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收获了小麦走在回家的山路上。由于山路崎岖,连手推车都不能使用,老人们只有用肩扛着小麦往回走(2011年6月16日摄)。在地处大山深处的山东潍坊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生活着10名留守老人。这些老人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8岁。为了让后代活得更好,父母都千方百计帮着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原本140多人的村子,如今就剩下这10个老人。
68岁的李守英老人将自家地里的小麦连根拔起。由于春旱,山地里种的小麦麦秆矮小、麦穗干瘪,根本没法用镰刀收割(2011年6月16日摄)。杨集安村75岁的彭先收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与其他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进城打工一样,彭先收的两个儿子去了淄博,女儿也嫁到了山下的一个村子,剩下他和68岁的老伴李守英相依度日。彭先收和老伴耕种着大山里50块大小不一的庄稼地,照看着5棵柿子树、10 棵山楂树和10棵杏树,维持生计。
75岁的彭先收与68岁的老伴李守英用石磨磨粮食(2011年3月10日摄)。和彭先收一样,村里所有老人日常所用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都只有到大山脚下的杨集村赶集购办。下山赶集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用脚踩出来的山路;另一条是去年底修好的10里长的水泥盘山公路外加4里的砂石路。由于山路比大路近6里,老人们更愿意选择这条祖辈人已走了200多年的山路。
彭先收老人在家中忙碌着,木棍上晾晒着满是补丁的衣服(2011年7月31日摄)。老人们年岁已高,生病也必须徒步到杨集就诊。潍坊社区的义工们前不久在山顶为老人们捐建了一座爱心诊所,每个月有一天的时间组织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来到山上,为老人们进行义诊,免费赠送药品,让患病的老人少了不少奔波之苦。 闲聊时,当问起老人愿不愿意去投靠城里的孩子们时,他们憨憨地说:“在家多待一天,孩子们就会减少一天的负担。只要我们还能动弹,就不愿意去给孩子增添负担。”
68岁的李守英到离村400米的山上挑水。因为家里没有水井,老人们日常吃用的水都是挑来的(2011年3月9日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