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刊登了一篇报道《“单独二胎”僵局》,提到原计划今年开始实施的“单独二胎”试点陷入僵局:“种种信息表明,即使酝酿经年,各方对人口形势已无太多争议,对生育政策进行‘最稳妥的调整’计划,似乎仍被‘无时间表’地搁置了。”
我认为,现在应该尽快取消计划生育,实行自主生育。因此,我反对“单独二胎”方案,更反对“单独二胎”试点。本来,“单独二胎”就是一种不平等的生育政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权是不平等的),分批试点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不平等(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居民的生育权是不平等的)。况且,山西翼城县、湖北五峰县等地区都已进行了20多年的“二胎”试点,结果证明:这些“二胎”试点地区的生育率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可见,即使实行“二胎”政策,也是不够的,怎么能反而搞更保守的“单独二胎”试点呢?
然而,即使是最保守的“单独二胎”试点方案也被“无时间表”地搁置了,这是什么原因?《“单独二胎”僵局》有一段话是:“接近决策层的一位人士则表示,历来政府决策都主要解决本届任期内的问题,人口问题的后果发生在将来,老龄化高峰也出现在十多年后,对现任政府来说,调整生育政策并非最紧迫的问题,‘本届政府可能更急于解决民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这段话揭示了人口政策调整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
人口问题虽然极为重要,但人口政策为何迟迟不调整?原因是,对于决策者来说,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而在当今中国,急性问题都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哪里顾得上慢性问题?况且,本届政府任期只剩下一年多时间了。现在关注人口问题的人还不够多,原因是:其一,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现在很多人的生育愿望很低,他们觉得生育政策放不放宽无所谓,反正他们只愿意生一个孩子。其二,对于富人来说,计生政策约束不了他们,因为他们如果想生孩子,可以选择出国生孩子。
9月22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二胎的官方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的长篇报道,其中有一段内容如下:“国家计生委一位专家委员会委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流传的‘单独二胎’试点‘三步走’计划基本属实,即在‘六普’结束后,在2011年放开第一批试点,第二批和第三批也将在‘十二五’期间相继展开。但‘六普’打断了这一进程。‘六普’数据出来后,对它的争论又花了一些时间。最主要的争论,是对它的不信任。”
从上面这段内容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因为“六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就会实行“单独二胎”第一批试点,但“六普”数据出来后,由于对数据存在争论,所以拖延了“单独二胎”试点。那么,这个争论是什么呢?《路线图》说:“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彭希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六普’的数据往前推,可以算出中国过去15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5左右。如果真是这么低,就是一个极低的生育率。和英国、法国一样低了。那就不是要不要调整(生育政策)的事,而是马上要调整。”而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的计算,过去10年的生育率是1.4多。
从上面这段内容可以看出,根据“六普”数据计算的生育率,比计生委原先公布的生育率还要低。既然如此,按照一般的逻辑,人口政策调整的尺度就应该比“单独二胎”更大,而且应该加快调整的步伐,甚至连彭希哲这样的保守派学者也认为“那就不是要不要调整(生育政策)的事,而是马上要调整”。然而,奇怪的是,由于生育率比预期的低,所以,就连“单独二胎”试点也被“无时间表”地搁置起来了。这是什么逻辑?
打个比方,有一个人患病了,他打算去医院治好他的病。他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病情比他原先估计的还要严重。按照一般的逻辑,他更应该赶紧治病才对;然而,他决定把治病这件事“无时间表”地搁置起来。这是什么逻辑?难怪韩寒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