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1960年代初进入这个家庭,日常生活中感觉很突出的至少有两点,一是家庭成员交谈中经常引经据典,包括老祖宗古训与诗词歌赋;二是汉语英文交杂使用,他们的英文都很好,对东西方文化都有了解。
袁世凯五夫人杨氏年轻时的留影。
袁世凯五夫人杨氏老年照
原载《老照片・49辑》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我是袁世凯的孙女婿,姓柏名均和。我终生从事的是基础教育事业,是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副主委,并任天津万盛高级中学校长,是数学特级教师和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集体的带头人。
我家是满族,正蓝旗瓜尔佳氏。我的曾祖辈与李鸿章一起做官,曾经到日本、俄国去签订卖国条约。我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代视听学专家,英文很好。母亲姓曾,是南京大户人家曾百万家的小姐,清末民初曾家迁往北京,在北京开了一些经营绸缎、宫灯、扇子的店铺。
我父母年轻时候同情革命,1945―1949年间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资助中共地下工作者,还利用他们的地位和影响掩护中共地下工作者,帮助其中一些人到延安去。
我父亲的一位同学叫吴又居,是原北大的学生,是他引导我父母走上支持革命的道路。1945年,我父亲根据中共地下党的安排,做过国民党的接收大员。父亲后来被定为1945年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他是党外人士,是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帮助共产党做事情。1968年10月28日,我母亲被造反派批斗,受了刺激,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五十二岁。父亲被隔离审查两年。
我太太叫袁家芯,她是袁世凯六公子袁克桓最小的女儿。在我们四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或是亲历者讲述,或是亲朋间传闻,或是阅读一些史料,渐渐知道了些袁家往事。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做了一些有影响的大事。尽管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但对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打开国门、引进洋务做的事情,应该有比较客观的评价。
2006 年2月11日的《天津日报》转载了《文汇报》的一篇文章,讲“戊戌政变中的谜团”,其中的观点我觉得比较公正。袁世凯的一生中,在社会上流传较广并被诟病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戊戌变法时向慈禧太后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研究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比较公正了,不是当年陈伯达写《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年代了,我们有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综合分析了戊戌变法前后的种种历史事实,最后得出结论,袁世凯没有告密。我觉得,至少可以说存在着这样的可能。
袁世凯的另一件事,就是他恢复帝制,当洪宪皇帝,这是很耻辱的事实。是倒行逆施。不论起因如何,最终是通过袁世凯实现的。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我不是历史学者,没有专业性的研究,但我知道一些小事,愿意讲出来,历史是充满细节的。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是于夫人。袁世凯的一生中还娶有九位如夫人。大姨太是沈氏,二姨太、三姨太和四姨太都是朝鲜的公主和贵族。我想重点说一下五夫人。
五夫人杨氏是我太太的亲奶奶。有些历史书上说,杨氏的老家在天津杨柳青,实际上,据我所知,她是天津宜兴府人。她的家庭并不显赫,是当地种花卖花的一户殷实人家。杨氏这个人很有头脑,也有一定的现代思想,但是只理家,她不参政。杨氏能够深得袁世凯信任,与她在理家主事方面节俭持家、不讲情面很有关系。事实上,袁世凯把五夫人之后的六、七、八、九夫人的协调管理权,都交给了杨氏。
杨氏生有四个儿子,按袁世凯共计十五个儿子的大排行看,她的这四个儿子分别是六公子袁克桓、八公子袁克珍、九公子袁克玖和十一公子袁克安。这四个儿子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五夫人分别送到英国和美国去上学。其中六公子去英国学军事。
“文革”前,我曾在岳父家里看到过许多成套的相册,都是历史的珍贵资料,保管得很好,其中有大量的五夫人照片,也有袁世凯在河南彰德府的垂钓照片。很可惜,1966年8月,这些相片都被红卫兵付之一炬,侥幸留下的极少。所幸的是,我太太的大姐袁家英早年到了美国,她手中还有一些相片资料。八公子袁克珍的女儿袁家蕴定居加拿大几十年,袁家蕴的丈夫是台湾在加拿大的高级新闻官,她手中有五夫人的相片资料。还有袁世凯的十四女儿早年也到了美国,我和太太通常称她为十四姑。她嫁的是一位联合国的高官,曾和周恩来总理有交往。十四姑2005年病故于纽约,是袁世凯的儿女中最后一位离开这世界的。我通过这些途径得到了五夫人的一些资料和照片。现在搜集这些照片,很是困难。
袁克桓、陈征夫妇(后立者)与大女儿袁家英。
袁克桓的五个女儿:袁家英(前中)、袁家(前左)、袁家蕖(前右)、袁家菽(后右)、袁家芯(后左)
五夫人杨氏的四个儿子中,我的岳父、六公子袁克桓从英国回国后,就在三个弟弟八公子、九公子和十一公子的支持下,走了一条发展和振兴民族工业的路。开滦矿务局是中英合作的,事实上存在一位英方的董事长、一位中方的董事长,我岳父就是中方的董事长。他当年的办公地点,就是现在中共天津市委的办公大楼,那时叫开滦矿务局大楼。我的岳父还做过多年的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还担任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的董事长。日本侵占时期,他作为董事长也好,总经理也好,都为中国民族实业的安全和发展出了力。1945年以后,他辞去了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到南京栖霞山创办江南水泥厂,做了董事长,同时还在上海创办了耀华玻璃公司。袁世凯的十五个儿子中,大公子袁克定在政界非常活跃;二公子袁克文在文学、戏剧等方面有名气,号称“民国四公子”之一;六公子袁克桓在实业界很有作为;八公子袁克珍去世较早,为协助六公子树立袁家在北方大企业中的地位起了一定作用;九公子袁克玖年轻时从美国留学回来,一直做启新洋灰公司的董事,在振兴民族工业方面也做了些事情;十一公子袁克安是五夫人最小的儿子,受西方思想影响,娶了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女士,名叫张美生。袁克安曾做过开滦矿务局的秘书长,到台湾后做到了“民航总局局长”,他还在美国泛美航空公司有位置。五夫人的这四个儿子都在出国留学期间接触了西方思想文化,回国后在振兴民族工业方面有所作为。从这个角度看,五夫人确实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一般妇人之见,从帮助袁世凯理家,到培养有作为的后代,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应该说,她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袁克桓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1926年正式进入华北实业界,以开滦煤矿和启新洋灰公司为重点。1927年,他出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1933年升任公司总经理,直到抗战胜利。任公司总经理期间,他在湖北创建华新水泥厂,在南京创建江南水泥厂,在北京创建北京琉璃水泥厂,还在上海、唐山、河南卫辉创办棉纱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袁克桓已是北方著名的实业家。
袁克桓的儿子袁家宸说过:“我父亲没有别的嗜好,也就是应酬打打麻将,至于舞场、赌场、马场、妓院从来不去。一生中没有假期、星期日。一生没有私产房,地无一亩。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搞实业中去了。”
按照袁克桓在发展民族工业中做出的贡献和地位,听袁家人讲,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考虑他做天津市的副市长,据说是他自己不愿意。至于原因,听说是其母五夫人去世之前有过交代,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参政,说袁世凯参政参到了顶点,做了民国大总统,后来又当了皇帝,高处不胜寒,非常之艰难。所以嘱咐儿子们别再走政治这条路,好好发展自己的实业。袁克桓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没有参政,继续走发展民族工业的路。可惜他在1956年就去世了,去世时葬礼很隆重,当时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等都送了花篮。
袁克桓的原配夫人叫陈征。陈征是晚清江苏巡抚陈启泰的独生女,老家长沙,他们住的是个很大的城堡。据说湖南农民闹革命的时候,把那城堡给烧了,后举家迁到了杭州。我的岳母嫁到袁家的时候,袁世凯已经去世一两年了。陈征讲过,当年袁家派了火车专列迎娶她到天津,陈启泰和夫人也随女儿移居到了天津。陈征头脑很新,也很大度,年轻时就坐着美国飞机来往于北京、天津与上海之间。她生有七个孩子,五女二男。大儿子叫袁家宸,我从他家里拿到了几张“文革”后残存的照片,其中有他结婚的照片,也有生活照。从五夫人的角度讲,袁家宸是长房长孙。五夫人为袁家宸等兄弟姐妹聘请的家教是清朝的进士、秀才,所以这些兄弟姐妹的国文基础都很好。袁家宸后来进了耀华中学读书,经常考第一,后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到1947或是1948年,袁家宸自己考上了官费留学美国,在纽约大学研究院主修经济学。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回来了一大批学者,他就是那一批回来的,大概是1950年前后。回国后开始没做什么事情,后来在天津工商附中做数学教师的三妹夫陈伯勇介绍他到天津工商附中做代课教师。本来,按他的学历和资历可以进研究机关,或者到大学任教。但是他做了一段中学代课教师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后来终身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没再变动自己的职业。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单位,包括南开大学,曾聘请他去任教,他都谢绝了。有燕京大学的学历,又有美国纽约大学的专业学术训练,仅仅当一名中学教师,似乎是有点屈才了,可他自己乐此不疲,尽心竭力。很是难能可贵。
袁家宸的夫人叫王家。王家父亲叫王恩蒲,当过北洋政府的农商总长,原在东北后来也到了天津,住在河北路上的一个大宅院里,解放以后,那个大宅院被改造成了广济医院。
王家与袁家宸同在耀华中学读书,1941年两人结婚,一直在家做少奶奶。她的生活条件当然很优越,与我岳父岳母住在同一所小洋楼中。直到“文革”前,我岳母家还雇有多个佣人,包括大厨、二厨、听差、保姆等等。王家不想游手好闲,希望为社会做点事情,1954年就参加了工作。一直到退休,她是天津十二中学的地理课教师、校工会主席,她对工作积极认真,曾经当过天津市和平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袁克桓长子袁家宸夫妇
袁家宸的长女袁弘淑、二女袁弘芬与袁家英的长子李立中 。
我从1960年代初进入这个家庭,日常生活中感觉很突出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交谈中经常引经据典,包括老祖宗的古训与诗词歌赋;二是汉语和英文交杂使用,他们的英文都很好,对东西方文化都有了解。袁家宸有两儿两女。两个女儿由于出身的关系,都没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大女儿进了中医学院,学了中医,做过多年的天津市人大代表。两个儿子,小儿子叫袁弘哲,现在是天津一家企业驻纽约的业务代表,英文很好。
袁克桓的二儿子叫袁家卫,也有留学美国的经历。因为家产问题,和他的母亲陈征闹得很不愉快。所以在袁克桓故去之后,他们极少来往。因家产分割而伤及亲情,这是大家族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袁克桓的大女儿叫袁家英,嫁给了李国元。两人确是郎才女貌。李国元的父亲是解放前国内金融界很著名的一个人物,叫李肃然。解放后,李肃然把自己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房产捐给了国家。我太太袁家芯说过,她小的时候,看见李国元和袁家英恋爱期间,在袁家居住的和平区长沙道小洋楼三楼上放小夜曲、跳舞,漂亮极了,也浪漫极了。我从袁家英那里得到了他们的结婚照。
李国元解放前就出国创业了,1950年袁家英也随之出国。先到香港,又到印尼,李国元做到了印尼一所大学的校长。后来印尼排华,他们差点丧命,只身坐船到了美国。美国生活与环境的变化,使李国元走进了宗教,上过神学院,专门研究希伯来文,成为美国著名的华人牧师。他的钢琴、手风琴都弹得很好,1970年代的世界宗教名人录中,有他的业绩记载。遗憾的是,他五十八岁就离开了人间。
袁家英是袁克桓最宠爱的女儿,是五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的。我跟她接触多年,觉得她身上的贵族气息很重,雍容华贵。她生有四子一女,大儿子李立中生于1946年。1950年,她准备出国时,母亲陈征舍不得她走,她就说:我先把大儿子放在您这儿,等以后再回来接他。这话的意思,是给母亲留个念想,可她一走就三十七年没有回来过。李立中在国内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一直到1973年。那一年,袁家骝与吴健雄夫妇第一次回中国,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夫妇。袁家骝是袁克文的儿子,袁克文去世较早,而且家道中落,袁家骝当年出国留学,启新洋灰公司资助过他。
1973年袁家骝与吴健雄夫妇首次回国到天津探亲,特地拜访了陈征。当时我在场,见面的时候还是老礼儿,袁家骝和吴健雄对他们的六婶很敬重。袁家骝夫妇回美国一个月后,陈征就带着李立中也到了美国。除了袁家骝夫妇的帮助外,袁家英和李国元在美国的地位以及美国国会一些议员朋友的帮助,使他们比较顺利地取得了进入美国的签证。
袁克桓二子袁家卫(后左二)在美留学时与亲朋合影。前左一、左二为袁世凯的二女、十四女。
李立中很有艺术天分,这点很像他父亲李国元。到美国后,李立中开始唱歌,因此和港台娱乐界的一些歌星有来往。李国元和袁家英不希望儿子在文艺界发展,李立中后来就在纽约开珠宝公司,做珠宝商,并且自己搞设计,我见过多件他设计的首饰,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才。2001年,袁家英回国省亲,住在天津我的家里。袁家英力邀我太太袁家芯一起去美国。正好是“9・11”那天,两姐妹乘坐美国联航班机去美国,途中得知纽约出事,飞机降在了加拿大。一周后转机回到芝加哥袁家英家。我太太袁家芯在美国住了一年,她的四个姐姐都在美国,带她逛了美国很多地方。第二年又是“9・11”那天,袁家芯与大姐袁家英又一起返回中国天津,住在我家。令人痛心的是,袁家英到天津后没有多久,突然接到了美国来的电话,说她的大儿子李立中遇到了车祸,袁家英匆忙返回纽约,李立中已经是植物人了,没多久就故去了。袁家英曾有过丧夫之痛,这次车祸又导致她失去了儿子。可是她非常坚强,像她家庭中的很多成员一样,心胸比较开阔,包括一些极为坎坷的经历,都能够平静对待,有大家风范。袁家英的二儿子叫李立林,学绘画,是抽象派,比较有成就,上海的荣宝斋有他的作品,还在瑞士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她的三儿子叫李立扬,学的是文学,是美国的著名诗人,得过多项文学大奖,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李立林和李立扬两兄弟,娶了纯美国血统的两姐妹。袁家英的小儿子叫李立恩,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广告商。应当说,在长期的美国生活中,袁家英的几个儿子都已经融入了当地社会,也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袁家英的女儿叫李菲菲,她有很好的艺术天分,歌唱得非常好,大学数学系毕业。她说自己选择数学专业的原因是因为数学能给她逻辑思维,给她头脑。后来,她嫁给了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的五代孙麦克,麦克是一位原子能发电厂的专家。这事《沈阳日报》曾有报道,说是“两国总统的后裔联姻”。
1976 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我的岳母陈征在美国看到电视报道。当时在天津有她的二女儿、三女儿、五女儿和大儿子,她以为这些孩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当晚便得了中风,被李国元和袁家英送到医院,美国的医疗条件很先进,抢救又及时,命是保住了,但留下了后遗症。我在地震当晚就给美国写了一封信,报了平安。袁家英从1973到1986年照顾母亲陈征共十三年,很是孝顺,也很辛苦。她孩子又多,丈夫李国元后来也病了,但她十分坚强,很是不简单。
袁克桓长女袁家英与李国元结婚照
陈征的二女儿叫袁家,一生没有结婚。她曾有过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后来故去了。袁家不仅一生独身,而且喜欢男装打扮。她学的是金融财会,后来在天津航道局做财会工作,曾是天津的先进模范。虽然家里有多名佣人,但她出门就能吃苦。1964年,她被单位派到农村参加“四清”,对满脸口水的乡下孩子,她能去亲他们,洒着孩子鼻涕的糊糊粥,她能喝下去。当时她的想法,就是“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是真心要改造自己。她也真的做到了。她于1980年代初到美国定居,现已入了美籍。
陈征的三女儿叫袁家蕖。去美国之前,她是天津市第三十四中学的数学教师,她的性格直率开朗、直言不讳。她的丈夫叫陈伯勇。陈伯勇的父亲,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创办的一家金融机构的总办,陈伯勇是天津工商附中的数学教师,三角学讲得很好,人称“陈三角”。袁家蕖和陈伯勇生有三个儿子,学业都不错。受家庭影响,“文革”后期,三个儿子都还在工厂做小工。袁家蕖决定出国,把孩子带出去。他们夫妇俩出国定居主要是为了孩子,现在他们都是美国国籍了。
到1981年,陈征的五个女儿中,三个大的都到美国了,两个小女儿袁家菽与袁家芯在国内,袁家菽在南京,袁家芯在天津。唐山大地震以后,陈征惦记着她还在国内的儿女,执意要回国。1986年袁家英陪着老母亲回到了天津。当时我的居住条件最好,住在天津体院北的二区华侨公寓,所以陈征回国后就住在我家,开始想住一年就返美,但后来健康状况不允许,一住就六年,直到1992年在我家病故。袁家菽是袁克桓与陈征的四女儿,当过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和我太太袁家芯早年读书的学校是法国学校,学费十分昂贵,学校全部请外国教师来讲课,课外活动也得讲英语。所以她们的英语基础非常好,能用英语背诵《圣经》。袁家菽在天津大学主修建筑专业,学制五年,195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管庄玻璃纤维研究院。她的丈夫诸葛瑞也是学建筑的,也在这个单位工作。1965年,研究院分出一部分迁到南京,袁家菽就和诸葛瑞一起南下,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工作。1981年,袁家菽希望回到天津,跟妹妹袁家芯近一些。我们就帮她办这个事。先是把事情报到天津市委统战部,再报到中央统战部。当时的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是童小鹏,曾当过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在这之前,袁家骝与吴健雄曾给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谷牧写过信,说到这件事情,两个方面的反应都很及时,也很一致。谷牧副总理和童小鹏副部长都批准了袁家的请求。1981年底,袁家菽全家从南京迁到天津,有关方面把袁家菽安排在天津建筑设计院,做副主任设计师;诸葛瑞安排在天津规划设计院,后来做总工程师。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到了天津,学业与工作都做了妥善安排。开始他们一家没有分到现成的房子,我和袁家芯当时住的是一座两层楼,就把楼下一层让给他们一家住。直到两年以后政府为他们安排了房子,也住进天津体院北二区华侨公寓。1987年,袁家菽退休后赴美国定居。袁家菽在天津期间设计了天津的食品街、旅馆街、服装街等等,都是天津有名的建筑。进入 1990年代,她一家人也陆续到美国定居去了。
袁家骝(右)来华省亲时与袁家宸在一起
袁克桓五女袁家芯与柏均和合影
这里再专门讲一下袁克桓与陈征最小的女儿――我的太太袁家芯。她中学与袁家菽一起在法国学校读书,这所学校是十年制,毕业时用英国牛津和剑桥的试卷考试,学法文,更学英语。后来她考入天津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1957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很好的一所学校――天津第一中学任数学教师。
袁家芯是她姐妹中最朴素的一个,没有贵族气。她读大学时,学校位于天津马场道,就是现在的天津外国语学院。同学根据袁家芯的生活习惯和穿戴,觉得她家的生活肯定比较困难,问她是不是应申请助学金。后来她的同学到她家里一看,小洋楼的家里光佣人就有十多个,不光不穷,还不是一般的富。她为什么给人那样的感觉呢?我知道,这完全不是装出来的。我们结婚后,对这一点感受就更深,她从不摆阔,不事声张。她是天津第一中学的名教师,教学很出色,对名利看得很淡,爱好京剧、越剧,年轻时有一些越剧演员朋友,还喜欢曲艺,特别是京韵大鼓。平时喜欢赋诗填词和剪报,整理一些名人资料,包括有关袁家的报道。遗憾的是,自 1992年母亲陈征病故后,她身体不行了,多次进医院治疗。她的几个姐姐都很关心她。
我与袁家芯婚后曾约定不要孩子。怕因出身不好孩子受歧视。1973年,袁家芯年近四十岁时,生了一个儿子柏翊 。柏翊继承了我俩的优点,比较漂亮;还继承了其祖父的基因,对电子视听等各类物件无师自通,对电脑尤其爱好,还继承了袁家的一些基因,有音乐天分,英文歌唱得很好。1991年在天津第一中学高中毕业时,他大姨袁家英给他办好芝加哥一所大学的入学手续,学的是现代音乐制作,但这时我岳母陈征病重,袁家芯一直不断住院,柏翊就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在国内学信息工程,毕业后一直在保险行业工作。柏翊的太太宗攀,是天津大学的高才生,在校获两个学位,英语达专业八级。毕业后在深圳华为企业效力,因工作出色被不断提升,先被派到东欧,后又负责西欧华为的销售业务。宗攀的家在沧州,其父母是十分朴素的老实人,当时有人向袁家芯建议,柏翊与宗攀不门当户对,袁家芯说:“我的叔叔、姑姑都是门当户对,但有几家是幸福的?婚姻主要看本人,宗攀学问好,工作勤奋,我们不看重这门户的障碍。”
我与袁家芯生活的这几十年,与袁家来往的有不少知名人士。例如袁家宸的干爹是清末太监小德张,小德张的“太太”,大家有的叫干娘,有的就叫张太太。我听袁家芯讲,她到小德张家,小德张用自己亲自腌制的玫瑰鸡蛋招待,很好吃。小德张病重时袁家芯曾去看望他。见他盘腿坐在床上,吃面鱼儿,我与袁家芯1963年结婚时,张太太送了贺礼,回访时,我们到了张太太的住所,位于天津睦南道的金林村,她家里有两个佣人,叫王福和永安。“文革”时,这两个佣人打短工挣钱照顾张太太。
袁家蕖与徐世昌的孙女及冯国璋的孙女都有较好的关系。袁家芯与她母亲陈征的亲侄女陈诚来往密切。陈诚是民盟中央副主席叶笃义四弟的太太。因此我们都管叶老叶笃义为叶三哥。
1984年袁家菽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时,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对袁家菽说:咱们有亲戚关系 ,费老说他的叔叔费巩,是被国民党杀害的进步教授,夫人是袁克定的女儿。费老还风趣地说:袁家菽比他还大一辈。
以上算是从袁世凯的五夫人杨氏讲到她的后辈,涉及了袁氏家庭的一些历史片段。全是小事,但是真实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