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不下雪?”2011年初,即有网友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以戏谑的方式给出四个选项:A、没有北京户口,下不来; B、北京房租太贵,下不起; C、遇到领导出行,交通管制,不敢下; D、没交够五年的税和五年的养老保险,摇不上号。
2011,辛卯,兔年。
非正常的天气状况陪伴人们度过新春---
南方:持续低温,雨雪霏霏;
华北:大旱,在作为中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的山东,干旱程度更是达到了
60年一遇标准;北京则至今未见下雪,60年来初雪最晚的纪录有可能被打破;
东北:严重低温,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的一些地方,最低气温一度降至零下47.4℃⋯⋯
按照气象专家的判断,包括暴雪、暴雨、大旱、热浪天气和热带风暴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已变得更为普遍,而中国也正经历着“旱冻”迎兔春的极端天气。
从“千年极寒”到“兔年冷春”
在更多气象学家谨慎着不愿对2010年冬天的气候下定论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布和朝鲁肯定地对本刊记者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冬天是冷冬。”
大雪、冻雨、干旱、洪水;又是大雪,又是冻雨,又是干旱⋯⋯
刚刚告别气候灾难频发的2010年,2011年初的“南冻北旱”又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2012”充满“疑虑”,甚至有人在网上兜售起“2012世界末日诺亚方舟”虚拟船票,“买者”甚众。
在更多气象学家谨慎着不愿对2010年冬天的气候下定论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布和朝鲁肯定地对本刊记者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冬天是冷冬。”
“判断冷暖冬的标准,是把这一年冬季的全国平均温度和往年比,超过一个标准差属于比较强的冷冬,超过半个,属于中等强度的冷冬。这个数字我们算了一下,还是偏冷的,但不会偏离很多。”布和朝鲁说。
布和朝鲁用“罕见”来形容2010年冬天的气候。“在极涡(编者注:指绕南极或北极的高空气旋性大型环流)活动异常的情况下,又赶上了‘拉尼娜现象’,导致我国在2010年12月末就出现了大范围降温,一直持续至今。”
原本“科学”的说法成了嘲弄对象
2010年下半年,一个有关“千年极寒”的说法成了嘲笑的对象。
这一说法最先出现在2010年9月16日“国际在线”一则题为《气象学家称欧洲将迎来千年一遇的严冬》的报道中,该报道援引俄罗斯Regmum新闻网的消息称,“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20天后的《扬子晚报》上,也出现了另一篇题为《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或难以幸免》的报道,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地区也划入了“千年极寒”将要袭击的范围。
此言立即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快,取暖物资销量猛增,股市也受到影响:2010年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中,煤炭股表现火爆,Wind资讯统计显示,按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煤炭开采板块在那两个交易日的涨幅达16.75%。
接着就有国内的气象学家站出来辟谣,认为“千年极寒”的说法“不是严谨的学术用语”。
“‘千年极寒’的问题,我们已经基本不讨论了。”北京市气象局气候分析与预测科科长陈大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这一说法并不科学,因为“目前全球测温度的记录历史无法追溯到千年之久。”
尽管如此,“千年极寒”这一略带神话色彩的概念仍在网络上持续走红。入冬以来,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降温,公众更是对此前专家的驳斥意见产生疑虑。这一次,原本“科学”的辟谣则成了被嘲弄的对象。
专家: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尽管认为“千年极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原中央气象台台长李小泉看来,2010年至今,“应该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还是比较频繁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极端天气’的概念。极端指严重偏离正常情况。一般来说,一年里偏离正常的情况是常有的,而严重偏离正常的情况是少有的。”李小泉介绍说。
2011年1月12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佐证了李小泉的说法。《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公报》指出,2010年我国气候非常异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61年以来第十个最暖年,也是第十四个连续气温偏高年,全年降水偏多,季节和区域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发生,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此外,我国2010年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超过5000亿元,因灾死亡48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均为近10年来最多。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中国气象局去年共启动应急响应31次,累计应急时间208天,这意味着,中国气象局处于应急响应状态的时间占全年总天数的 57%。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研究总监喻捷经历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内罗毕、哥本哈根等相关国际气候谈判,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她表示,2010年我国气候非正常性表现比较突出,这也给中长期气候预测和对农作物的病害预防增加了难度。
“今年冬天气候是否极端还不好说,但南方的冰雹和北京的无雪,应该算是极端。”喻捷说。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影响严重
气象专家李小泉介绍,入冬以来,我国天气情况大致有几个现象:首先是东北严重低温,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温度一度达到零下47摄氏度。“过去我国北方地区不是没出现过这样极端的低温,但一般是30~50年出现一两次。而今年北方,除内蒙古之外,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也出现极端低温天气。”
另一重要的天气情况,是从2011年1月以来南方的冻雨。2011年1月,贵州、湖南西部发生大规模冻雨。虽然冻雨在南方一些地区几乎年年发生,但范围和强度不同。李小泉分析认为,今年的冻雨和2008年相比,强度小得多,但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在云贵地区。“这样长时间的冻雨在历史上出现过两三次,所幸今年冻雨是阶段性出现,没有一下子持续一两个月。”
“出现这样的气候,和极涡活动异常有很大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布和朝鲁向本刊记者解释,这种异常导致冷空气在中高纬度地区活动,2010年12月初出现在欧洲和北美,到了12月末,移到亚洲地区,由此导致2011年1月初至今一直大范围持续低温。
此外,布和朝鲁认为,“拉尼娜”的到来更是给原本异常的气候雪上加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由于它与厄尔尼诺现象正相反,为了对应“圣婴”厄尔尼诺,学界便给它起了“拉尼娜”这个名字,意为“小女孩”(圣女婴)。近60年来,全球共发生10余次“拉尼娜事件”,且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其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甚至长达3年之久。
“‘拉尼娜’主要影响环太平洋地区,北美位于太平洋下游,上游是我国东南地区。”布和朝鲁介绍说,由于“拉尼娜”的原因,从北太平洋有一个高压活动移过来,从2010年12月末开始,把高纬度极地的冷空气源源不断且非常稳定地送到东亚地区来。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中国是受“拉尼娜”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如果不是受‘拉尼娜’影响,这次的低温天气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布和朝鲁介绍说。
冷冬还只是全球变暖的插曲吗
早在2009年冬天,“全球变暖”的说法就遭到过质疑。彼时,英国人经历了一场近30年来最长时间的寒流,波兰死于严寒的人数超过了120人,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降雪量创下单次风暴降雪40年最高。
美国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带着一副全然不屑表情戏谑道:“全球变暖?孩子们不明白为何大雪从天而降!”
英国哈德利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出炉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从1999年至2008年,全球平均气温仅增加了0.07摄氏度,实际气候变化接近于零。
但更多的专家仍然坚信有关“全球变暖”的判断。布和朝鲁解释说,全球变暖是指温度上升这一趋势,“比如以50年或100年计,整个温度是呈上升趋势的,但不排除中间某几年有小的波动,这种波动相当于整个乐曲中的一个小插曲。”
喻捷也认为,全球变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全球气温或寒或暖,它是像心电图一样有高有低,但整个趋势还是往高里走的。”
2007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指出,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变得更普遍,包括暴雪、暴雨、大旱、热浪天气和热带风暴。在个别地区,特定种类极端天气的增加被归因于全球变暖,比如澳大利亚的极度干旱、北半球平均降水和极端高温的增加。布和朝鲁表示,低温天气是否全球变暖引起的,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判断依据。
相比较对“全球变暖”这一趋势的笃信,短期气候预测在气象学家们看来似乎充满了未知数。布和朝鲁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的技术可以让气象部门准确预测出一星期内的气候,但两周到一个月期间的气候预测则十分困难,这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而一个月到一个季度的气候则有一定可预报性。
对于2011年全年乃至2012年的气候,气象学家们至今无法给出明确说法。“每年冬末春初,气象部门会对夏季汛情和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做出预报,国际惯例也是如此。报告没有做出来之前,我们还无法预计。”布和朝鲁说。
北京为什么不下雪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分析与预测科科长陈大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笑称,自己最近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北京为什么不下雪”
如果按照微博上的说法,“一切不以下雪为目的的大风和降温都是耍流氓”,那么,2010年入冬以来,北京一直在“耍流氓”---最低温度降至零下11.6摄氏度,大风天气一度使得航班被取消,但直到2011年1月底,仍矜持着不肯下雪。
在南方低温、雨雪天气持续发生的同时,华北地区的干旱同样引人关注。据媒体报道,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的干旱程度已达到了60年一遇标准,从2010年9月23日至今,山东累计平均降水量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全省有6095万亩农田受旱。
而北京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显示,从2010年10月25日起,北京一直没有出现有效降水,截至1月25日,已长达93天。
“今年北京很可能打破60年来初雪最晚的纪录。” 1月24日,北京市气象局气候分析与预测科科长陈大刚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北京初雪最晚的时间为1984年的1月29日,而从北京市气象局目前监测到的数据来看,至少在1月底前,北京仍无下雪迹象。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北京不下雪
“北京为什么不下雪?”2011年初,即有网友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以戏谑的方式给出四个选项:A、没有北京户口,下不来; B、北京房租太贵,下不起; C、遇到领导出行,交通管制,不敢下; D、没交够五年的税和五年的养老保险,摇不上号。
这则段子迅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分析与预测科科长陈大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笑称,自己最近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北京为什么不下雪”。他的分析是,大气环流异常所致。
“降雪晚从气象上来说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暖湿气流。降雪要有足够的水汽条件配合,冷暖气团的交界处,就是雨雪天气最多的地方。哪一方单方面控制,都不会出现降水。2010年入冬后,冷空气迅速控制了我国北方地区,暖湿气流则迟迟没能上来。另一个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上升气流,它能把水汽汇集起来。如果没有这种机制,即便出现降水,可能也是一闪即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布和朝鲁分析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极涡活动异常和“拉尼娜现象”,“在这两者的作用下,入冬以来,乌拉尔山、北太平洋形成的高压带把冷空气非常稳定地往南输送,导致整个华北地区一直在西北气流控制下,南边的暖湿气流过不来。”
2010年12月29日,雪花在北京西北部打了个“擦边球”。之后有网友称,看到北四环附近飘了点儿“头皮屑一样的东西”。在气象专家们看来,这样的降雪属于无量降雪,不能称之为初雪。
陈大刚解释说,北京初雪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城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南郊观象台等全部5个气象台站均观测到了降雪,或是这5个台站中的3个以上站观测到降雪,且其中至少有1个站测得的降雪量大于0.1毫米。
“整个冬天完全不下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对生活在北京城的人来说,无雪的冬天显然有些不适应。
“在北京,冬天必须要有雪,这是大家固定的思维模式。”陈大刚称,实际上,北京每年冬季的平均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是季节性干旱。“我们通常讲降水异常和温度异常,从降水来说,连续三个多月没有雨雪,可以称得上异常,但是温度不算异常,虽然大家觉得比较冷,但其实只有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比常年偏低的,偏低幅度超过1摄氏度。如果把12月份放进来比较的话,比常年偏低不到1摄氏度。而异常偏低,一般指偏低两三摄氏度以上。”
从数字上看,和2009年极端冷气候相比,北京今冬的温度尚算温和。1月6日,北京气温降至零下16.7摄氏度,突破38年来1月上旬气温最低极值纪录。而今冬截至1月25日,最低气温仅为零下11.6摄氏度。陈大刚分析认为,今年的降温纯粹是冷空气导致。“如果下上一两场雪的话,气温很可能比 2009年冬天还低。人们之所以感觉冷,是因为北京在2009年以前,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暖冬。”
据统计,1970~1971年同期,北京曾连续116天没有明显降水,北京平原地区降水量仅为0.6毫米,之后是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2月2日,北京超过100天没有明显降水,北京平原地区平均降水量仅为1.1毫米。
“整个冬天完全不下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陈大刚认为,但根据这几十年的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是会下一些。
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则向本刊记者分析说,如果稍晚些时候,再积不起雪的话,再下也只能是雨夹雪了。“现在看来,60年初雪最晚的这个纪录,马上就被打破了。”
南方异“冻”
自入冬以来,我国南方普遍出现持续、罕见的大雪、凝冻、低温天气,所谓“千年极寒”的说法,也因此再度被提起
1月20日,2011年春运第一天,又一场声势浩大、富含中国特色的人流迁徙拉开帷幕。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刘彬也在这天选择了回湖南老家,并和长沙的同学约好晚上在著名的火宫殿吃火锅。
票并不难买。武广高铁通车后,以往春运抢手的自武汉南下的火车票明显充裕了许多。但刘彬忘了,一场大雪正在他的家乡肆虐。
雪情的严重程度促使武广高铁不得不减速慢行。据来自武汉火车站的消息,20日因湖南暴雪致使武汉站始发的52趟高铁车次全线晚点。
晚点近两个小时后,刘彬才回到长沙。其时,大雪依然在继续,星城处处白雪皑皑。
自入冬以来,我国南方普遍出现持续、罕见的大雪、凝冻、低温天气,所谓“千年极寒”的说法,也因此再度被提起。
湖南:下雪规模40年一遇
刘彬赶上的罕见暴雪始于17日,持续了三四天之久。
据湖南当地气象部门透露,下雪规模达到40年一遇标准,造成全省全部14个市州近千万人受灾,80县市先后出现积雪,38县市出现冰冻;桃江、安化、益阳等 10县市积雪深度突破历史最高纪录;长沙等8个县市积雪深度达到历史记录的第二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35亿元人民币。
与此相伴,湖南省内的冰冻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一天之内,冰冻范围就由18日的1个县市扩展到全省22个县市。
家住长沙理工大学宿舍楼的该校教师曾志华就因此饱受困扰,22日,原本晾在阳台的衣服竟然冰冻起来了,她不得不把衣服挂到开着空调的房间内。
曾志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大雪过去近一周之后,长沙理工大学校园内的路旁、屋顶、花坛上的积雪依然没有融化。“七八厘米厚,踩上去硬邦邦的。”
湖南人对冰冻并不陌生。就在此轮暴雪前的元旦,湖南省多达62个县市就出现了冰冻,其中怀化靖州县冰冻厚度达6.5毫米。更早的记忆发生在2008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席卷全省,致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等多条贯穿省内的交通大动脉瘫痪。
在湖南遭受大雪的同时,其邻居江西也未能幸免。据当地气象资料显示,从1月18日凌晨开始,江西省中北部有70县(市、区)先后出现雪或雨夹雪天气,其中62个县(市、区)为纯雪,49个县市先后出现积雪。在连续两天暴雪袭击九江后,长江九江段一度禁航三个小时。
这也不是入冬以来江西的第一场大雪了。新年元旦,江西先后有75个县市出现了雪或雨夹雪天气,赣北、赣中有56个县市出现积雪,其中庐山积雪厚达14厘米。
贵州:凝冻来袭
因为凝冻,宫连虎算是见识了微博的力量。
他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乡长助理,因当地持续近20天的低温雨雪天气,致使该地区不少特困村民无棉衣御寒,宫连虎为此在微博上发帖求助,受到无数网友的热心支持,单1月22日一天,就募集到棉衣236件,棉被22条。
宫连虎向本刊记者介绍,早在1月2日,当地就遭遇了凝冻天气,最低气温达零下8摄氏度,该乡共有贫困户658户,1989人,因为没有棉衣,很多老人受寒病倒。
凝冻,也称冻雨,是在强冷空气的作用下致使冰雪、雨雪混下形成,即所谓“落地成冰”。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侧,平均海拔1100米,冬天季风盛行时,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受到高原大地形的阻挡,极易形成这种气象灾害。凝冻也是贵州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出现次数居全国首位。
据来自气象部门的最新消息,1月26日贵州又迎来凝冻天气,这是入冬以来当地遭受的第五轮这样的天气状况了。
位于黔西北高原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1月13日以来,威宁普降大雪,气温持续在零下7至8度,据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此次凝冻天气降温幅度之大,雪凝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50年不遇。”
在与威宁毗邻的国家5A级景区黄果树瀑布,往常景区门口几里外的路上就会人来车往,但1月20日左右的上一轮雨雪凝冻天气过后,景区见不到一辆外来旅游车辆。21日下午2时许,有媒体记者前去探访,发现景区内观瀑视线最佳的瀑布餐馆内空无一人。
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往年明显偏低
1 月24日,多年不见大雪的江苏苏州律师王怡桦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感觉到了刺骨的阴冷,本来讨厌穿羽绒服的她不得不专程开车前去采买,这才发现,去年就曾看中的一款羽绒服的价格已从800元左右涨到1500元了,而她的一个同学也在微博上向她抱怨说揣着1000元钱去买羽绒服,结果发现最便宜的是 2500元。
江苏省自1月以来,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从18日清晨开始,苏南地区就飘起了雪花,王怡桦尚能忍受的“干冷”变成了刺骨的“阴冷”。据气象资料统计,江苏自1978年以来同期平均气温均高于0℃,2011年1月以来江苏平均气温仅为零下1.0℃,创造了近30年来最低纪录,为1961年来第四低值。
浙东沿海也同样遭致此轮暴雪袭击。1月20日,杭州市气象台曾将暴雪黄色预警一度升级为暴雪橙色预警,到当天晚上7时杭州市中北部地区积雪深度已达11~20厘米,1月份的平均气温也比常年偏低了3℃多。
1月20日,上海街头同样银装素裹。当日上午7时5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自1月以来,上海出现持续的低温。甚至有热心市民发现,上海市区内的一些河道出现结冰现象。当地气象专家证实,这在1991年以来尚属首次。气象资料显示,上海今年1月份以来前20天的平均温度仅为1.7℃,这比常年的4.3℃明显偏低了许多。
向来气候舒适的岭南地区在这个冬季里也正经受着长时间的阴风冷雨。早在2010年12月14日,粤北局部地区就已出现零度以下天气,广东韶关、清远的北部山区气温更是一度降至零下1℃~零下2℃。
为此,广东省有97个市县一度发布了寒冷预警,其中寒冷橙色预警(即最低气温将降到5℃以下)54个,连山、阳山、连州、连南甚至发布了寒冷红色预警(即最低气温将降到0℃以下)。
自2010年12月25日凌晨起,广东省公路北上交通大动脉京珠北高速已连续6次出现路段气温下降到0℃以下的情况。
早前的2010年12月16日,该路段就曾出现今冬最严重的冰冻,路面交通一度暂停。2008年冰灾期间,该路面就曾因结冰完全瘫痪,向来是冬季广东全省抗冰保畅通的主战场。
据广东省气象部门统计,从2010年12月25日到2011年1月12日,该省平均气温为9.8℃,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3.8℃,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低。
目前,除云南外,南方大部地区的气温都较往年明显偏低。贵州、广西、湖南南部等地偏低4℃以上。1月22日,贵阳的平均气温仅有-1.6℃,创下了有气象纪录以来的1月前22天平均气温的最低值纪录。
呼伦贝尔的“冷”考验
呼伦贝尔市气象台台长姜凤友告诉本刊记者:“为什么人们反应比较大?是因为近十年来最低气温值逐渐增高。今年这样的低温天气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对比让人们感觉今年特别的冷。”
呼伦贝尔的冬天如约而至。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这块25万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美的草原”被冰雪覆盖,银装素裹。这里进入漫长寒冷的冬季,7个月后,杜鹃花才会在残雪中红遍大兴安岭。
强劲的西北风吹过呼伦贝尔大草原,天寒地冻的海拉尔区街道上处处蒸腾着雾气,行人在室外走动十几分钟,鞋底就会被冻得硬邦邦,裸露在外的皮肤有冻僵的感觉,呼出的空气瞬间在衣服和脸上凝结成冰,变成满脸挂白的“圣诞老人”。
1月8日,呼伦贝尔地区的最低气温已经降至零下40℃以下,户外滴水成冰。
1月10日,“三九”第一天,气温还在下降,海拉尔区的张海涛在超市买了大枣和红豆,打算回去熬腊八粥,因为第二天就是传统的“腊八节”,她跺着脚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若非工作和生活的必须,呼伦贝尔人更喜欢选择“宅”在家里,民间谚语“三九四九,打骂不走,”在这里再次被验证。
据了解,1月12日以后,呼伦贝尔所属的根河、图里河、额尔古纳、海拉尔、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牙克石区域内的温度都降至零下40℃以下,14日图里河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7.4℃,海拉尔最低气温为零下42.6℃。
在丈夫和孩子出门时,张海涛会特别叮嘱他们多加一副手套。她告诉本刊记者:“今年比往年冷了点儿,但该干啥还干啥,没感觉对生活有什么太大影响,这儿的人冬天都习惯了。”
极端寒冷的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远远不止加副手套这么简单。遇到大雪和低温天气,草原上就出现“白灾”---牲畜被冻死、饿死,人也可能断粮少穿。
“今年是白灾比较明显的一年,牧区东面和南面出现了中度到重度白灾,西北部是中度白灾,”呼伦贝尔市的一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今年降雪比较多,积雪过厚,牲畜都放不出去,吃不到草。严寒和大雪让牧民们无法放牧,草原上的牧民提前一个半月把牲畜圈养。锡林郭勒受灾也比较严重。”
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还在不断地吹来,零下40.0℃的低温天气持续近7天,降雪量也同时创下7年中的新高。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呼伦贝尔市共出现11次大规模降雪,新巴尔虎右旗降雪量是30.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30%;扎兰屯市降雪量27.4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40%。
呼伦贝尔的“极寒”被媒体广为报道,在百度搜索“呼伦贝尔极寒”会有25万多个相关页面。呼伦贝尔市气象台台长姜凤友解释说:“气象用语中没有‘极寒’这个说法。今年的这个温度也不能算‘极寒’。去年,也就是2010年1月5日左右,呼伦贝尔地区最低气温是零下47.5度,比今年还低了0.1度。图里河在 2001年曾有过零下50.2摄氏度的历史极值。”
姜凤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人们反应比较大?是因为近十年来最低气温值逐渐增高。今年这样的低温天气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对比让人们感觉今年特殊的冷。和最低气温比较,这种寒冷还应该是在正常范围内。反过来,天气不冷,气温高出来很多,那反而不正常。”
而在大兴安岭山脉的另一侧,属于黑龙江省的一些区域也出现了零下4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宋丽华认为这种偏冷天气仍属正常范围,她说:“零下40多摄氏度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对大兴安岭区域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出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天气,那就不叫冬天。”
极端天气困扰全球
受北极冷风影响的北半球白雪皑皑,被“拉尼娜”现象困扰的南半球则洪水滔滔
暴风雪还在持续席卷欧洲多国。
法国巴黎正在经历着1987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1月9日,数百名司机被困在高速公路上过夜,巴黎的地铁和埃菲尔铁塔一度被关闭;在德国,全国铁路普遍晚点,低温还导致多地道路结冰,引发多起交通事故;甚至在有些地区,一周之内先后遭受洪灾与雪灾,气温骤降,部分地区降雪前后温差达20摄氏度,为洪灾的救援带来极大困难。
从2010年尾至今,全球都出现了这样的极端天气:受北极冷风影响的北半球白雪皑皑,被“拉尼娜”现象困扰的南半球则洪水滔滔。
极寒肆虐
英国也刚刚挺过百年来最冷的12月。2009年的强寒流已经创造了北半球3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2010年席卷欧洲的暴风雪似乎带来了“世纪极寒”。
2010年12月8日晚,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对下院讲话时表示,军队已处于待命状态,政府将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随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在受灾最严重的苏格兰地区,军队已经加入到清理积雪和紧急救援等工作中。
美国东北部也经受了暴风雪的考验。
“早上拉开大门,发现街上停着的汽车只剩半截车窗露在外面,门外积雪齐腰深,低头一看,在与门把手同高的位置,还能看见雪中凹陷进去一块,呈门把手形状。高大的黑色狼狗不小心扎进雪堆后,只听见它惊慌地挣扎嚎叫,连尾巴都几乎没入雪中了。”这是2010年12月Rita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描述的纽约大雪后所见的场景。Rita是明尼苏达大学学艺术的博士生,在纽约住了12年,还从未见过这么严重的暴风雪侵袭。
在欣赏雪景的片刻过后,纽约人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大乱:冻伤和骨折人数暴增,大面积停电,航班取消,地铁公车停开,纽约几乎成了一座孤城。纽约市长彭博因对雪灾反应迟钝而饱受批评,《纽约时报》有报道认为,“彭博市长对雪灾的反应是有记忆以来最糟糕的”。
大雪让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纽约人一下子不知所措,很多人被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铁和汽车里长达十几个小时。“一个朋友在纽约滞留三天后,只好和另外两个朋友铲挖了近两个小时,才勉强把车开出来,以最低速度行进在95号州际公路上。不料走了不到两英里,就与前车发生追尾。”Rita告诉本刊记者。
而Rita朋友的这件麻烦事最后顺利私了了---像这样的追尾事故每天高达几十起,警察和保险公司都忙不过来。
这还只是2010年美国极端天气的冰山一角。美国东部大华府地区(包括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及弗吉尼亚州),2月份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风雪,7月经受罕见高温炙烤,到了12月,人们又得忍受严寒天气。2010年2月初,大华府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气象数据显示,该地区从2月5日至10日累计降雪量达141 厘米,超过1899年的138厘米的历史纪录。这场大雪让华盛顿、马里兰地区交通陷入瘫痪,联邦政府机关因恶劣天气连续停止上班4天,这也刷新了1996 年的历史纪录。
2010年入冬后,大华府地区又下了好几场雪。《华盛顿邮报》报道,按12月份平均气温计算,2010年的数据为华氏34.6度(相当于1.4℃),是自1950年以来最冷的十个年份之一,比最冷的1989年仅高3度。
“拉尼娜”来袭
2010年12月12日,在黎巴嫩南部港口城市西顿,大风掀起巨大的海浪。强降雨、降雪、冰雹、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当天齐袭地中海东部几国,致使船只沉没,房屋倒塌,港口和道路关闭,至少4人死亡。
据媒体报道,中东地区最近出现极端异常气候。2010年10月起饱受高温干旱之苦的黎巴嫩和以色列发生几十起森林大火。然而,12月初,天气骤变,气温剧降,沿海暴雨成灾,有些地区还下起冰雹,引发严重灾害。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40个城镇所遭遇的洪灾可以称为“史无前例”,许多城市在遭受洪水侵袭后,很多陆地变成孤岛。然而,洪灾继续在澳大利亚蔓延,灾情可能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随着1月11日一场超级暴雨带来突发洪水,灾情由昆士兰州中部扩散至东南部州首府布里斯班,城市图文巴灾情严重。这场被形容为“内陆海啸”的严重水灾,造成图文巴最少10人死亡,布里斯班79人失踪,数十人遭洪水围困,共约20万人受灾。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政府1月23日宣布,目前巴西已有806人在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中遇难,救援人员仍然在废墟中搜寻可能的幸存者。根据里约州政府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有超过2万人因房屋被洪水冲毁而流离失所。1月11日,里约热内卢州山区因强降雨引发洪灾和泥石流,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居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这是巴西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21日,里约热内卢市政府启动了全市首个雨灾预警系统。
而这一切,全是拜“拉尼娜”所赐。据了解,近60年来全球共发生了10余次“拉尼娜”事件,与过去这些“拉尼娜”事件相比,2010年开始的“拉尼娜”发展速度相当快。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