者,这些伤痕,有些是被抓到时自残的,也有的是想家难受时孩子自己用刀划的。
“这些孩子过早被灌入不良价值观,救助起来很困难,但只要真心给他们爱的付出,孩子会很快给予回应,点点滴滴的改变让人心里安慰。”阿丽亚老师通过5年的实践,深入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
“流浪儿童回到家乡,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但基层单位大多面临流浪儿童遭受社会歧视、融入社会困难、反复流浪等问题,而且受资金和人力限制,对他们的帮助很有限。”新疆和田地区一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地回乡流浪儿童的情况时说。
新疆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指出,对回归的流浪儿童进行教育,培训其生存技能,重塑尊严,使其自然融入社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了解,被救助回来的孩子流浪3个月以上且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将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培训和行为矫治;流浪不满3个月的,将送回原籍进行教育管理;没有法定监护人的,将在儿童福利院由政府抚养;年满16周岁的,有关部门将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后提供就业服务;患病或被犯罪分子虐待致伤致残的,将在医院进行救治。
新疆工读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上学的感觉真好!”10岁的托乎提没有进过学校课堂。在这里,他和同学们一起升国旗、学写字、学双语、学技术、做运动、做手工,学校的一切让他感到新鲜而亲切。一项统计表明,在新疆每年常规救助的3000多名流浪儿童中,大部分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为文盲。
“我在这里生活得比在家好,老师对我也很好,真不想离开这里。”15岁的热合曼说。
这个学期结束后,他将被送回原籍,由当地民政和派出所安置。近段时间,热合曼显得很焦虑,总是缠着老师诉说不愿离开学校的理由:“我不敢回家,我爸爸已经把我卖出去3次了,我怕他再卖了我,留下我吧,让我在学校做什么都可以。”
热合曼的班主任张老师告诉记者,像热合曼这样的学生班里就有7个,他们对回家有恐惧心理,既怕再回到贫穷无助的日子,又怕面对周围人和社会的歧视。为了不被送回家,有的孩子甚至故意隐瞒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周小西建议,为新疆工读学校接受教育的流浪儿童建立档案并长期进行跟踪调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引入更加专业的社会资源来运作。
让新疆流浪儿童“有家可回、有学可上、有事可做、有医可就”是打拐、解救行动的目标。据悉,投资5000万元的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训中心正在乌鲁木齐加紧建设。在整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受助流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安置培训流程和功能布局,科学配置了救助、教育、心理矫治、康复、技能培训、安置等功能。
许多个“吐尔地”回家了,温暖的时光会伴着他们从开始回家到最终回归社会的路。(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本报记者 王江平 文/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