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熙来:无欲则刚,只要无所私求,就敢于干事(组图) |
www.sinoca.com 2011-10-13 新华网 |
对外开放应该是全面的、双向的,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有来有往、有进有出
亚视副采访主任李彤,对重庆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很是好奇。她问:重庆地处西部内陆,不仅招商引资很有成效,对外投资还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究竟是怎么样做到的?有什么秘诀吗?
薄熙来说,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开放之初,中国急需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把“引进来”作为主要手段,多吸引外资,多搞一些开发区和加工贸易,是完全正确的。但对外开放应该是全面的、双向的,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有来有往、有进有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对“走出去”战略越来越重视,重庆在这方面正进行积极的探索。
薄熙来说,重庆虽地处内陆,但这些年来,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致力于打造内陆的开放高地。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今年可望达到1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相继看好重庆,纷纷前来投资发展。重庆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热情也逐渐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去年我市企业在南美买地种大豆,在澳洲和非洲买矿山,总共投了50多亿美元,今年还要对外投资50多亿美元。
薄熙来说,“走出去”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挑战,有很多我们不熟、不懂的,但事在人为,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其实,现在中国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国际上经济机会很多,国家的配套政策又很给力。我们要改变惯性思维,不能只想着招商引资,觉得引资才能做大自己的GDP,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国外岂不可惜?会不会影响本地的发展啊?其实对外投资是有来有往、“有利可图”、大有可为的。这么多年来,大批外商到中国投资发展,如果无利可图,只是为了支持他国的发展,那种事是不会有人做的。中国人很聪明,又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开放经验,只要努力熟悉国际经济的情况和规则,精心筹划,在“走出去”方面一定会大有收获。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我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共同富裕,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访团副团长、成报社长田炳信说,重庆要做的事情很多,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在我看来,你们的做法是化繁为简,从根本上、系统上加以解决。有些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也许看起来不大,但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而言,那就是天大的事。这些事如果能逐步得到解决,人就活得顺了,活得阳光了,城市的精气神就出来了。在重庆,我就感受到了这样的阳光,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薄熙来说,刚来重庆的时候,我和重庆的同志就商量,要好好理一理头绪,看看目前存在哪些妨碍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并分清轻重缓急,逐一解决。但一个地方的工作头绪再多,其核心还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大家经常讲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和西方的发展与追求有什么不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目的是什么?怎样转变?依我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共同富裕,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薄熙来说,如果讲发展,全世界各国都想发展,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关键点就是共同富裕。当年中国共产党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天下,就是因为我们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全国人民有共同富裕的前景。前些时候,小平同志的胞弟、百岁老人邓垦,送给咱重庆两幅字:“自强不息”、“两手都要硬”,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讲得清清楚楚,斩钉截铁,有两句话令人难忘:一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二是“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鲜明地打出了共同富裕的旗帜。共同富裕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前些时候,重庆市委召开了全会,题目就是“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还具体提出了“共富12 条”,下决心用几年时间把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
薄熙来说,谈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考虑,以为只是把粗放的经营方式,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我的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有个经营管理的问题,又要把提高消费、拉动内需作为重中之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的力度已经不小,但消费方面还要大作文章。要特别注意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培育和扩大市场,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这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共富,又是完全一致的。
这些制度上的改革,均符合国家政策,也改善民生、助力发展
成报社长田炳信长期专注于户籍制度研究。他说,此次重庆之行,为自己带来了新的灵感,过去一些户籍方面的问题总是让人困惑,从重庆的实践中,我找到了正确的解答!
香港商报记者邓明宇说,我观察到,重庆这些年来在改革创新领域做了许多大胆的探索,比如建农村土地交易所、药品交易所,建公租房,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创举,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是否含有一些风险因素?
薄熙来说,重庆这几年不仅重视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在改革上也动了脑筋,下了大功夫。其实,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民生和共富。比如城乡统筹,这个题目很大,作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多做一些探索。城乡统筹,不仅仅是城里人跑到农村去投资,多搞几个工厂;或者出些政策,给些帮助,让农民把地种好,多收成一些,还要特别注重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就拿土地交易所来说,推出地票制度,鼓励农民开垦耕地,确保全市的耕地总量在工商大发展时期一亩不减,主城又有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农民也得到更大的收益。又比如,为中低收入群众建公租房,农民工、大学毕业的小两口儿都能入住,解决一、二百万人的住房问题。再比如,户籍制度改革,为转户农民穿上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也优化了重庆的人口结构与布局。这些制度上的改革,均符合国家政策,也改善民生、助力发展。
我们的干部要知道,群众还有许多困难,一定要眼睛向下,了解群众的疾苦,保持清醒的头脑
大公报高级记者马浩亮问:重庆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开展的,有哪些经验可以提供?对于一些官员出现自满、懈怠的情况,应如何解决?
薄熙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也很关注。实际上,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仅存在懈怠的问题,还有腐败的问题,的确令人担忧。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我们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一个党执政时间越长,经济条件越好,干部受到的诱惑也会越多,这就容易出问题,甚至蜕化变质。开展“唱红”,就是让大家不忘本、不忘百姓,提起精气神走正道;“打黑”、反腐,对大家也是一种警示。市纪委开展“三项治理”,收缴红包、清理超标车辆、查处干部家属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少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也说明反腐败是必须的!组织部门开展了“三进三同”,让机关干部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我们的干部要知道,群众还有许多困难,一定要眼睛向下,了解群众的疾苦,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忘乎所以。如果脱离群众,整天待在大都市里迎来送往,高朋满座,衣食不愁,人的思想就容易变,就会懈怠甚至腐败。
你们表扬重庆,我们要把它当作鼓励,更加谦虚和冷静;有了批评,我们要反公开自问,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江月问:薄书记平时会在网上了解民意吗?您怎么看待互联网?
薄熙来说,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好处在于,信息及时、快捷,还能双向交流,真实切近地了解民意,而且有互动感。我的助手每天都会把网上有关重庆的事,以及国际国内的重要事情加以摘录,在我处理完公务后浏览。这既可了解社情民意,又可引发一些思考。当然,也不能在网上耗费太多时间,还是要多用些时间,多读些经典,以便更多地吸收古今中外提炼后的思想营养。
薄熙来说,各位所在的香港媒体,都有相当的影响力,不少文章也满生动,读者很关注。未来30年,我国西部的大发展势在必然,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党中央、国务院寄予厚望,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国务院专门制定了三号文件,鼎力支持重庆发展,这都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通过媒体,了解外界对重庆的评论,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健康地发展。只要大家的报道客观实际,我们就由衷地感谢。我的态度是,你们表扬重庆,我们要把它当作鼓励,更加谦虚和冷静;有了批评,也很正常,但我们要反公开自问,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新报营运总监潘喜松,文汇报副总编辑徐可,香港商报副总编辑刘晓东,中国日报常务副总编辑邹汉儒,紫荆杂志社副总经理张春生等香港主流媒体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