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一拆,4000万人民币没了。
成都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今年三四月份被拆除,中间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
为什么耗资数千万元的仿古建筑,建了不用,还要拆掉呢?有关方面的解释是建成后“市里不满意”。一句“市里不满意”,五个字,一个字就值800万,就是“一字千金”估计也没这几个字值钱。然而,就凭这几个字,能给纳税人一个足够信服的交代吗?
这样的事情并不孤独。成都这个事情规模上算是比较大的,成本上算是比较高的,中等的也有,再往小里说,比如说刚种下的行道树还没长开就拔了重新换树种,崭新的公交站牌还没擦洗几回,就拆了换成另一种风格的。在城市建设、市政建设上,这样大大小小的随意浪费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以至于让我们见怪不怪,即使有点看法,也不知道找谁去反映,更不知道这些随意的浪费都是谁在背后作着决策。
成都这回干脆就是整个新建的街区都拆了重新来过。不会有个人能为这随便浪费掉的4000万拿出一分钱赔偿;更不会有人能主动站出来承认这是自己的失误。在这背后掩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城建决策的随意性以及缺少立法性,即使一个经过了多少专家学者设计规划的城建方案,即使你这个方案已经投进去几千万付诸实施,也可能仅仅因为领导的一句话就全部“付之东流”。再往下挖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公务员行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对纳税人负责、对百姓负责、对事实负责,还是对上级负责?在成都这件事情当中,被拆除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未必就一定不好,但是既然“市里不满意”,哪怕它再好,哪怕它已经投入了4000万,也是拆除没商量。而这个“市里不满意”很有可能仅仅是市里个别领导干部的个人好恶,既没上会研究,也没作民意听证,一句话就4000万真金白银变成了废纸。
面对一个失败或者成都这样纯粹浪费财政税金、浪费市民感情的城建工程,我们又往往罕见问责和质询,很多时候是不了了之。城建,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搭积木的游戏。
相关新闻回顾:
2011年3月20日,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仿古建筑正在拆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这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保护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成都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区域。然而在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今年三四月被拆除,中间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为什么耗资数千万元的仿古建筑,建了不用,还要拆掉呢?
仿古建筑建成到拆除仅用三年
6月初的成都,幽静的大慈寺周围,工人正在准备材料搭建围挡,围挡内有房屋刚刚拆除之后留下的荒地。
附近市民:刚刚拆的,那个地方全都拆了。
记者:拆了的古建筑啥时候建的?
市民:有没有两年?两三年。马上要重新搞,你看到处到围起来了。现在就不晓得它了,现在规划都搞不清楚。
被拆掉的仿古建筑,在2008年建成,当时成都媒体的报道形容,“一座座两层式的川西风格院落,以青灰色为主调,精心雕刻的廊柱和挂件,平添了一些活泼跳动的元素”。而今年3月的报道又说,“‘突突突’的机械声打破这里的宁静……碎石机的铁臂不停砸向两间院落的墙体,砖瓦俱下……地上堆满了刚拆下的雕花窗棂和木门。”从建成到拆除的三年里,这些仿古建筑几乎没有使用过。对此,大慈寺所在的锦江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副主任文劲解释说:
文劲:建出来的感觉跟政府对这个片区发展预想的要求,和这个片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达不到这些要求和效果。
记者:跟之前的设想还有差距?
文劲: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