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中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夫妻需赡养4位老人(组图)

www.sinoca.com 2011-10-13  光明网


乐成养老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生活规划。资料照片

沈阳的老年人在养老院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图/CFP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图/CFP

  民生调查

  老龄化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

  每年的重阳节前后,老人们会得到格外的关注:领导慰问,亲友来访,政府送来津贴礼品,这些都会让老人家里和养老院里热闹一番。但老人脸上的笑容、节日的喜庆气氛、社会的一时关注,却不能掩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不能缓解养老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不能化解老人缺养的现实问题。

  核心提示:

  60岁以上老人数量及占比:2011年,1.78亿,13.3%;2015年,2.21亿,16%;2020年,2.48亿,17.2%。

  近几年我国老年人以每年86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2051年要达到4.6亿左右,老年人将是少儿人口的两倍。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形成了现在的“4+2+1”家庭:4个父母长辈、1个孩子,要靠夫妇2人支撑。

  我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

  我国自1999年步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以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经济上、时间上等诸多的养老问题。

  “我们将来的养老要比现在的老人难得多,因为现在老年人差不多要有两个以上的子女。但是像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将来要赡养4个老人――我们夫妇俩还有儿子的岳父岳母。”张慧芳女士忧虑重重:将来该怎么办?

  “不管是跟我们住、他们自己住,还是送到养老院,现在经济上都有压力。”40多岁的张先生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兄弟姐妹,经济实力上显得捉襟见肘。

  “未富先老”、计划生育导致的“少养多”造成子女经济压力大,但这种情况还只是当前各种养老难题中的一个。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繁忙,养老不仅经济上有压力,时间上也忙不过来。“住在家里比送去养老院花费少一些,但我们白天要上班,让他自个待在家里,万一出个什么事儿,可怎么办?”张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比经济困难更严重。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认为,现在在家养老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少子化,另一个就是空巢化。2007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22个城乡老年生活状态的调查显示,全国老年人家庭空巢率达到了49.7%,农村达到38.3%,并且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中国经营报工作的徐磊父母都很健康,目前还没有面临他们的养老问题,但想到这个他已经很苦恼:“他们到动不了的时候呢?我妈说还有我爸呢。我说只剩下一个人呢?他说那就送养老院。他们俩这么多年谁都离不开谁,就只能去养老院。但还有一种情况,两个都在两个都动不了咋办?送养老院是一个方向,但也得看实力如何。”

  对当前身处老龄化社会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少子化、空巢化、经济压力,都给养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9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1900万,超过了老年人口的11.38%。2020年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人总量12.37%。2050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近1亿,占老年人口的1/5。

  闫青春解释,高龄意味着老人的健康状况低下,心理技能、生理技能下降,非自理比重大幅度上升,高龄养老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现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在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经由6.6%上升到9.8%,其中城市上升到9.3%,农村上升到9.9%,目前我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036万,其中城市有200多万。半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的有1890多万,其中城市有190万。

  “失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年人各种疾病罹患率大幅度上升,意味着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意味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离不开人员照顾,也意味着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必须加快。”闫青春说。可从目前来看,长期照料与护理的养老院舍保有量与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到2009年底养老服务机构4万家,床位226.2万张,接近老年人总量的1.6%,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到7%的比例相差很大。

  机构养老,为啥不吸引人?

  机构养老不吸引人,传统、观念、舆论是一个方面,另外即使基于老人自身的感受,老人和子女两方面也都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去。现在我国的养老机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机构的数量不够,硬件上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上养老的需求。软件方面,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都成为机构养老不吸引人的原因。

  合肥的一项调查显示,合肥当地38家养老机构中,36家为民办,除了高档的几家入住率较高之外,多数床位利用率只有一半左右。

  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床位远低于社会中老人的数量,另一方面民营养老机构却“吃不饱”,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乐成老年事业中心总经理高峻松分析说,现在老人去养老院可以分为愿望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从愿望角度来讲,大多数不想进养老院。

  “进养老院就感觉自己是被子女遗弃了,没人管了。”陈老先生在养老院待了一个月,还是觉得不舒服。

  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在上海的调查发现,90%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和自我照料。深圳的一项媒体调查中,只有9%的受访老人表示愿意进养老院养老。

  “我们做子女的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院,心里边别扭,觉得嫌弃老人、不孝顺才会这么做。”作为儿媳的张女士顾虑更多。

  “老人该不该到养老院去养老,应该分成两大部分来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认为,在一亿七千多万60岁以上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很健康,就在社区提供一些设施和服务、让他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就不错。还有一成左右高龄、卧床失能的老人,部分家庭照顾困难很大,这就要到专业化的设施里面,享受专业化的服务。

  但现在,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设施陈旧,娱乐、医疗康复服务配备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和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特殊需要。“有的养老院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挤着三四个人,现在我们老年人身上有这病那病,养老院医疗设备跟不上怎么行?”陈老先生抱怨。

  欠缺的还不仅仅是硬件方面,在管理和服务等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合肥市老龄办抽样调查显示,在当地民办养老机构200位服务人员中,81%来自农村,服务人员平均年龄48岁,50%是小学文化和文盲,80%到90%未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

  专家认为,养老面临三个问题:经济问题,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缺一不可。经济问题和生活照料最基础,“但养老不是说就让他吃喝,别摔着碰着,这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张慧芳说。

  “到养老院去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说有话可说、有人可聊。”张慧芳的丈夫张大安先生觉得养老机构应该要分类:“不光是年龄分类,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也要分类。别到时候没有对话的,结果还引起新的不愉快。养老机构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生活,有趣到老。这样的话老年人才更愉快。”

  针对养老机构的建设,陶立群认为,政府应该做窗口,管最低层的,企业应该搞高层的,进入市场。机构是政府资助办的机构,应该把重心放在失能的、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的照料上。“政府应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政府资源不足,我们要号召全社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华龄老年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于耀博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因营养不良 中国去年共损失1.6万亿 占GDP4%(图)
下一篇:山东3名无良医生涉非法贩卖肾脏被警方抓获(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