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杨维骏 ,1922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194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云南省临时工委副主任委员,云南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建国后历任民盟云南省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和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底因“公车上访”事件闻名全国。
语 录:
“不是我多么崇高,而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老百姓的感情淡了。”
“我在政协出席了一个会,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都在,我就把反映问题的材料交给省委书记,也交给省长、省委常委等人,众目睽睽之下,领导们不能不看。”
“老百姓养活我,我应该为老百姓服务,你离开老百姓你能生存么?你不能生存,老百姓是你们的衣食父母。”
杨维骏今年89岁了,但他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生命不尽,诉求不止”。不久前,他叫上自己的专车,带领一群昆明市韩家湾村的村民闯进云南省政协,为其反映问题而轰动网络,被网友称为“最可爱官员”。
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杨维骏,人生起伏坎坷,他自己选择的这条并非平坦的道路,让他“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
不解
“干了该干的事,怎么就出了名?”
一件黑色的棉袄,一双黑色的棉鞋,老人对来访记者们侃侃而谈。
这位原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年虽89岁高龄,却身体硬朗,除了一头白发外,单从外表来看只不过60岁上下。
我脸上没有老年斑啊,从小不抽烟不喝酒,没有暴饮暴食啊。”老人说。
自从杨老为民请愿的事经媒体传开后,已经有人找上门来了。"我也没有精力一件一件去管。只能选择有代表性、影响面大的。"
在他心里,目前最大的事就是了结韩家湾村民的难题。"现在这个事情还没有完,下周国土厅分管的一个副厅长要召开一个会议,双方把问题都摆在桌面上,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杨老干过的“出格事”,又岂止这一件呢。他不理解,干了点应该干的事,怎么就出了名?
作为一位深谙官场规则的退休高干,杨维骏曾向媒体表示:“不是我多么崇高,而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老百姓的感情淡了。”
传奇
其父是朱德的同班同学
事实上,杨维骏出身显赫,其父为滇中名将杨蓁。辛亥革命时杨蓁曾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历任护国军支队长、靖国联军总参谋长、滇军第三卫戍司令、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等职,与朱德也是义结金兰的同班同学。
但是,显赫家庭并未富贵一生,杨维骏3岁那年,其父在广西遇刺身亡。
“我出生一个月就遭军阀迫害,开始逃难,母亲带我们一家人逃到上海。”等到1937年回到昆明时,杨维骏已经15岁了。
杨蓁(1888―1925年)民国陆军中将。云南昆明人。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曾和朱德元帅结为兄弟。后历任护国军支队长、靖国联军总参谋长、滇军第三卫戌司令、孙中山大本营参谋长。1925年春,奉孙中山之命,赴范石生军任总指挥,率师入桂讨伐叛军。同年6月,在广西遇刺身亡。
其后,杨维骏并未从军。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后选择了从政,并在解放云南时,他受中共华南地方组织最高领导人指示,为策动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起义,“作出过一小点贡献”。
而今,杨老育有一对儿女,均不在身边。“儿子在美国半工半读,女儿在北京。”谈及家人对自己仗义执言的态度,杨维骏说,家里人都很支持。
反腐
“反腐大旗要一直扛到棺材口”
在云南官场,杨维骏是个小有名气的“刺儿头”,一杆反腐大旗,老人自嘲已经扛了30年,还要一直扛到棺材口。杨维骏不畏强权的品格表现在反腐中,便是专打腐败权贵,“我监督的基本都是副厅级以上的干部”。
退休后,杨维骏仍不忘反腐。
杨老的家里堆满了材料,老了、退了也没能闲下来,他身边有着一群同样是退休在家的专家,老人们时常聚在一起研究问题,给政府“提意见”。
几天前,央视还在表扬杨老是“退而不休”的楷模。
杨老不会用电脑,也不会打字,所有的材料全是亲自执笔。
“我在政协当副主席时,所有文章都是自己写的,而且代表政协出席各种会议,第一句话都是‘今天我受……委托,代表政协祝贺……会议胜利召开’;第二句是‘请允许我发表个人意见’,然后我就讲自己的观点。从来都是如此,我从来没有叫秘书来写过什么。”
正因为出席的会议多了,杨老才能见到不少云南的上层官员,也正因为能见到如此多的高官,他提出的诉求往往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不过,在干这些事的时候,杨老自评:“也要懂个策略,要不他们不理你,也会石沉大海了。”
“我在政协出席了一个会,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都在,我就把反映问题的材料交给省委书记,也交给省长、省委常委等人。”杨老说,众目睽睽之下,领导们不能不看,既然看了,那就一定要有个说法或解决办法。
对话
农民自己去的话,连大门也进不去
记者:你为什么要带农民到省政协上访?
杨维骏:当时了解到这群失地农民的处境,觉得十分可怜,他们的土地和房子都被政府征用了,但各种手续都没有,安置房也没有下落,他们四处上访,到有关部门信访都没用,都在踢皮球,省里打到市里,市里推到区里,区里又说没权做主,我既然是省政协退休的副主席,群众找到我,那我有义务将这个情况反映给省政协,政协对政府不是有监督职责吗。
记者:为什么你要亲自带着他们去,你觉得你带着和他们自己去有什么区别?
杨维骏:农民自己去的话,连政协的大门也进不去,有门卫,领导不会见他们,我毕竟是有级别的,我的配车可以畅通带着他们进去,能引起一些领导的重视,老百姓自己去信访,拖到猴年马月也不见得有人管,农民太可怜了,有些官员对待群众的感情太淡薄,太冷漠。
记者:你领着农民到省政协后又发生了什么?
杨维骏:农民开着两辆面包车,坐着12个农民,跟着我的专车,门卫都认识我的专车,所以没人拦。 到省政协,先找分管老干部处的一个副秘书长说要到信访处反映这群农民的问题,这个副秘书长就说要请示领导,要走相关程序的审批,我当时就怒了,救命的事,能拖吗,就带着农民直奔信访处,结果整个办公室一个人都没有,当时是周五上午,这很不正常。11点半,我让农民回家,我就直接去了省国土资源厅递交了反映材料。
记者:国土厅有什么回应?
杨维骏:一个副厅长说会派巡视组去了解情况,如果他们推托不办,我就连国土厅一起告。
记者:省国土厅的回应和你的特殊身份有关吗?
杨维骏:可能有关,我将举报材料递交省国土厅办公室的时候,我说了我的身份,办公人员说需要由省政府办公厅向省国土厅的厅领导进行对接,我又找了办公厅,后来国土厅的一个副厅长来电承诺马上成立调查组去了解情况。
记者:带群众上访,你想过政协有人来责怪你吗?
杨维骏:真没想过,所以当政协老干部处的一位处长来我家责怪我开着专车带群众去政府上访不妥,我很是愤慨,作为一个为群众和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干部,发挥余热体恤民情,反映民生疾苦本无可厚非,我觉得人民培养一个干部那么多年,干部反过来不知道报效自己的衣食父母,这和动物有啥区别。
记者:他们责怪你什么?
杨维骏:说我开着政府配车带农民信访行为不妥。我就说你拿出政策和法规,哪一条规定政府配车不能用于退休干部的调研,既然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都要征询老干部的意见,那我就有义务有权利去调研,并将群众疾苦反映给政府部门。
记者:但开着公车为民请愿的确罕见。
杨维骏:罕见才是不正常的。难道干部的公车就是用来吃喝玩乐的?退休干部的配车难道就是用来游山玩水的?这才不是为民服务的态度,政府给我配的车,那是人民给我的待遇,我会用他来做更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记者:说真话你有顾虑吗?
杨维骏:我没有,但给我反映情况的那个云大学生听说刚被政府官员找去谈话,让他劝我不要过问此事,否则让他小心,我也因为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多次递交群众的信访材料,有人托人转告我再瞎管闲事,小心灭口,但我从不退缩,从政以来我屋内挂着自写自勉的话,“以丹心照万民,甘造坎坷不甘驯”。
记者: 你的博客取名直言,博文中对一些现象提出批判,有网友觉得是因为你退休了才敢这么说?
杨维骏: 不是,我今年快90岁了,按说应该像许多退休老干部那样养花种草颐养天年,但我总觉得自己还能为人民做些事情,直言与反腐败是我一辈子坚持在做的事,我在位的时候,遇见这种农民我还是会了解情况,确定是政府或某个部门的责任我依然会专车开道亲自为其请命,占着官位不为民办事那是对人民犯罪。
记者: 你专车带道为民请命的事在网络传开后,很多人称你为最可爱的官员,引起这种轰动,你想到过没有?
杨维骏: 没有,作为一个卸任干部为群众反映诉求没什么值得赞颂的,如果引起了网民的轰动,那只能说现在的官员真正为民办事,对人民充满感情的官员变少了,我也遇见一些干部对群众趾高气扬、出去都讲豪华排场,这些官员已经脱离群众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