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了,百年耻辱将得以洗刷。这是炎黄子孙百余年的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运筹帷幄的结果。
中国人民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了一个从“暂不收回”到“一国两制”的决策过程。
还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毛泽东便开始把香港问题纳入了他的运筹之中。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尤其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宣布“废除卖国条约”。但面临建国前后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毛泽东审时度势,不搞“四面出击”,明智地作出了“暂不收回香港”的战略决策,并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
毛泽东作出“暂不收回香港”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以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的地位。特别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面临美苏两霸同中国为敌的局面,在国际上遇到巨大的侵略威胁与军事压力,香港作为中国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的渠道,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窗口,沟通中外民间往来的桥梁,其作用就更加凸现出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 年历程中,中国任何时候都可以给香港制造麻烦,但毛泽东始终没有这样做,而是一直恪守和遵循“暂不收回香港”这一战略决策,同时,还特别关注香港的繁荣稳定。从1962年起,周恩来亲自批准每日三趟往返于香港和内地的快车,以保证香港的副食品和蔬菜供应。35年来,无论遇到何种情况,这三趟快车一直没有中断过。
然而, 毛泽东作出“暂不收回香港”、并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并不意味着将香港无限期地留在英国人的手里。毛泽东曾在各种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和表明过中国的原则立场。到了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毛泽东实现香港回归的思想则渐渐提上了日程。尤其是在1974年5 月25日,毛泽东对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明确表示:“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这里,毛泽东对实现香港回归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方式,已经提得十分明确了。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按照毛泽东的决策,开始着手解决香港回归问题,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宣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90年代三大任务之一,香港自然也在解决之列。
1982年1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第一次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概括为“一国两制”,并提出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同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邓小平在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明确提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中国1997年要收回整个香港,至于用什么方法收回,我们决定谈判。”
按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旧中国一切卖国条约已被废除,中国随时有权收回香港。要收回,通知一声就行,甚至连通知也用不着,像印度收回果阿那样,把军队开去就行了。可邓小平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通过谈判方式解决。这主要是基于香港自身的繁荣稳定及其对国内四化建设的影响考虑的。因此,邓小平在这次会谈中还进一步表示,中国收回香港后,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让香港继续保持现行制度至少50年不变。
1983年7月13日,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两国代表团开始第一轮会谈。此后,中英双方共进行了22轮会谈。1984年9月,中英双方终于就香港问题达成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月19日, 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指出:谋求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是中、英、港三方都接受的方式,只能是“一国两制”。此后,这一提议逐步地为英方所接受,逐步地变为现实。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毛泽东“平稳交接”香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毛泽东的“暂不收回香港”, 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收回香港,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既恢复行使主权又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决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