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以来,由于长江流域秋冬春夏四季连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已喊渴多时。尽管干旱重灾区湖南湖北有多地因为新近连续几场强降雨已由旱转涝,但湖北西北部地区依然渴极待哺。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从4月初起,也空前地在死水位下持续“裸奔”了两个多月。
6月初,中国级别最高的两位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在湖北考察旱情之时,先后登上了丹江口大坝。
大坝拦的是“贡水”。按规划,2014年起,丹江口水库每年将有近1/4的清水,逶迤北上1200多公里,惠泽沿线京、津、冀、豫地区。这不容许有半点闪失。
但针对大旱会否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来不利影响,人们展开了争论。
有人已开始担忧,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大规模调水、地方争相抢水,加上流域密集的水电站截水发电,汉江很可能因为超负荷运转而陷入水质变差、水源不足的早衰局面。
为了避免汉江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旱江”,相关专家呼吁,要“系统、全面、协调”地对汉江流域进行规划。
“烤”验汉江
自去年秋末以来,湖北降雨持续偏少,半年多的时间里,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至少五成,打破近60年的气象纪录。
其中,位于湖北西北部的丹江口半年多的降水量,较历史平均值偏少了六成。丹江口水务局的统计显示,在今年干旱高峰期,丹江口市境内51条长达5公里以上的河流基本处于断流状态。全市超过半数的小型水库,跌入死水位以下。
素有“中国水塔”之称的丹江口水库亦无法幸免。今年4月4日以来,丹江口水库水位开始低于139米的死水位;5月16-18日,水位一度降至134.7米,比历史最低水位还低近0.5米。汉江河床出现大面积裸露,部分浅水地区水面甚至长出了水华。
为缓解汉江、长江中下游不断加剧的旱情,5月29日往后的一周,在已经低于死水位的情况下,丹江口水库将下泄流量从调度前的500立方米/秒,提高到了800立方米/秒。这令库区沿岸农业雪上加霜。
6月13-14日,丹江口下起淅沥的小雨。丹江口水务局副局长张炳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也仅18毫米。虽然旱情有所缓解,但全市依然有近6万人饮水困难,粮经作物受旱62万亩。
张炳均说,这些雨量很快就蒸发了,要基本缓解旱情,降雨量至少35毫米。
6月14日,张炳均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入库水量会达到3000立方米/秒以上,水位也会达到149米左右,并开始为防汛做准备;但今年水库的水位一直在135米左右摇摆。
早在2010年初中国西南大旱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就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应该对影响水利调度的水文资料进行重新修订,对干旱的出现频率、可能性进行重新评估。
“旱涝这种极端气候现象在哪一年出现是偶然,但出现这种干旱现象是必然的。过去是用类似于多少年一遇这样的办法统计出来,这几年连续发生干旱,要赶快修订计算方法,重新评估这种极端气候发生的几率,而且这些资料都应算入水文资料里进行重新统计。南北方水资源如何进行调度,需要很好的规划。” 刘树坤说。
无偿“献血”
旱期向下游放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落成后,还要向北方调水,被誉为“小太平洋[9.24 -1.81% 股吧]”的丹江口水库除了移民问题外,似乎与丹江口本地没什么关系。
中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严重失衡问题,被认为是“南涝北旱”。统计表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占了全国水资源总量的八成,而北方仅区区一成。
1952年10月,毛泽东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原主任王化云的工作汇报时,放出话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一个“借”字,发酵成了如今的南水北调工程。
2002年,这个工程最终在中国版图上画出了东、中、西三条线。其中西线因诸多原因引发众多反对声音,上马与否仍是未知数;东线深受水质污染困扰,治污艰巨。饥渴的京津冀豫各地,遂把希望托付中线工程―从水质从不曾低于二类的汉江调水。
1958年始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地属湖北十堰,横跨于汉江、丹江交汇处下游800米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即始于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路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长达1200多公里。按照计划,2014年汛期过后,丹江口水库正式向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首期年供水量为95亿立方米,二期年供水量达130亿立方米。
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披露的数字表明,丹江口大坝以上地表水源总量为388亿立方米,扣除每年23亿立方米左右的耗水量,水库年入库水总量为36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湖北首期就得取出丹江口1/4的入库水量,向京津“进贡”。
不仅如此,陕西循着水味也跟着盯上了汉江。
作为汉江发源地,陕西“贡献”了丹江口水库超过2/3的入库水量。虽位列北方缺水大省,但陕西本身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之列。
为解缺水之患,在南水北调工程推进的同时,陕西省也在力推“引汉济渭”工程,即在陕西汉中市洋县境内汉江源头引汉江水,过秦岭,进关中地区,融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解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大重点城市以及兴平、华阴等13个中小城市的工业、生活用水的大量缺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本已致汉江下泄水量减少,陕西省又调走上游部分汉江水,这让位于汉江中下游且严重依赖汉江的湖北陷入恐慌,对陕西频频提出异议。
2009年,陕西省副省长洪峰带领该省水利厅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赴武汉与长江委、湖北水利厅进行首次沟通,以期获得对引汉济渭工程的支持。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陕西以退为进,将“引汉济渭”工程目标改为:2020年调水5亿立方米,2025年增至10亿立方米,2030年调水量达到最终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
如此,从2030年起,汉江将每年向南水北调中线和“引汉济渭”两大调水工程“献血”145亿立方米,占汉江上游水资源总量近40%。
面对这一“严重失血”的水资源外流趋势,位于汉江中游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樊自不甘坐以待毙,也加入了抢水大战。2007年底,襄樊市开始酝酿从丹江口水库直接挖一条58公里长的“引丹大渠”至老河口和樊城解决汉江“献血”后的渴水问题。该工程被命名为“引丹入樊”,设计日供水能力86万立方米,年引水量约3亿立方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