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地震海啸救灾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大陆地质专家认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质活跃度频繁,未来爆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媒体3月13日报道,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大陆对地质活跃情况的关注。广州12日举行的“西淋岗第四纪断裂第2次现场学术研讨会”上,一些大陆地质专家认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质活跃度频繁,未来爆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7月,地质专家在广佛交界处的西淋岗地区发现一处广东罕见的第四纪断裂带。经过研究,各方专家一致认为,该断裂面能够证明,珠三角地区在万年内,存在过地壳突发性活动,珠三角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比已认识的严重。在12日的“西淋岗第四纪断裂第二次现场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达成共识,西淋岗第四纪地层中的断裂面,确实是由基底断裂活动形成,而非外动力作用引起的滑动面。
有专家表示,这一发现可能彻底改变学术界对珠三角地震认识上的判断。目前,该说法得到证实。珠三角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比已认识的严重。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陈国能指出,虽然珠三角未发现6级及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记录,但对西淋岗断裂面的研究证实,珠三角在万年前就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珠三角地质并不像大家以前认为的那样稳定。所以,将来也无法排除再次发生重大地质活动的可能性。陈国能介绍,西淋岗断裂带属于广州-从化断裂带的东部,这条断裂带从白云山旁经过,一直通向广州市核心城区。更让专家担忧的是,珠三角地区人口稠密,普遍存在的淤泥层也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若再次发生断裂突发活动,其引起的地震效应将会被放大。
因此,地质专家们建议,要尽快开展对珠三角基底断裂活动性的探查、研究与监测工作。据相关人员透露,“目前,这项研究已得到省里的重视,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做了批示。”
同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所原所长邱燕表示,珠三角断裂带受到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段的“挤压”,未来也有爆发地震的可能性。而刚刚证实的西淋岗第四纪断裂带暴露出,珠三角地质条件有薄弱之处,使这种可能性增大。
邱燕介绍,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接处,太平洋板块向西缓慢俯冲,在相接处聚焦了大量能量,3月11日日本地震的爆发就是这种能量的释放。而两块板块的相接处不并只有日本,它向南延伸,经过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地,形成了一条地震多发的危险地带。
虽然珠三角地区并不直接处于该地震带中,但同样存在地质灾害的危险。“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的力量也会传导到欧亚板块内部,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板块的薄弱处爆发,这些薄弱处,就是分布在陆地中的各种断裂带。”邱燕说,西淋岗第四纪断裂带刚刚证实,珠三角的地质条件也有较新的断裂带,这就使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下一步的危险不在新西兰、日本了,其他地方被‘顶’得承受不了时,就要释放能量了”。
对于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灾害,邱燕说,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已进入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三个地震活跃期,一般以2004年的印尼海啸作为该期的开端。而另两个活跃期在10年左右,预计本次地震活跃期也不会少于10年。
目前,日本地震海啸救灾面临严峻的形式,震中地区的宫城警方负责人13日表示,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1万。日本自卫队40%的人力已投入救援,近十万人奔赴灾区,各国也纷纷向日本派出救援队伍,美国航空母舰里根号已转往日本沿海,协助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美国也向灾区派出了144名救援人员,中国一支由15人组成的救援队也于13日启程。
中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近日表示,此次日本受影响的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据《华西都市报》3月14日报道,陆启洲称,因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安全系统,巧妙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安全状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