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宿费旅游”兴起听上去很诱人
“让异地的陌生人住进你家,你住到异地的陌生人家”,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朋友或陌生家庭彼此交换住房度假,时下这种“换房游”正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
长假里,和异地亲朋或网友换房旅游――这种时髦的旅行方式可以免去异地吃住的烦恼,还可以省下一大笔旅游开支。每当假日临近,大陆一些专业换房网上,不少网民就早早发布换房信息。
随着中国休闲旅游的发展,这种起源于欧洲的家庭式旅游方式正在中国悄然兴起。
一些“尝鲜”的人说,这不仅省下了一笔酒店花费,还可以自己做饭、借用主人家的私车等。他们因此”大呼过瘾。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换房旅游虽然省钱,但存在一定风险,不得不慎重, 许多“细节方面还需想得更周到些”。
济南年近60岁的刘先生介绍,孩子在海外读书,退休在家的他经常与妻子一同出外旅游。“在海外,换房旅游已经很普遍了,儿子告诉我,他在海外就经常通过这种方式去旅游。我们家以前接待过来旅游的外国人,现在看到网上有不少人发布换房旅游的信息,我们也想尝试一下。”刘先生说,“外出旅游,住宿是很大一笔开支,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换房对象,肯定能省不少钱。”
齐晖在海口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工作,曾有一次成功换房旅游经历的她,下一个目的地是北京。
“去年我曾和杭州的一位朋友进行了换房旅游,也是先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再打电话交流了解彼此的情况。我先到杭州拿到他家的钥匙,然后他拿着我家的钥匙启程到海口,大家玩得都很开心。”齐晖介绍。
网站采用会员制减风险
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在大陆,有数十家网站提供免费的换房旅游服务。
一家免费换房游网站负责人介绍,目前比较专业的网站都会采取会员制服务方式,会员换房前不仅要写清房屋和房主的基本信息,还须附上身份证复印件和房间照片。
为了双方的人身安全,作为第三方的网站还会要求双方签订一份协议,包括水电费交付约定、家具损坏赔偿约定和贵重物品清单等,防止双方发生纠纷。
严防重蹈“分时度假”覆辙
其实与换房旅游类似,另一种自助游模式“分时度假”,也曾在数年前的中国红火一时,却因屡陷骗局怪圈,而渐渐销声匿迹。
所谓“分时度假”,即顾客购买某处房产一个时段的房屋使用权,每年可在此享受假期。同时,顾客享有该时段权益的转让、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以及对公共配套设施的优惠使用权;也可用自己购买的时段去“交换”该服务网络中的另一处房产的使用时段,从而达到前往不同地方旅游住宿的目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分时度假”已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平台,并成为当地人生活中旅游休闲的组成部分。
但在中国,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却因被不法企业利用而饱受诟病。一些代理销售分时度假的经营者,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等,不告知消费者消费风险,甚至为了牟取经济利益而设置陷阱,使消费者陷入骗局。而如今的“换房旅游”只有严防重蹈“分时度假”覆辙,建立诚信的平台,才能走得远。
“换房旅游” 溯源
“换房旅游”源于50年前的欧洲。一些想度假又不想花钱的教师想游欧洲,便想出了“换房度假”的主意。
目前,国际的换房旅游手续很严谨,个人须提交完备的资料和信用证明,经过层层审核才会有机会参与换房。如发生纠纷或者物件损毁,换房双方将按照相应的条款提供赔偿。
欧洲的“换房度假”是建立在度假者诚信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换房度假的旅游者和组织者都具备良好的信誉。换房协议只是作为一种备用的辅助保障。
省钱却费心
换房还需慎重选择
对于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仍有不少人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大陆一知名网站旅游频道曾就换房旅游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50%的网民支持换房旅游,但有近80%的网民担心在交换过程中会存在安全隐患,认为没有保障机制,不能规避风险。
据了解,中国有些换房旅游的网站注册十分简单,发布信息后也不会有人核实真伪,全靠网民自己甄别。而正规的换房网站和俱乐部太少 。
曾有过换房经历的柳先生说,自己曾通过网站上的信息挑选了广西阳朔一名房主的房子,双方同意交换一个星期,“我在他家,几乎没动过什么东西”。但一个星期后,柳先生回到自己家发现原先放在冰箱里的水果早已空空如也,卫生间的马桶也堵上了。邻居一见他回来就来抱怨:“住你家的是你什么朋友呀,经常很晚回来,有时候还带些奇怪的人回来。”柳先生很后悔那次换房经历,“以后决不会轻易选择换房旅行”。
“随着中国旅游业和休闲经济的发展,换房游肯定是一个趋势。”山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认为,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换房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
“换房游”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城市熟人之间,私下达成换房旅游协议,另一种是陌生人之间,通过网络提供的换房信息自行交换。由于能带来时尚的旅行生活体验,“换房游”的响应者九成以上是年轻人。
换房游模式
亲友换房时尚出游
家住上海卢湾区的陈先生夫妇,已不是第一次尝试异地换房旅游。陈先生当过兵,在许多城市都有交情甚笃的战友,老朋友间经常结伴出游或换房旅游。
今年“十一”前,家住厦门的战友准备到上海看世博会,并提出想住陈先生家。而陈先生夫妇正好也想到鼓浪屿度假,两家人便商量好换房。9月30日陈先生离家后,把家门钥匙装在盒子里交给物业公司,让战友到达后自己去取。
此前他已换好新床单、在冰箱里塞满食品,还为战友一家留下了三张世博会门票。而对方也想得很周到,把车钥匙留给了陈先生,还为他们买了一本自助游手册。两家人玩得都很尽兴。假期结束后,陈先生回到上海的家后,还发现几个花瓶里都插满了大束鲜花。
陈先生随后把此次换房旅游心得发布到网上,发现不少网民也和他有同感。世博前夕,有网民发帖说,世博年里的“十一长假”,应该把房子让出来给想看世博会的外地亲戚,发扬东道主精神;还有人发布“换房攻略”,建议换房前为亲友留一张“应急清单”,写下物业公司和居委会电话、周边主要交通线路和附近超市菜场等。
网络换房“天地宽”
换房10天省3000多元
除了亲友间的异地换房,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借助网络实现换房。在一家换房网站,一条“青岛多层住宅,40平方米两室户,步行到海边只要10分钟,欲与上海网友换房旅游……”的信息在5天里,就得到61条回复。
家在广州的黄兵是一个“骨灰级”驴友,工作10年来,云南、西藏等各地的旅游胜地都走了一圈。“我觉得自助游已没什么新鲜感了。”黄兵最近尝试了一次换房旅行,“就像把家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感觉好极了”。
10月中下旬,他休年假想去北京看香山红叶。“我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即使住宿按最差打算,10天下来也要3000多元。”于是,他通过一名北京驴友,在网上找到了一名恰好想到广州过冬的人,“对方提供的是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二环内,我只要拿着换洗的衣服过去住就可以了。”黄兵的房子在广州越秀区,是一套三房两厅的居所,他在网上发了几张图片过去,对方也比较满意。双方立刻一拍即合。“10天的北京之旅让我非常开心。”黄兵说,这次旅行完全有一种北京人的感觉。“这次换房经历很值得,之后我们还会继续保持联系”。
据悉,网上换房者以年轻独居者或小夫妻为主。
29岁的“新上海人”小周拥有一套一居室的二手房,独自居住的他酷爱旅行,常在双休日和长假里与网民异地换房。他说,自己的房子陈设简单,贵重物品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张银行卡,换房时可以随身带走。而他也喜欢找条件相当的年轻人换房,“这样不易产生纠纷”。不久前,他与一对安徽小夫妻换房旅行,这已是双方第三次换房旅游。
换房游到底好不好
赞
赞同者认为,换房绝对省了一笔旅行费,“出去旅行自己不但掏吃住的钱,房子空在那里,还要操心没有人看家,煤气费、管道费都让人操心。”换房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麻烦,还能在别人家里学习别人如何布置,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弹
反对者则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房子是自己最后的一块隐私地,有人在你家住上几天,再多的隐私也被他知道了。要旅行,多花点钱无所谓。”现在换房的机制还不完善,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到时别人拍屁股走人,我到哪里找去 ”
律师
一方获取对方隐私不算侵权
律师认为,换房属于公民个人对自己财产的使用权的处置,只要不违背法律皆是合法的,实践中可能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声明,比如“合法合理的使用房屋更不能转让转借转租房屋”。此外,在交换房屋的过程中,如果一方损害对方财物,双方不管有没有签订相关合同,对方都要负赔偿责任;如果一方获取对方隐私,不算侵权,只有利用这些隐私损害对方利益时才构成侵权。
新闻链接>>
以物换物正流行 “换客”消费不花钱
舜网-济南时报/12月11日讯 (记者文胜)“我用7个毛绒玩具、3个小收音机、一本名著换来了电话座机和一张门票。”刚刚成为“换客”的某公司职员刘先生今天完成了第一笔交易。他说,为降低生活成本,公司中有不少同事将家中的闲置物品拿出来拍照、发帖,过起了以物易物的“换客”生活。据了解,这种变废为宝的生活已成流行趋势,备受年青人欢迎。
记者在百度上对“以物换物”进行搜索,发现类似的网站还真不少。换物网、济南易物网、生活知道网的换客区内,按换物类别,换客区分为“家电数码”、“日杂食品”、“服饰包包”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发帖数都超过5000,最火的换客区是“家电数码”,发帖数已过3万。品牌衣服、皮包、打印机、婴儿床、上网本、手机、家具等闲置品,都被网友拿上来交换。
不少年轻人表示很喜欢“换”生活,他们认为只有把这些物品充分利用上,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换客”换物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一些资深“换客”还发帖介绍经验,有的还成了朋友。网友“萧秀才”曾将自己养的一只狗在换客区换给了别人,现在他已和这名“换客”成了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养狗心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底,国内就出现了第一家商业化运作的易物网站,但仅是昙花一现。各种易物网站纷纷注册成立也是近一两年的事。截至目前,山东已有济南易物网、换换吧、中国校园易物网等数家易物网站。
■相关链接:
“换客”是指在互联网上交换物品和服务,并享受交换乐趣的人。他们遵循“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用一件早已闲置在家多年的物品,换得一件心仪已久的“宝贝”。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