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个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凡是在重庆工作过的同志,都对重庆很有感情,始终关心关注重庆。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您的前任汪洋,在广东积极推动粤港澳合作,重庆会不会与澳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薄熙来:汪洋同志对重庆很有感情,调任广东后,仍惦记着重庆的发展,把广东的企业引到重庆,现在已有不少广东企业来重庆与我们合作。重庆是一个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凡是在重庆工作过的同志,张德邻、贺国强、黄镇东、汪洋几任书记,蒲海清、包叙定、王鸿举三位市长,他们都对重庆很有感情,始终关心关注重庆。
幸福感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即使物质上极其丰富,也并不一定就有很强的幸福感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去年重庆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请问薄书记,您如何理解幸福感,在重庆“十二五”规划中又有哪些具体措施?此外,在两江新区建设中,日本企业有没有什么新机遇?
薄熙来:关于幸福感,我的理解是,这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即使物质上极其丰富,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极佳,也并不一定就有很强的幸福感。幸福感是生活在当地居民的一种精神感受,这感受固然与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子女教育、就业状况等物质因素密切相关,并以此为基础,但同时也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有对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感觉。幸福感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知,又有对未来的预期和憧憬。比如上世纪50年代,尽管当时中国还很穷,但绝大多数人内心一片光明,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那时的人同样具有强烈的幸福感。
重庆虽地处西部,经济条件远不如东部沿海,但同样可以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甚至做得更好,因为幸福感并不完全是由“经济发达”所决定的。只要能真正让千家万户感觉到,我们走的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只要让更多市民感知,我们的社会是安全的,是有公平正义的,党和政府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要让大众信服,我们反腐败是坚决的,对坏分子是严惩不贷的,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幸福感。当然,幸福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努力学习、探索和实践。
黄奇帆:重庆的两江新区是去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个新区,它既有西部开发的所有政策,又有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增长极。去年两江新区GDP突破了1000亿元,增长了23%,估计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两江新区成立半年多时间里,吸引了1000多亿的国内外投资,这里面既有美国的企业,也有港澳台的、韩国的、新加坡的企业,比较而言,日本企业的确不多。我分析了一下,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各种境外投资中,日本占了20%;到了90年代,占了10%;最近10年,比重下降到5%,我认为这与日本经济不景气等状况有关。重庆一直高度重视日本企业,最近在跟日本的东芝公司商谈来渝建电脑生产基地的事,也在与日本佳能公司商谈,欢迎佳能到重庆造数码相机。此外,已来渝发展的日本企业发展都较好,比如五十铃汽车,最近3年在重庆的产量、效益都翻了番;另外铃木公司的产量也从10万辆增加到20多万辆,他们都可能在重庆增资扩股。所以,重庆还是日本企业非常好的选择地。
“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我现在满脑子都是重庆的事
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有人认为,你们这一代领导人,由于生活经验和教育背景不同,对某些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工作方式,对此你怎么看?
薄熙来:我们还是讨论有关重庆的问题为好。你不了解我的经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地方工作,中国有句老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我现在满脑子都是重庆的事。你去过重庆没有?(答:没有,我已经申请了)重庆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现在有不少美国朋友已经去了,惠普在重庆搞笔记本电脑,还有不少美国企业在重庆的发展也很不错。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今年度重庆将有50亿美元投向海外,这其中包不包括台湾呢?
黄奇帆:我们的海外投资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我们有个项目储备库,达上百亿美元,每年能够操作落实的差不多40亿-50亿,有不少项目计划正在研究。
“严是爱,松是害”,市委、市政府必须板起脸来,敢于叫硬,而且常抓不懈
香港大公报记者:有人说,重庆出现了一种“大民小官”的现象,人民群众越来越有主人翁感觉,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大。重庆在“治官”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您是怎样让干部放下身段为老百姓服务的?
薄熙来:去年,重庆的纪检监察部门搞了个措施,叫做“三项治理”。第一项是交红包,干部收了红包,不管多少钱,都要主动交上来;如果不交,一旦发现,就严肃查处!结果,两个月就收到了6000多万元上交的红包。第二项是严查超标用车,也是先由干部自报,一次性收了6000多辆超标车,然后公开拍卖一部分,再合理分配一部分。第三项是严查官员亲属经商行为。有句老话讲得好,“严是爱,松是害”,市委、市政府必须板起脸来,敢于叫硬,而且常抓不懈,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机关干部“三进三同”,“三进”就是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三同”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一些三四十岁的干部,到农村已经很不适应了。同劳动还行,无非是出点力气,咬咬牙还能挺过去;同吃就比较费劲了,坐到桌子上就开始犯嘀咕,干不干净呀?味道行吗?最困难的就是同住了,尤其在山区,条件更艰苦,一会儿嫌被子有味儿,一会儿怕老鼠臭虫,真是不适应!以后你们这些记者朋友到重庆,我们也给你们组织一次(众笑),不用多了,就一天,体会一下,你们的思想觉悟肯定能提高(大笑)。
通过“三进三同”,我们的干部觉悟和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回来后写的感想可生动了!不经过这个过程,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好发牢骚。经过“三进三同”,觉得什么都好,更珍惜眼前的工作和生活了。刚才不是有朋友问幸福感吗?一经过“三进三同”,就有幸福感了(笑)。
“增长极”这个概念,让我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我们是从多层面来研究和实施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十二五”中,重庆提出要建成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如何理解?怎么实现?有哪些量化的指标?
黄奇帆:这个增长极是锦涛总书记给我们定位的,希望重庆这个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能够对周边地区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就像深圳、广州是珠三角的增长极,上海是长三角的增长极,天津将成为渤海湾的增长极一样,是一个常规的区域发展战略。
薄熙来:重庆在“增长极”的建设上有了较大进展,这里有几个概念,可以从数据上分析。比如,进出口,原来是十几亿美元,现在达到100多亿,2015年会达到千亿;利用外资,原来规模很小,2007年只有10来亿美元,去年达到60亿,今年可达90亿;对外投资,去年重庆搞了50亿美元,今年还会上一个台阶,“走出去”已迈出了重要一步。总之,“增长极”这个概念,让我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我们是从多层面来研究和实施的。
重庆开放高地建设是一个与国际融合,促进要素流转,促进内外两种资源循环基础上的一种开放高地建设
新华社记者:“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扩大内陆开放,重庆近年来推出了不少这方面的措施,但是内陆有很多地方,请问重庆如何避免与其他内陆城市的竞争?
黄奇帆: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有三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在引进外资上,3年前重庆利用外资是10亿美元,去年发展到63亿美元,估计今年会达到90亿甚至100亿美元。现在中国不缺外资,我们这么起劲地把外资引进来,是因为外资还可以带来技术、市场、管理和观念,对我们形成开放高地是有益的。二是在“走出去”方面,开放高地建设要求重庆的企业走向世界,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到了3万亿美元,也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所以去年我们海外投资50亿美元,今年重庆会继续到海外投资50亿美元,收购国际上的一些矿山、农产品或者一些装备技术。三是进出口贸易,去年重庆进出口贸易增加了50%多,估计今年会翻番,今后三五年,重庆进出口贸易会发展到1000亿美元。
在推进这三方面发展的时候,我认为跟内陆其他地区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而只会带动内陆地区共同与世界融合。当我们的进出口贸易有1000亿美元的时候,一定会拉动重庆与内陆其他地区的产品交流;当我们到海外投资的时候,内陆的兄弟省份也不会与我们有太多竞争,如果一起加入海外投资的大军,更是件好事。所以,重庆开放高地建设是一个与国际融合,促进要素流转,促进内外两种资源循环基础上的一种开放高地建设,不会跟内陆其他地区发生太多的竞争。
重庆人特别勤奋,一说建“森林重庆”,就拿出当年大寨人的劲头儿种树,还绿化我们的长江母亲河
香港中国旅游经济台记者:前不久,国务院通过了成渝经济区规划,这对香港客商来说,意味着新的合作机会。渝港之间可以在哪些方面深化合作?此外,重庆拥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钓鱼城等景区,怎样才能吸引更多港人来渝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呢?
薄熙来:历史上的重庆,至少有两件事大家应该了解。第一件,在座的朋友可能都读过《三国演义》,这部“中国第一才子书”,其中一半的故事都发生在现在重庆所辖的境内。奉节白帝城,刘备托孤地,当年诸葛亮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臣鞠公开尽瘁死而后已”。毛主席曾评论说,“读了《出师表》,不落泪不是忠臣”。沿江而下,很多景点都与三国有关,很上讲究。第二件,和欧洲有关。当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大汗打到钓鱼城,重庆守军非常顽强,蒙哥久攻不下,冷不丁反被守军一炮炸死。这时候,正在攻打欧洲的成吉思汗其他王孙,纷纷撤军回来争夺汗位,客观上解了欧洲之围。在这个意义上说,欧洲人都得感谢咱重庆呢(众笑)!
重庆人还特别勤奋,一说建“森林重庆”,就拿出当年大寨人的劲头儿种树,还绿化我们的长江母亲河,一到开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种树的人。这样干下去,重庆城里城外,长江两岸都会美不胜收。
黄奇帆: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它的很多业务对重庆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由于香港也是海城、山城,他们的房地产商在重庆造房子就造得很好;香港有许多金融企业在重庆开了分行;借助香港这个资金中心,去年重庆农商行到香港上市,募集了120亿港币;重庆还考虑到香港去发行人民币债券。另外,香港的物流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来重庆发展。总之,香港的各种人才、各类企业都对重庆是有补充有帮助的。这些年,重庆海外投资40%左右都是香港投资,今后几年还会是这个趋势,我相信渝港合作前景会非常灿烂。
今后,我们要干一件更大的事,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中央电视台记者:重庆推进“民生十条”,全力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后还会有什么重大的举措?
薄熙来:刚才有记者朋友提出重庆今后想做什么,还有什么重要的想法。我想跟大家讲,我们重中之重的事情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也是我脑子里最大的课题。过去3年,我和鸿举、奇帆两任市长破解的最大课题,就是“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去年市委开了一次全会,主题就是改善民生,推出了“民生十条”,包括建公租房,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照顾好留守儿童,还要在3年内让“两翼”农户都增收万元。重庆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农村的面积和人口,比京津沪拢一块儿还多很多,其中又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我们要努力让老百姓,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要让3200万重庆人民各得其所奔小康,生活条件得改善,对此我们责无旁贷。
今后,我们要干一件更大的事,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概念,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至关重要,不光是重庆,沿海地区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就重庆而言,我们一是要尽可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幅要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二是要做大中等收入这个阶层;三是规范高收入人群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会结合重庆实际,同时借鉴国内外一切成熟的经验。
如果经济发展了,“三大差距”却扩大了,就有违科学发展观,就不是真正的转变增长方式
经济日报记者:我有个问题问黄市长。今年您在重庆“两会”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缩小“三大差距”,这在我国地方是首次,实现起来有哪些困难?重庆将通过什么设计保证目标实现呢?
黄奇帆:我们的确在考虑缩小“三大差距”。如果经济发展了,“三大差距”却扩大了,就有违科学发展观,就不是真正的转变增长方式。我们有二三十条措施都是指向缩小“三大差距”的,比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后,就会缩小在城里的农民工和城市原住民的生活差距;“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就会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等等。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我年前在重庆采访,感觉打车很难。重庆在城市的微观管理上有哪些考虑?
黄奇帆:这是一个很具体但也很重要的城市现象。出租车如果数量少了,会出现打车难;如果过多,空载率太高,又会影响司机的收入,这有一个平衡的问题。你说的现象是存在的,现在重庆主城扩大了,进入二环时代,1万辆出租车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我们正在考虑适度增加出租车的供应。
问答之间,已接近6点钟。两个小时里,薄熙来、黄奇帆与记者们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当看到记者们意犹未尽时,薄熙来提出,代表们还要准备明天的审议,可以先行离开,我与黄奇帆市长再留半个小时,继续接受提问。现场一片掌声、欢呼声,记者们呼啦一下子围成了一个更紧的半圆,问答又持续了半个小时,直到主持人宣布采访正式结束时,记者们仍簇拥着薄熙来、黄奇帆,一路追问。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