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7日在无党派联组分组讨论中,语出惊人,奉劝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她解释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不低,而且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而城市就业又困难,于是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
据中国《信息时报》3月8日报道,王平称,“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她说,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认为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甚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王平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
再深一层次,王平认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而只有农村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要认为只有城镇话才能让人们生活幸福。“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她认为,城镇化在搬迁的过程里,把每一种文化的发源地都给断了,然后换一种生存方法强迫他生存。中国文化的延伸,农民也是一种传承,“我们不能说它是一味的落后,大家应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农村,你们不知道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比我们有文化多了!人家坐在田里面,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看待,不是说我们拿哪种文凭来论事。”
相关报道:政协委员建议勿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
新京报
昨日,在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称,目前的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不要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此言一出,引发热议。
读大学回不去家乡就是悲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蜗居,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而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高中的话,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拍
不能剥夺他们上大学的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韶光市高级技工学校、韶关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校长刘雪庚: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要看具体情况,不能做硬性规定,现在关键是要解决他们就地入学的问题。现在农民工子女上大学也有助学贷款,不能剥夺他们上大学的权利。最关键是要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来培养人才,而不是说农民工的子女就不要上大学。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拍
不能堵死农民工子女出路
@全国首个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这样的建议并不合理,要看不同的家庭情况。如果农民工子女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让他上大学呢,这就是他走出农村的唯一途径。如果把这条路都堵死了,这样不是很好。
大学生不愿做劳动大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学校校长贺优琳:从这样的提议中也看出现在大学生就业门槛要高,不愿做劳动大军。“文革”前,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也都要去基层,我始终跟学校毕业的学生说,要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过程中再择业,让别人发现自己,可能会被人重视。大学扩招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不是高中毕业后就去找工作,但是一方面上完了大学,好像自己又提高了就业门槛。
场外
这关系到教育公平
@huaism:竟然有人在两会中提议不让农村孩子上大学!要知道,对没有权势和金钱为支撑的农村孩子来说,凭着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大学是让他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啊!难道还比不得城里的有些靠金钱或者权势进大学的富二代、官二代,要农民的孩子世世代代为农民?这同时也关系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啊!
@湖北昆仑玉:说得好!说的是实情!
@tracylee85: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农村的“空巢”现象不能仅仅归咎在农村孩子上大学这点上。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