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武安钢铁调查难回答的钢铁产能问题”。 (4月27日《新京报》)
马科长成了“背书帝”,恐怕并非对工作业务情况不熟悉、不理解。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敢多说话,不敢乱说话,害怕话说多了而说错了话。说白了,宁当被广大网友唾骂的“背书帝”,也不愿意因说错话被领导批评。
了解官场潜规则的知道,官员接受记者采访,被骂为“背书帝”,最多被广大网友和媒体骂骂。但是单位的领导并不会因此而批评“背书帝”,相反很乐意,毕竟“背书帝”没有把事捅大。同时,“背书帝”的背书行为实际为单位赢得了应对舆论监督的宝贵时间。当然有关部门为了平息舆论,可能会对“背书帝”给予处理,做做样子,过一段时间,“背书帝”照样官复原职,甚至高升。
然而,官员不当“背书帝”,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超出事先单位准备好的材料,多说一些话,极有可能说“错话”,说出了不该说的真实的话,将一些秘密泄露出去。这样的不走形式的采访,即使得到广大网友的赞誉,但如果领导很生气,利益部门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
权衡两者利弊,显然是宁当“背书帝”,也不愿、不会自找麻烦的多说一句话,“背书帝”承担的风险远远好过说“错话”。
“背书帝”背的不是材料是黑锅 问题本质未触及
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武安钢铁调查难回答的钢铁产能问题”。河北省武安市发改局分管工业的马科长面对询问,先是无言以对,再是答非所问,不管记者怎么问,马科长坚持用“背诵背景材料”回答,并多次表示“不讲了”。网友幽默地称马科长为“背书帝”。
一个主管工业的科长不知道自己监管区域内的钢铁产能多少,这有点像一个老师不知道自己班级有多少个学生一样,是典型的失职表现。
对于大多数人将矛头指向这名科长的做法,我则是谨慎的支持。他有错不假,问题是,在当地小钢铁厂林立的乱象中,这个小科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是不是不应该忽略呢?新闻中也介绍了,马科长在之前是拒绝采访的,并且要求得到领导的批准。与其说这种拒绝是在为他赢取准备背诵材料的时间,倒不如说,他是在获取授权。他能说什么,或者能说多少,这些显然都由不得他,别看他是当地发改委主管工业的科长。实际上,在庞大的利益链条中,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自从有官员放过雷语后,很多人都将官员的言行当成了噱头,不断挖掘,一旦出现了某个官员表现得极其另类,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为自己的雷人语言负责,这是那些说雷语官员自找的,但问题是,在官员雷言雷语频繁出现时,我们能做的只是快意恩仇或者幸灾乐祸或者咬牙切齿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这些官员为什么敢这么做呢?就像这名马科长,他明知道采访他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还能有这样的表现,这似乎说明,他对自己作为一个主管科长却不了解业务情况这种失职并不以为然。谁给了他这个胆子,公开亵渎自己的职位?我想这种问题的背后,才是我们渴望知道的真相,才是科长成了“背书帝”的真正原因。
纠结在某个小干部头上,死缠烂打,让他为自己的荒唐语言和做法埋单,这根本揭露不了真相,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