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成功背后的一群女人(图)

www.sinoca.com 2011-03-02  网易


  一个男人成功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一代伟人邓小平成功的身后,却有一群巾帼英雄为他付出了她们全部的挚爱和深情……

  “最漂亮的女儿”邓榕

  在邓小平的女儿中,知名度最高的是邓榕,笔名萧榕。毛毛是她的小名。用四川话讲,她是邓小平的幺女儿!

  毛毛知名度高,不是因为官位高,也不是因她常陪老爷子在外面行走,主要原因是她是父亲的“史官”,曾写了《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和《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两部书。大家读了她的书,被她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文笔所打动,所以知道邓小平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

  笔者一直叫她毛毛大姐。这个大姐生性快人快语,利利索索,感情丰富,待人真诚。许多人说她办事像父亲,笔者倒觉得她更像“川妹子”:漂亮、干脆、深情、善良。

  邓小平刚去世那年,她给笔者一位同仁打电话说要写点东西。这位同仁不知她是邓小平三个女儿中的哪一个,她在电话上很干脆地说:最漂亮的那一个。同仁与笔者去和她见面时,她从口音听出笔者籍贯,说:你与我老公是同乡。分别时,她知道笔者回去的方向时,又说:你与我公公住得很近。机敏,诚实,不摆架子,很自然,也很亲近。

  她与两个姐姐不一样,她们出生在建国之前,而她则是建国之后第一年出生的。无拘无束,少年没经过多少苦难,加上天性活泼,她的思想在家中总是显得很前卫,心态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笔者到香港为其《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筹备发行时,还有男士打听:邓小平小女儿婚否?而此时,笔者知道毛毛大姐已是近五旬的年龄。

  据医生讲,毛毛到医院看望邓小平时,病房最不安静。由此,医生隔老远就能作出判断今天邓家是谁值班:大女儿来了之后静悄无声,二女儿来了之后有动有静,小女儿来了之后不大安静;若三个女儿一齐来了,就难安静。由此,可见邓小平的确很幸福:三个女儿,给了他三个世界!

  可以想象,毛毛是父亲是喜欢的一个女儿。邓小平晚年外出,她总是身边最近的一个。她会应酬、懂医、能听懂老爷子带方言的普通话,更关键的是,她总是能让老爷子高兴!

  外界传说毛毛是学文出身,读的是北师大。其实,她上的是北京医科大学,学医。外界传说她从小在国外留学,这有点离谱。要是邓小平有个女儿在国外,那么“文革”中他会罪加一等。她小时候并不在国外,而是到了陕北插队,在广阔天地里“留学”了3年,补了哥哥、姐姐曾经艰苦经历的一课。

  毛毛上大学时喜欢外语,在农村插队时也坚持自学。工作之后,到了外交部,并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过三等秘书。回国后,她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国际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用她的话说:她的官好当,都是副的。这位大姐的话总有些调皮,但她在工作中从不开玩笑,所以上面的正职都非常满意,群众也很支持。

  尽管毛毛的仕途前景不错,但她并没选择从政。她曾说:我们家出了“两个主席、两个部长”,我就不凑热闹了,我喜欢做实在事。她所说的“两位主席”,是指父亲曾任过军委主席,哥哥邓朴方任残联主席;“两位部长”,是指姐姐邓楠任科技部副部长,姑姑邓先群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部部长。“都是做革命实际工作的。”毛毛大姐说话很诙谐。

  笔者与毛毛大姐有过简单的交谈,从而知道她对人生感到满意。尽管她在“文革”中同许多干部子女一样受了许多苦,但她不埋怨。她不仅在艰苦岁月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结识了贺平,一个英俊、宽厚、勤奋的男人。

  说起丈夫贺平,大姐的话滔滔不绝。那是在她下乡时,一天,一位好友给她介绍了一个老红军家的男孩,两人靠通信确立了恋爱关系。后来,她将他带到江西,经过父亲亲自“考婿”,二人结为连理。再后来,贺平成为邓家的半个儿子,一直照顾到老人家乘鹤西去。

  毛毛大姐始终对父亲敬佩不已。于是,在进入不惑之年后,她将少女的写作情愫翻了出来,决定写书,写关于父亲的书。于是,她用最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几个字:我的父亲邓小平!

  父亲知道这个女儿总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因此总是支持她去做。

  这样,她花了很长时间和许多经历去访问知情者,然后就某些重大问题向父亲核证。再后,她几乎不停笔地写了父亲的早年、父亲的革命和父亲参与建政。除此之外,还有父亲的语言与个性、父亲的领袖与战友,以及父亲的家事与前妻。她冒着寒暑很快写了出来,此书很快成为一本风靡世界的畅销书。

  笔者结识毛毛大姐是在邓小平辞世之后。那时,影响她大半个天空的父亲走了,她有些孤独。与此同时,她的专著上半部上市后的余温尚存,知道她想继续写父亲,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合作。

  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纵使女儿的感情让她不能自已,可是父亲的思想过程、险象环生的战争经历和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都需要她去采访验证、思考分析和赋予优美的文字。此时她是女儿,但还有更多的工作,以及作为妻子及母亲的责任。但她如同把自己绑在战车上一般,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她为此感到快乐……

  快到文稿杀青时,她约同仁和笔者小聚。说起辛劳,她高兴地说:瘦了。假若谁要减肥,那就叫他写作!

  邓小平百年诞辰的时候,这位快乐的女儿更忙碌了。她要怀念如同还活着的、生活中最重要的父亲,守望和照顾自己的丈夫,还要陪伴自己的女儿。更重要的是,她还有更多的事业。她永远在快乐中生活!

  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生母

  邓小平很少提到自己的亲人,包括他的母亲。

  邓小平生前是一个精言慎语之人。精言,他话不多,却恰到好处,少而精,都很管用;慎语,不说私语、不说闲话、不讲不负责任的话。笔者认识他当年的两位作战处长,讲起邓小平,都是一个感受:有啥说啥,不讲废话;不想不说,不说但想。知道这一点,再读《邓小平文选》,可以理解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邓小平生前说话不论是多是少,却很少说自己的家庭生活。毛泽东还讲述过母亲信佛,而邓小平对外似乎从没谈过母亲的点滴。据邓家老人们回忆,邓小平母亲姓淡,但查找许多材料,仍然不知她的姓名。

  淡家亦是广安县望溪乡的一支望族。在淡家女儿成为邓小平母亲之前,淡家比邓家家业大得多。家大业大是显贵的标志,同时也是受教育的条件,估计淡氏家教不会差。

  邓文明老爷与淡氏早年成婚,时邓老爷才15岁。

  说起邓老爷,他在广安也是不凡。早先祖上曾出过翰林,但到邓老爷时,已房无几间,地无几亩,而且是三代单传。好在邓老爷省吃俭用,几个姐妹也勤奋,使邓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地主家庭。这样,淡姑娘由人做媒嫁给邓家,勉强算是门当户对。

  淡氏年长邓老爷两岁,十分能干,知情懂理;更为重要的是,她身体健康,这能给邓家带来繁荣。

  邓老爷在娶淡氏之前,曾娶妻张氏。张氏嫁到邓家时,邓老爷才13岁,但不到两年,张氏去世,没有儿女。淡氏婚后一年,就生了一个女儿。两年后,为邓家生得一子,就是邓小平了。在邓小平之后,母亲又给他带来弟弟邓垦和邓蜀平。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在邓家的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以想象,作为邓家单传几代后的第一个儿子,邓小平是在百般呵护中度过他的幼年的。

  5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去读私塾,学名邓希贤。但邓小平只读了一年私塾,就到乡上初小念书。11岁的时候,邓小平考入广安县高小,14岁时就到重庆读“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了。

  在邓家,邓小平的母亲的确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特别是她为邓家养育了几个男孩,因而受到乡人尊敬,在全村有很高的威望。

  淡氏品行很好,从不埋怨什么人,也不打骂孩子,遇到什么事总是讲道理,街坊邻居发生什么纠纷,都请她断家务。过去讲“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位淡氏断定的家务事却经常受到大家的称道……

  淡氏以贤妻良母的形象留在邓小平的记忆中。那些年,邓小平的父亲邓老爷热心社会活动,曾在“袍哥”中当“三爷”,也就是在组织中处理日常事务,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到了民国时期,邓老爷曾担任过广安县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成为公家的人,整天在外忙碌。所以,料理邓小平生活、负责邓小平教育的主要是母亲。母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他在母亲身上学到了勤奋、正直和向上的生活态度。

  据邓家后代们讲,淡氏最疼爱的是邓小平。后来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一去不复返,有时音讯全无,使她十分挂念。每逢春节团圆之时,饭菜端上桌时,她已泪流满面。

  1926年,淡氏病故,终年42岁。有人说,她是想大儿子想死的。

  邓小平只在母亲身边生活到15岁左右,但这15年却影响了他的一生。这位母亲给儿子的影响,也给全中国人民带来福祉……

  不是生母如同生母的夏伯根

  在邓家,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奶奶名叫夏伯根。套用《红灯记》中的一句台词:奶奶也不是亲奶奶。

  邓小平和刘伯承率大军进川时,四川人民欢欣鼓舞,其中也包括邓小平老家的亲人。听说邓小平入川,广安一位中年妇女兴奋不已。她把大门一锁,拿起一个小小的包裹,坐着嘉陵江上的小船,便来到重庆的邓家。这位农妇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

  此时,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卓琳任重庆人民小学校长。而邓小平的儿女还小,尤其是毛毛刚10个月,最小的儿子也将出生,全部孩子便由这位农村来的妇女照看。

  夏氏是邓老爷的最后一位妻子,也是继张氏、淡氏去世后,娶的另两位妻子中最后的一位。淡氏去世后,留下一堆儿女,邓老爷又娶了一位萧氏,为邓小平生了个弟弟邓先清,可惜不久萧氏也病逝了。邓老爷无力照料这些孩子,就娶了第四位妻子夏氏。

  夏氏是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女儿。生活的漂泊,使船工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分,加上妻子早逝,船工就与女儿相依为命。夏氏十几岁时曾嫁给一位类似今天公证人的“中人”,不料就在她生了一个女儿之后,丈夫却病死。她就带着女儿嫁给了几度丧妻的邓老爷。

  夏氏到邓家后,先后生了邓先芙、邓先群两个女儿。在邓先群不到8岁时,邓老爷去世,只留下夏氏和一群同父异母的孩子们。

  邓老爷的去世,对夏氏来讲是莫大的不幸,但她以勤劳朴实渐渐获得了邓家上下的尊敬……

  夏氏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她从邓家的晚辈中知道老爷的子女中有一个少小出国、现在共产党内做大事的公子,便一直很关注。同时,她还同情共产党人。有一次,她曾将几个被敌人追捕的华蓥山游击队员带到家中藏隐许久。待重庆解放,在中共外围组织的女儿邓先芙打听到先贤大哥成为川人最大的官儿时,夏氏义无反顾地来到邓小平家,以她的勤劳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

  如今的邓家儿女对夏氏已没什么亲祖母和继祖母之分,夏氏的生命也几乎献给了邓小平后半生的革命事业。在邓小平谢世后不几年,她也走了,但她留下的故事实在太多。

  建国之初,邓小平日理万机,卓琳也是夜以继日地工作,所有家中事务全由夏氏料理。天不亮,就要做好家人的早饭;大人上班、孩子上学的时间到了,她帮助穿衣盛饭;待大家吃穿停当之后,再把一家人送出门;接下来,又忙着做中午饭和晚饭。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邓小平夫妇看到孩子个个健壮时,无不从心里感激。

  在邓小平蒙难时期,她再一次成为邓家至关重要的人物。

  “文革”中邓小平第一次蒙难时,孩子们尚小,她就像一只老鹰一样,用翅膀呵护着这群受到歧视的小鸟。缝补浆洗,吃穿用学,她都得一一操心。邓楠主持家务,她当顾问,几乎用平常人家十分之一的开销,保证了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再后来,一道遣散的命令将邓小平下放江西。行前,邓小平提出要带这位老人一同去。邓小平的要求得到批准。夏氏到江西一住下,就锄地种菜、淘米做饭。

  在邓小平的饮食生活中,一是酒,二是豆瓣酱,这两样东西非常重要。在压抑的岁月里,邓小平时常喝一点酒,但当时却缺少供应。另外,邓小平口味偏重,一直做菜以豆瓣酱为作料就着下饭,但这在当时也很少。这些困难没有难倒夏氏,她同卓琳反复试验,终于酿出了邓家的酒和邓家的豆瓣酱,也为邓家在流放岁月的生活添加了一道佐香……

  邓小平回京,家中又添了一代人。好在夏氏对这一套都熟悉,几乎没让邓小平夫妇操心和儿女们费神,她又帮助一个一个地带,一个一个地抱。当孩子们一个个成人时,她的白发爬上眉梢,但劳作依然不减。她身体一直很好,只要劳作,她就不会生病……

  在邓家,她既是奶奶,又是母亲。她有三个亲生女儿,除了将邓先群带在身边,其他孩子她都没有顾及。她用朴素的情怀,保证了邓小平的工作和生活。

  在邓家,她是邓小平尊敬的先辈,也是卓琳的朋友和助手,是孩子们的奶奶和亲人,也是晚辈的祖母和最挂念的人。

  她把一生献给了邓家,把母爱献给了邓小平的事业。当邓小平晚年住院时,她因得不到病情而不断问孩子们:“宝忠回来了吗?”张宝忠是邓小平的老警卫员。她知道,只要张宝忠回来,邓小平就没什么大事。有一天,张宝忠突然回来了,带回的却是邓小平仙逝的消息。老人的头发一下白到了发根,从此,她突然感到身体再无气力……

  同邓小平一样,她以90余岁的高龄谢世,只留下一个名字叫夏伯根。

  不曾谋面但感受最多的岳母雷氏

  在卓琳身上,有红色信徒、革命战士和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同样也有中国妇女相夫教子、夫唱妇随和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这种品德,源于她的母亲。这位母亲,也就是邓小平的岳母。按照中国“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她也是邓小平的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

  邓小平岳母雷氏,云南宣威人。按婚约,年轻时的她嫁给了宣威火腿实业家浦在廷。后来,浦在廷成为孙中山北伐军滇军军需总局的局长,她也成为少将府的女主人。在浦家,她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无疑也影响了女儿卓琳,并通过女儿将她的母爱深情转达给了邓小平。

  1925年,当雷氏带着女儿浦琼英(也就是后来的卓琳)出现在革命大本营广州时,这是她一生最远的一次旅行。当时,雷氏一头素发,穿着当时中国女性时髦的对襟衫,迈着中国妇女的三寸金莲,既美丽又普通。后来,她以她的善良和勤劳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雷氏为浦公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并亲手将几个孩子拉扯大。她主管着浦家少将府里各项事务,是浦家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关于雷氏,有许多故事至今还被后代们夸赞:她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既要带孩子,又要操持家务,有时还下地干活,但她从不叫苦;她是全家的大嫂和母亲,谁有困难都找她,她见谁有难处就帮谁出主意或贴钱送物,使家族的每个人都得到庇护;她出身贫困,了解穷人,从不让用人称其儿女为少爷、小姐,对贫苦人菩萨心肠,是当地方圆百里最好的女主人。

  最让人们感动的是,她到广州后不久,正赶上浦公遭奸人暗算入狱,被抄家。也就是在浦公进入人生低谷之时,她带着长子和幼儿东躲西藏,最后死里逃生,并重回宣威帮助死里逃生的丈夫重振家业。

  在浦家,浦公又遇到讼事,她变卖家产和私房为丈夫平息了又一场危机,终于使浦公东山再起……

  透过雷氏的一生再看卓琳,便不难看出她的一生基本上是母亲身影的翻版。毫无疑问,她把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邓小平和她与邓小平为之奋斗的事业。

  延安时期,卓琳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年轻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怀着一腔热血投奔心中的圣地,并且很快成为邓小平的夫人。这其中有革命者的爱情,也有组织的工作,但她服从了组织,也服从了爱情。

  战争年代,卓琳正值花样年华,但作为妻子,她必须承担人妻的责任;作为母亲,她必须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在革命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女性在面对事业与生活的矛盾时作出了种种决策,但她却坚定地走了下去。

  卓琳是一位知识女性,工作中有很强的能力,在许多岗位上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她本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和岗位,也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和重用,但她没有那样做,是母亲的影子带着她向前走去: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女性包括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夫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独立于丈夫的影子之外,但卓琳一直信守丈夫的“两不原则”,一门心思给丈夫当秘书。

  “他看完文件要发的,就交给秘书;要收起来的,就交给我一一登记,再用三轮车拉到办公厅存档!”卓琳回忆起当年平凡而又充满深情的生活,一切仍历历在目。

  “文革”开始后,卓琳几乎由邓小平的工作秘书转为了生活秘书。邓小平衣物破损后,她就一件一件地缝,一针一针地补。生活困难,她总要想方设法为他加一道菜。邓小平爱喝茶,她总是变戏法似的上午为他泡一杯龙井,下午泡一杯龙井,而她只喝剩下的茶根。

  生活的艰辛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她的职务和级别在她任邓小平的秘书期间没有占半点便宜,而且在“文革”中几乎无职无级。邓小平重新复出后,她再也补不上来了,所以,她一直是个秘书。

  有人和邓小平开玩笑说,卓琳这个秘书可不是一个普通秘书,她就读于北大,是党和国家领导夫人中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帅府千金,有名的体坛宿将。除此之外,她还精通古典文学,对京剧很有研究。人们称赞邓小平的秘书夫人是个“才华出众的夫人”,邓小平听了笑而不语,而卓琳几十年也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历史选择了历经人生历练的邓小平,同时也选择了卓琳。“文革”中,邓小平被批判、被软禁、被流放,直至再软禁,她一直伴随在邓小平身边,是革命者的意志、伟人的胸怀和爱情的力量,帮助邓小平战胜了困难,也是妻子的温暖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并使他重新回到政治的舞台上……

  母亲当年为北伐将军受苦,而女儿在“文革”中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蒙冤。雷氏无疑是把母爱通过自己的女儿敬献给了这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女婿。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身后,有一群巾帼英雄为他付出了她们全部的挚爱和深情……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赵启正怒批中国食品奸商丧尽天良 称无诚信者必亡
下一篇:张春贤给网友写信:2020年消除新疆绝对贫困(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