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底层农民工对如今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特色的社会里,特色之中永远充满着惊奇,本人今天抛开经济环节简要论述一下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群体:广大游走在社会边缘地带的80后,或许大家认为这个话题很空洞甚至很乏味,但本人觉得很必要,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并且步入”繁荣”的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稳定”的工作,享受着看上去富足祥和的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果真如此吗?在”健康和谐”的社会中他们真实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呢?下面本人以周边人群的经历并结合自身肤浅的理解加以解析,内容势必是不全面的,望大家批评与指正。
首先来谈论一下就业状况,说到就业又不得不牵扯到经济环节,众所周知中国当前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ZF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引领着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ZF的意志和政策决定一切,经济发展的模式,产业结构的组成,社会财富的分配乃至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全部被规范在ZF的统筹之中,正如生于0715所说,ZF好比一台庞大的机器,人们如同机器中的一个微小的不见(可以随时被替换更改),大机器操纵左右着人们的命运,这是一个无法变更的现实,任何人也无法摆脱。
大机器也好,工具人也罢,依照本人理解中国当前根本就没有脱离2000多年来封建残余的统治色彩,庞大的官僚阶层垄断一切资源,用扭曲垄断的半资本主义来形容当前的中国本人倒觉得更为贴切,大家都知道,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财富一向向上层集中,至高无上的皇帝坐佣天下主导一切,这个本质今天并未改变反而加上一个甚字,只不过由皇帝个人专权轮替到精英集团专权,如此而已,那么在这样一个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的社会里微小的个人的生活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人的理念,个人自由发展决定社会经济运行和走向,正确流畅的信息配合上个人的智慧,灵感和勤劳扩大社会的财富,使之真正走向繁荣与富足,需要指出得是,一国经济的发展不单纯取决于经济理论与系统的自身,它与一国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政治体制,法治环境,教育机制以及国际环境等众多因素息息相关,整个社会系统好比一根完整的链条,中间出现一个环节的故障将引发整个链条的断裂,而中国这根链条早已千疮百孔,在断裂的边缘勉强支撑。
下面回归正题,当社会的财富向上层集中,由体制内的少数人掌控,那么广大的体制外群体得到的无非是残羹剩饭,当垄断国企,事业单位和房地产领域把持大部分经济资源并获取丰厚的利益后,那么广大的民营企业必将丧失掉生存空间,留给它们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自生自灭,要么沦落成体制下的附庸,很可惜,广大的80后绝大部分人不具备特色的政治身份以及裙带关系,无法侥幸步入体制内坐地丰收,只能依靠民营企业通过努力打拼才能生存,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创。
我的姐夫海外留学归国后加入一家外企从事市场策划的工作,收入不菲但工作压力巨大,为了争取客户可谓废寝忘食,家庭变成了旅站,有时因为工作繁忙甚至无法与姐姐团聚,但最终努力的结果却成为一场无用功,那家外企由于无法适应中国这种由裙带关系组成的社会争取不到客户而倒闭,我的姐夫沦落成社会自由分子,开始了游荡的生活。
后来他与朋友合资进行创业,但遭遇的却是同样的情形,激烈的市场竞争,稀缺的市场渠道,高昂的人力资本和各种税费的摊牌令他们不堪重负,经历半年正式宣告失败,成为典型的短命企业,如今他继续着游荡的生活,靠给其他企业翻译为生(打零工),他也同当今众多白领一样属于时尚一族,追求高物质高档次的生活(同时他还贷款买了车)。
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依然很遐意,但遐意的背后那种压力恐怕只有他本身才能体会,毫无稳定性质的工作+强烈的物质追求或许最终会陷入巨大的迷茫和困惑,当然他的这种状况并非特例,在中国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成为很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了。
此外我的姐姐也是白龄,从事人力资源工作,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同样在折磨着她,通常加班加点寻找客户争取资源,同时还要忍受周围同事们之间激烈的竞争,她的工作环境和性质决定她必须提升业绩,否则随时将面临下岗的风险,虽然她与姐夫一样衣着光鲜靓丽,赚取着令人向往的收入,过着富裕祥和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却太过巨大,精神时刻紧绷,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我的姐姐姐夫属于海归派,在人们眼中是电影的精英,是80后所谓成功的代表,从事的是热门认为引领社会潮流的时尚性工作(媒体上美其名曰高附加值的服务型产业)但本人看来这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服务产业可以分为生产服务型与消费服务型两种类别,两者共同依靠的择是发达的实体制造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的生存发展更是依托于实体制造业自身成熟之后所衍生而出的需求环节(如为节省成本将市场策划,营销,人力资源,广告宣传等环节外包),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均是以贴近市场化需求大灶出精益求精的产品服务为基础,智慧与创新是其中的关键。
当然以上这些与社会平均消费能力紧密相关,一个财富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环境,让众多制造业失去持续生存的空间(中国目前就是这样一种情形),世界工厂早已成为人们众所周知的共识,ZF长期对农业的刻意忽视制造了数以亿计的庞大农民工群体,他们为了寻求生计无望之下只得涌入城市,农村的流动人口不仅推动了城市化建设更促进例如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全部依靠对广大农民群体的掠夺,但有一利的同时必有一弊,,中国这种投资+低端出口的经济模式一旦建立便实难转型,因为依照国际分工的要求中国只能朝世界市场提供廉价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而这与创新基本无关,另外由于思维的惯性企业家们也日间适应这种环境,知足长乐得过且过的思维理念更在深层次上扼杀了创新的空间,况且中国并不具备创新的环境因为科技的发展并不单纯依靠企业家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完善公正的法治环境,发达的教育机制,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理性的消费倾向以及强劲的购买力,合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金融市场的协调扶持等众多因素共同的促进,是一个社会整体思想道德,精神乃至灵魂升华后自然形成的结果。
以上这些我们可否做到?综上所述,一个缺乏科技创新基础的实体经济不可能产生出完善的生产型服务业T链条,那么为这一领域打工的白领们可能永远面临狭小激烈的市场竞争,超高的工作精神压力和朝不保夕随时丢掉饭碗的工作环境,暂时并不代表着永恒,毕竟社会以及经济环境决定一切。
以上所说的是生产型服务行业,而消费型服务行业更为广大城市群体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快速的推进,城市中工业化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服务业的比重正快速上升,当前广大的80后从事的更多是消费型服务行业,与生产型服务行业一样,消费型服务行业也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程度,人们收入日益提升而要求生活多样化促生而出的产物(宾馆,饭店,超市,KTV,大型娱乐场所等)这一产业用样也与宏观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按照正常理解来说,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必将对消费型服务业产生致命的影响,因为人们的收入停滞不前(或者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势必无法提升扩大整体性的消费用来享受高档次的物质生活与娱乐追求,那么在实体经济全面恶化的今天,中国的消费型服务业又为何一只独秀强劲运行着呢?
答案很明确,由少数精英组成的体制内群体在集中性的消费,维持着服务产业链条的发展循环,而广大的80后正在变相的为这一少数群体打工来维系自身的生存,话又说回来,中国经济体系运做全部围绕ZF的政策与意志展开,社会财富从体制内部朝外围一步步扩散,而消费型服务业恰好接触到财富覆盖的边缘,侥幸还是悲哀?
当一国经济系统全部以围绕ZF为中心而展开运行的时候注定悲剧的开始,因为ZF不会生产社会财富反而无限制的消耗社会财富,而一国社会财富的产生则关键取决于资源的禀赋,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和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而以上三大要素共同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共认的软肋,财富可以创造而资源无法再生。
一旦中国遭遇到资源的瓶径那么经济立时会陷入停顿乃至瓦解,而以ZF主导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将走到了尽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日益缩减的耕地,稀缺的水资源,匮乏的能源以及原材料和ZF无休止的欲望(投资和消耗)将成为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困境,在国际核心竞争力未获取关键突破的将来,中国的投资+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如今高通胀时代的到来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一旦ZF这种投资以及消费的动力嘎然而止,那么对于消费型服务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对于广大的城市80后群体来说更是一场冬天的到来。
上面提到的我的姐姐姐夫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们毕竟还从事着属于自己专长的工作(或者说是他们教为喜欢的工作),而大部分80后面临的工作却是所学非所用,更多从事得是自己不擅长甚至不喜欢的工作,社会分工强调的就是人们各行其责,各施所长,通过良好的教育充分挖掘出人们身上各自的资质与潜力,随后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将自身的特长加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共同的努力促进社会向更繁荣,更稳健,更高层次上发展,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培育打造人才是西方发达国家走向强盛的基础,不惜一切通过各种方式挖掘人们身上的潜质是西方教育系统的核心,浪费人才对这些国家来说是一种最大的犯罪,不可饶恕,而这种不可饶恕饿行为却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发生着。
我的一位同事是会计专业出身,例如企业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计帐收帐是她的专长,但走出校门之后由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从事着服务业,卑微的工作环境,微薄的工资收入令她困苦不堪,甚至对前途失去了希望,不久前她辞去了这份工作另辟溪境,希望寻找一份文员之类的差事,但面临的却是巨大的竞争压力,几百人争夺一个岗位使她看到机会渺茫,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在网上投放大量的简历希望大海捞针,期盼幸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依本人看来她即使有幸获取到这份工作也属于短期状况,因为文员这种类型的工作很达程度上有着年龄的限制,属于典型的青春饭,它的工作性质注定不能长久,或许再过几年她会陷入更大的迷茫和困惑,毕竟一个女孩随着年龄的增进在社会上竞争的优势越小,直至彻底的沉沦{当然遇上一个真心爱他且拥有权钱的白马王子是例外,不过这种场景在现实之中很难发生,况且在如今上社会中,那种得才兼备的白马王子又有几人?
很多女孩仍成天幻想着奇迹的出现,令人感到即可悲又无语}下面对她的境遇进行简要的分析,她为什么会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过着一种沮丧的生活,是因为她自身不努力吗?
答案或许不这么简单,前面已经说过,中国虽已改革开放30年但社会体制深处仍未脱离封建残余色彩,政治资本与裙带关系依然在今天大行其道。社会早已形成一张隐秘无形的关系大网,被权力金钱和世袭制度所支配,具有封建统治意识的官僚阶层执掌一切,贪婪的欲望,腐化的权力,邪恶的灵魂通过以暴力为依托的方式将社会绝大多数底层青年排斥到边缘地带享受着奴隶般的剥削。
话题回到那个女孩身上,她所学专业是财会,设计企业的财务管理,这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无论如何是核心机密(哪一家企业不偷税漏税,哪一家企业不隐蔽环帐,又有哪家企业不在财务上造假?)出于企业各自的特色那么针对会计的挑选必定慎之又慎,必须忠诚可靠,必须属于自己人,必须从自己内部社交圈内寻找合适的人选,至于专业精通与否放在其次(大不了定向培养),安全,信任,可靠放在首位,这种由特色组建起来的潜规则自然而然将那些与内部无关的专业人才所逆向淘汰,使他们经过辛勤努力的学习却始终无法进入从事专业领域的大门,游荡在社会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那个女孩只是这种社会风气下的一名受害者,只是众多社会沦落人群中的一例,拥有像她这种经历的人群又何止千万?
我的姐姐姐夫还有那个女孩只是我所经遇到的人群之中的一部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当前这个社会远非媒体报道之中那样美好和谐,丑陋与邪恶,麻木与茫然编织在一起充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中国经济为什么陷入如今的困?中国科技为什么停滞不前,中国为什么奋勇争先充当世界工厂?中国大部分民众又为什么普遍陷入贫穷?因为中国自古至今讲究得均是扼杀人才,抑制个人的思想压制个人的灵魂,究其根本还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一旦人们的思维得以逆转,灵魂得以启迪,精神之火被点燃那么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中国的历史向来被私欲所支配,统治者的私欲已使中国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至今人们还在饱尝苦果,作为80年代出生的青年群体虽已大部分步入社会但仍被这种无形之中的私欲所支配,被精英群体把玩在鼓胀之上而浑然不知。
社会文化可以引领一个国家迈向成功,同样,社会文化也可以导致一个国家陷入沉沦,很可惜,如今的中国流行的是一种金钱文化,一种堕落的文化,金钱和权力贯穿这个文化的首尾,大部分80后也未曾幸免被这种低俗的文化所深深误导扭曲。
虽然赚取着微薄的收入,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忍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但在工作之余仍不加反思,不去感悟,不探索学习,反而在时代所谓的潮流带引下离真理之门越来越远。陷入一场堕落的狂欢之中而难以自拔,时尚生活,帅哥美女,大牌明星,娱乐八卦成为他们的追求和喜爱,纸迷金醉,灯红酒绿的生活成为他们毕生的向往,快乐至死,疯狂PARTTY已经成为他们当下生活的主导方式,他们处于一场社会大规模洗脑之中而不能自醒,实在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有人为此给他们打上一个标签:没落的80后,当然这个标签并不能蕴盖所有的人,本人也是一个80后,也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士,由于家庭环境因素甚至未能步入大学的殿堂而过早的进入社会。22岁之前同样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彷徨与迷茫主导着我那时的思想和灵魂。
恰好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正在独自坐在家外不远处一个长椅上喝酒乘凉,一个中年人路过看见我后摇了摇头"小伙子你这样下去不行,应该利用青春年华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多读读书,尤其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书籍,了解一下社会也好"说完叹了口气转身扬长而去,那个男子略带责备的口吻深深触动了我,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唤醒了我的灵魂,从此以后我将业余时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网上看帖与阅读书籍上面,3年过去了我的思维意识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知识也有了小幅度的积累,我不再迷茫不再困惑,因为我已经逐渐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塔:为寻求真理而探索奋斗,用不断学习积累起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拥有独立思维,精神价值追求的思考者,独立人。
如今的80后绝大部分拥有比我高得多的学历,无论知识视野,人际关系,技术水平,领悟能力本人均望尘莫及,他们唯一缺乏得就是思维意识的突破,内心灵魂的觉醒和自由精神的解放,一旦成功摆脱这种枷锁那么必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带动这个社会走向新一轮崭新的变革。被排斥在社会边缘地带对广大的80后以及本人来说即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励。
未来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富强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只顾眼前,各扫门前雪的自私自利心态横有可能导致我们未来的悲剧,在大时代即将到来之前我们充分准备好了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