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有图就有真相吗?盘点2010被误读新闻事件(组图)

www.sinoca.com 2010-12-30  半月谈


“协警救人”还是“城管抓小姐”

新锐艺术家高氏兄弟以照片为原型制作的雕塑

  编者按:一年之中,热点纷呈;网络意见,众说纷纭。新闻事件往往纠结着事实的真伪、价值的判断,关注之所在常常又是争议之所在。如何辨明这些事件背后的是非、善恶、得失?价值多元的时代更需要新闻的多元阐释,方能求得最大限度的客观和公正。

  2010年,载满了无数事件与话题、无数观点与态度呼啸而过……

  此时此刻,他已渐行渐远,在我们要换乘下一班列车继续旅程之时,却总有一些旅途上的见闻令我们难以忘怀。从社会、经济再到国际话题,半月谈网的年度盘点已近尾声。掩卷深思,有许多的图景仍然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有太多声音依旧敲击着我们的鼓膜,每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从能够激起各个群体从各个角度去审视的冲动,他们在这个新媒体勃兴的时代演绎着“众声的喧哗”,这个时代提供了更多人想要叙述与表达的平台,同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会错意,表错情”。

  我们从盘点中可以看到人们对纷繁复杂世界的无数解读:它们是一些人眼里的“正解”和另一些人口中的“误读”。这如许五色的“误读与被误读”究竟因何而生?又是如何在舆论土壤中“开枝散叶”甚至“野蛮生长”?探寻它们的轨迹,对今天与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图就有真相吗?

  2010年,一起绵延数载的“网络冤案”再次通过一张新闻图片发酵。

  2004年3月,昆明一女子企图自杀时被消防员救下,当地媒体的记者拍下三名协警将女子带走的照片发在网上,该照片从此在网络上以惊人的速度疯传,并且“协警救人”渐渐被误读为“城管抓小姐”、“协警抓小姐”,甚至有知名艺术家还据此照片创作了一件引起轰动的艺术雕塑,在照片传播的6年期间,尽管拍摄记者和相关媒体都站出来澄清,却始终无法阻挡谣言的流传。

  “愤怒,是围观的绝佳理由。”而媒体本能就是制造自己被围观的机会。在网民的“滔滔义愤”之下,城管“蛮横粗暴”形象的“购买需求”被很多媒体积极地满足着。转载媒体对图片的真实性并非无据可查,然而长期以来“城管”权力被无限放大的判断,加之城管蛮横执法的众多暴力事件,塑造了“城管”的负面刻板印象,网民的仇视心理极容易被此类事件吸引并满足,所以不少媒体更愿意将“救人”解读为“抓人”,主观的贸然误读,是在迎合网民畅快淋漓地发泄愤懑之外,是否更多暗合了新闻背后飙升的点击率和媒体利欲熏心的丑恶?

  这其实是媒体的一种功利性误读,其要害便是媚俗求利。这种误读沦丧了媒体新闻操守,扰乱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真相取舍和价值判断,甚至可能引发公众不良情绪、激起社会矛盾。传媒应该尊重受众,但不可迎合受众。因此,传媒自身及公众都应该警惕主观的功利性与非理性误读。

被无数解读包裹着的《挟尸要价》

  2010年8月,几乎在各大网站的首页都公布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颁奖的消息,其中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

  2009年的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的15名学生在长江宝塔湾河段救起两名少年,不幸的是有3名大学生被江水吞噬。大学生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中国,温暖了社会,受到了万民的称赞。众多媒体云集荆州,争相报道英雄的事迹,但也有的媒体“另辟溪径”。

  这张照片以及部分媒体的解读完美吻合了网友愤怒的共振频率,从照片在网上出现之日起,各种骂声就不绝于耳。在“骂声的涟漪”彼此“推波助澜”之下,蔓延于网络的“水流”便不可遏制的冲向了现实中的当事人。照片中的老人名叫王守海,这照照片给他带来的就是耳光与谩骂,是“打死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的怒喊,是被烧毁的渔网……

  而据牺牲学生母校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介绍,当时的实情是:在打捞中两条船需要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

  网络中“有图有真相”的俗语,早已经变成了一句笑谈。我们在每每因为一些“真相”而要大喝一声,冲出来“破口大骂”之时,似乎更应该反问一下:自己的愤怒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

  你看了,但是你没看明白

  在一个信息知识爆炸、社会分工愈发精细的时代,媒体从业者也相应地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记者,专门报道某些领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还有一类是职业记者,具备较强的学习和业务能力,能够承担各类选题,每篇报道都至少能达到一定的职业标准。然而,不能奢求所有传媒从业者都具备“专才”或“全才”的素质与功底,因此在碰到专业性较强的选题,难免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误读。

  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满后标志使用问题的通知》,某媒体对此解读,这表明今后我国将禁止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而国家质检总局很快出来澄清,从未说过“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要禁用。相反,正在研究并准备重新启动中国名牌战略,同时要对评选机制做一些改动和创新。

  显然,此例中的误读缘于记者对国家商标体系不了解,而又没有做足功课,没有对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深入采访,传播了错误信息,使媒体公信力大打折扣。媒体记者虽然不是天生的万事精通,但其被社会天然赋予的采访权成为传媒行业的立业之本。准确的转述消息源、尽可能多的采访权威消息源、多源核实和平衡报道,此类职业规范是避免媒体能力所限形成误读的良方。

  此类误读还在科普报道中较为突出。今年8月,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流大流行结束之后,一种被误读成病毒的金属酶“NDM-1”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致死性病毒”、“超级细菌”、“无药可治”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报道的起源是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一篇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实际上,《柳叶刀》杂志的表述很清楚,“NDM-1”既非细菌,也非病毒,仅仅是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一种金属酶。它只是对抗生素破坏能力比较强的。但难治并不等于无药可治,也绝非SARS、甲流之类的传染病。

  有意思的是,国内涉嫌误读“超级细菌”的报道大多援引自外媒,由此看来媒体误读并不单是中国特色。

七成女性认为“非房勿扰”?

  请顺着我的手儿瞧

  一些政府机构会利用传媒施放决策气球进行政策试水。何谓“决策气球”?社科院孙旭培研究员认为:“它是在政策问题已形成、有一定的政策诉求后,有关部门在考虑相关政策制定与否、该如何制定时,尽可能广泛地听取舆情民意的一种试探性方法,具体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有关信息,以激发利益取向不同的公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今年九月“延迟退休年龄”的热议被各家媒体连篇累牍的刊登,反对声音居多,最后此事以人社部官员“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还在研究”作结。

  除了政府,其他个人或组织也希望利用传媒的工具属性进行放风,对于此类新闻主体,媒体要提高鉴别能力,善用闭合式文本,多源采访、平衡报道、客观记叙、罔做推断。对于利用传媒炒作的新闻主体要警惕,选择合适的时机澄清、对峙或反击也未尝不可。

  2010年12月15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百合婚恋网,在北京权威发布了《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后简称《婚恋报告》)。在部分媒体的报道中,中国最受欢迎的结婚对象职业是公务员,而参与调查的七成女性表示男方没有房子不会结婚。

  在《婚恋报告》公布后的一周内,“非房勿扰”“非公(公务员)不嫁”成为了一周众多媒体批判的头条,而“是谁逼走了中国人的爱情”、“中国人的爱情怎么了”也成为了许多网站的头条,但也有人站出来表示,一份婚恋报告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爱情观。

  在记者的求证中,更多的事实浮出水面。此次《婚恋报告》流传最广的结论是,七成女性认为“非房勿扰”。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是否有房是一个要考虑的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该数据来自《婚恋调查报告》中“您认为男性具备哪些经济条件后才能结婚”的选项,其中该选只有6个选项,即“有房,有车,有稳定收入,有一定积蓄,父母有经济实力,无所谓”。其中有92.8%的女性选择了有稳定收入,接下来是70.8%的女性选择了有房。与此同时,有80.9%的男性将“有稳定收入”作为择偶首要条件。

  记者在新疆“一站路”交友网上看到,过半的女性征婚者的自我介绍上都有这样的表述:没有婚房,希望另一半能够提供婚房。该网站的负责人范晓华表示,其实“非房勿扰”是误读,“是在非常窄的经济范围内进行选择,然后又进行了无限的放大,被妖魔化了,只要认真读过《婚恋报告》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该网站登记的征婚者陆晓敏认为媒体误读了《婚恋报告》,“给了6个选项,都是经济类的,我感觉先是挖了一个坑让我们跳,然后就得出了‘非房勿扰’的结论,很冤枉。”采访中,众多女性受访者也表示,“非房勿扰”是在目前国内高房价的环境下放大了的一个噱头而已。

  媒体误读对互联网时代的启示

  媒体误读是一种尴尬的情况,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大量新闻误读所反映的普遍情绪和社会心态未被误读,相关报道主体和权力执法部门的反馈不及时,事件暴露的其他社会不正之风正暗合了部分网民的发泄心理。

  受众的这种心理被形象称为“社会墙”:即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对政府有关部门,表现出种种猜疑、隔膜和不信任感。“社会墙”的产生有转型期复杂国情的历史必然,也有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问题和社会道德对社会的约束力问题。信任缺失一旦被放大,就会使政府面临公共治理的困境;社会成员的互不信任,也有可能加剧社会的离散感,使重构社会基础秩序的难度加大,对政府正常的权力行使构成威胁。

  有学者为推倒社会墙提出三条建议:首先是信息透明,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实现公民的知情权,有真相才有信任。其次是利益表达,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第三是制约权力,这是最有效的重建信任的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快捷和海量赋予了信息新的特征,而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误读造成严重的社会隔膜,这也与当今网民的社会心理和角色演变分不开。互联网不断成熟,网民社会阶层出现分野,草根和精英舆论并行发达;网民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大幅提升,社政民情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一波喧哗;网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网民监督从发声到发力,从舆论转为行动,从线上走向线下。所以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健康良性的媒体生态和传媒素养势在必行。

  从国家和行业角度来说,法律规制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应该及时,官员问责力度应该加大,网络舆论反映应该提速,从而在引导舆论中修复政府公信力。从媒体角度来说,坚守新闻的真实客观和社会公器责任,提升专业主义和职业技能,增加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培养传媒素养,理性看待新闻报道,学会辨别信息不被利用。

  今年的世界杯因为一只章鱼而不同以往,在我们顶礼膜拜它的“神迹”之后,就如它突然闪现一般它也匆匆“仙逝”,徒留下世人“世间再无章鱼帝”的感叹,然而它的每一次选择,和我们对它选择的解读,究竟是谁在误读谁,谁又在被误读?

  我们都愿意为秉持公正与真实信仰的媒体起立欢呼、拍红手掌。然而定睛一看,舞台上当得起这份荣誉之人寥寥。同样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应该试着坐在更多位置去观看一个事件的各个角度,而不应该仅仅选择自己最偏好的位置去讲述所见。

  2011年,还有更多的真相等待我们去发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实拍:昆明全新制药公司爆炸致5人亡8人受伤(组图)
下一篇:201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为近十年来最多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