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平
中国微博最近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起数百万人关注,数千人拍照,一些两会代表酝酿提议救援二十万失踪儿童。网友质疑「政府不作为」帖子迅速被删掉,儿童乞讨背后潜藏立法等深层次矛盾。
珠海的网友A于二月七日下午五点,在海滨公园巴士站,看到一个带着小男孩行乞的大人,网友A响应时下正火热的微博行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用手机拍下男孩的照片,并发布到微博上。
当天下午六点,北京的网友B看到解救乞儿的议题如火如荼,想起自己陕西老家的邻居两年前丢了孩子,一直没有找到,于是,他也发了条微博,注销了邻居的寻子信息和孩子的照片。
下午六点五十分,潮州的网友C,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在微博上闲逛,她先是浏览微博热门话题榜,在排名第三的「解救乞讨儿童」里翻看各地网友发的各地乞讨儿童的照片,发现一个行乞的男孩,和她刚刚看过的微博上转发的另一则寻子信息里的男孩长得很像……没想到,正是网友A和网友B发出的两张照片。
潮州的网友C把两张照片贴在一起,再发了一条微博「很像,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众多知名人士的转帖,这条信息在微博世界广泛流传。
与此同时,远在陕西榆林的寻子的叔叔,在微博上看到了名人转发的这条信息,惊讶地发现和自家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相似度,孩子的父母则说:「看着真的是我的孩子!」
更多网友在微博上向「珠海公安」的微博账号报警。「珠海公安」微博公开响应:准备展开行动,有进一步消息会及时通知。
珠海、北京、潮州、榆林。照片公布、比对、警方介入、家长准备、网友围观。整个故事,发生在短短的四小时之内,微博的透明世界里。
二零一二年兔年春节,在假期的中国网络世界,这个「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全民行动称得上最火热的议题之一。短短十天,这个诞生自微博的行动引起了包括诸多明星、企业家、学者等公众人物在内的数百万人关注,数千人拍照行动,并已酝酿成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中的提案,待在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就打击拐卖儿童及儿童行乞发力。
珠海街头的乞讨男孩与陕西榆林失踪的男孩是不是同一人,成了这行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刻。珠海公安后来证实,经过DNA检测,网友们发现的这个男孩并非失踪的八岁男孩常懂懂。围观网民经历了从惊喜到失望,不过围绕「儿童行乞」、「儿童拐卖」、「全民街拍上网」,也进入了更深层的争论。
解救乞儿全民街拍
整个行动是从另一封「寻子信」开始的。
一月十七日下午两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收到一封寻子妈妈的求助信。这位来自福建泉州的妈妈,六岁的孩子杨伟鑫二零零九年失踪,遍寻未果。妈妈曾在网上志愿者拍摄的街头乞讨儿童照片里,认出过自己的儿子,并听说儿子已经身有残疾。但赶到当地已再无音信。
像常懂懂、杨伟鑫这样失踪的孩子,不在少数。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国每年的儿童失踪案超过二十万起,这个数字,由于没有完善的统计机制,甚至还很难尽数。失踪儿童中的相当部分是被拐卖,而被拐卖中的不少儿童被强迫走上街头乞讨,成为犯罪组织的敛财工具。正因为此,许多寻亲家长、志愿者都把注意力放在乞讨儿童这一个特别庞大的群体上。
这也正是于建嵘屡屡遭遇的求助难题。这一回,他决定求助微博。
于建嵘把杨伟鑫的故事贴在微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看到杨妈妈的寻子微博,开始打电话、发邮件给我,也要找失踪的孩子」,于建嵘对亚洲周刊说,于是,他产生了利用微博做平台,号召一次公民行动的想法。
于建嵘最初的想法,是号召大家一见到有儿童乞讨就报警。
中国的法律并未清晰界定儿童乞讨是否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组织未成年人乞讨」是违法行为。长期关注儿童失踪案的公益律师张志伟向亚洲周刊解释:「严格地说,即便父母带孩子出来乞讨,也是符合这个罪名。父母对孩子有监护、抚养、保护身体健康的法律义务,乞讨本身是伤害这些的。」
于建嵘在微博建议,是否各地的网友可以合作,拍摄各地的街头行乞儿童,构成一部纪录片?许多人参与讨论,而不少赞同他想法的网友,根本没等待他计划中行动开始的日期,就已经开始了「街拍」。
人人微博的时代,信息流动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通常情况下,一个意念落地,结出的行动果实,早已超出了于建嵘事先的预测。
湖南长沙的网友在市中心步行街上看到乞讨的小女孩,神情茫然,立时用手机拍照,上传到微博,同时注明发现的地点、时间;海南三亚的网友在旅游区看到乞讨的少年,同样手机拍照、上传微博;云南大理、安徽阜阳、广东东莞、北京、上海……于建嵘于是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下文简称「随手拍」)的统一微博,招募志愿者,汇集整理各地微博网友的街拍信息。
网友每拍摄到一名乞讨儿童,就会在发微博的时候,同时提交给「随手拍」微博。
「我们需要甄别网友发来的信息,确保真实、有效、不重复,然后筛选转发、回复疑问,同时及时和各地媒体与公安部门的微博账号保持互动。」管理这个微博的志愿者之一二十九岁的胡伟向亚洲周刊解释。比如转发一条安徽的乞儿信息,「随手拍」会公开抄送给「安徽公安在线」、安徽的知名人士叶匡政、常河等,请他们「给力关注」,以此类推。
于建嵘认为,微博的最大效用,第一是促成公民参与,「说一说没那么重要,拍照则是一种行动」,而「广泛的公众参与,对公权机关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从一月二十五日「随手拍」微博开通,截至二月七日,这个微博的粉丝数量激增至七万多人,每一天收到并转发的乞儿照片都有数百张。胡伟说:「值班时,每天早上七点起来坐在计算机前,一直到凌晨两点,根本走不开,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十几分钟,信息就能累计上百条。」而「解救乞讨儿童」也多日登上微博十大话题榜,相关信息转发超过五十万次。
争议之声逐渐浮现
随着全民街拍的行动深入,众多网友转发乞讨儿童照片及信息,希望借此呼吁公权力有所作为。但争议声音也逐渐浮现,不少知名人士在微博上提出质疑:解救乞讨儿童是善意,但人们拍摄乞讨儿童照片并公开上网的做法,是否需要斟酌?投资家王冉说:「随着随地拍照乞童并发到网上,我们在帮助一些儿童的同时是否也会侵犯另一些儿童?」
律师张志伟认为,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法律上来看,拍摄乞儿照片上网,没有商业盈利目的,也没有侮辱诽谤、造成社会评价降低的因素,所以法律上不涉及侵害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相反,张志伟认为,对于处在受侵害状态之中的乞讨儿童,这反而是一种救助和保护行为。
媒体人王小山则担心:「全民打拐后果难以预料」,「如果有参与者被报复,将自吞苦果,如果有孩子被灭口,也无法发现,如果因为参与者不专业而伤到真正乞讨维生者,也不会有人负责」。
张志伟认为,「全民行动」的确存在风险,「如果个人盲目做的话,不排除有个人行为不当形成伤害,因此希望个人微博行动能够与专业正规的NGO、政府公安接轨」。
在这次微博街拍行动之前,民间致力于打击儿童拐卖、消除乞讨儿童的行动也已持续多年,如专业NGO「宝贝回家」、调查记者邓飞等人参与解救和报道。也有网友质疑,「被拐卖的乞讨儿童都是在市镇中心活动,当地警察为什么不作为?乞讨儿童的问题为什么多年都得不到解决」?
打拐背后制度难题
张志伟在这一领域工作多年,深知拐卖儿童与儿童乞讨是个复杂的制度性问题,解决起来绝非易事。他向亚洲周刊解释了后续问题的三个难点:
「第一,解救儿童之后不好安置,如果找不到家长,往相关福利机构送,福利院往往不肯收。北京王府井解救过一个孩子,最后送不出去,警局专门派两个民警一辆车,照看这个小孩一个月。如果民政部门不跟上,公安作为也无法彻底。很多警察没有动力参与这种行动,就因为救了之后没法安置。」
「第二,后续配套制度不完善。把孩子送回给父母后,警察就走了,也没有跟进。但在乞讨儿童里,其实数目最大的不是被拐卖,而是被租赁的儿童。农村穷困家庭把小孩租给乞讨者,有些是家长知情,多数家长是被欺骗说卖艺而非乞讨,一年几千元租金,对农村来说是很大一笔收入。如果法律健全的话,这种情况,在当地就应该动司法程序,甚至影响父母的监护权。但这些东西都不配套。连父母往外租孩子这种行为是不是违法,都不明确。」
「第三是立法的缺陷。我国有『组织乞讨罪』这个罪名,但是定罪很困难,这么多年全国只判了两三起。法律规定,以暴力、胁迫的手段才算组织乞讨,涉及儿童的话就很难取证,对孩子的暴力不像成人,一句威胁的话,一天不吃饭,看不到痕迹,但对他已经是很大的胁迫。这个罪名,需要司法机关明细。比如香港,只要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就算违法。」
张志伟说,从自己的经验来看,救助乞儿、打击拐卖的民间力量一直在累积,同时也与政府形成了难得的良好互动。零九年张志伟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官方媒体极其谨慎,甚至没有选择拐卖做案例,而只选择了离家出走的儿童来谈。「到后来,民间行动原来越多,这个事情阳光化了。现在微博上的行动,放在两年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但他也认为,「全民街拍」,「已经做到极致了,接下来一定要推动政府做出改变」。
这条犯罪链的终结,不是缺乏组织、缺乏资源的公民可以做到的,最终需要政府来推动立法、民政系统解决。
每一条被公布的乞讨儿童信息,在抄送给当地公安机关的同时,也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看着。公安部打击拐卖办公室的主任陈士渠每一天都挂在微博上,公开响应各种疑问。
许多人担心的是,如今全民帮助警察解救乞讨儿童,政府欢迎。但解救之后怎么办?谁来监督福利院?许多孩子被人贩伤害致残,然后带出乞讨,孩子们遭受身心摧残,是否有足的社会力量能协助他们复元?这后续的一切,政府还愿意像如今欢迎街拍一样,欢迎全民监督吗?
民间行动推动官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微博上说:「倡议网民动员,手机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就可以,当局也欢迎。但追究政府责任就不行,发帖就!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