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这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说,这五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令人瞩目,特别是在推动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今后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国际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十一五”这五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十分关键的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基本实现,有的还提前实现。他说:“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目标)在2007年已经突破了,2009年已达868万,超过了800万的指标,超额完成。有的可望如期实现。比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为9年,2009年已达8.9年。”
袁贵仁表示,近五年中国教育改革可以概括为四个标志性成果: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受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袁贵仁部长说,近年来,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袁贵仁说:“一是以加快发展促公平。发展是硬道理,通过扩大教育资源,使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的教育。二是以资源配置促公平,使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能够得到发展。 三是以完善资助促公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资助体系覆盖了各个体系的教育。还有就是以规章法规(建设)促公平。”
2008年,中国真正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袁贵仁部长指出,免费的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长期不懈的追求,意义重大而深远。
袁贵仁说:“第一个可以确实保证每一个学龄儿童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第二个,也大大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三个意义还在于,开始促进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制度建设,而且也为我们将来发展别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借鉴和思路。”
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已建立了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几种形式。中美两国已建立了人文交流的高层磋商机制。袁部长表示,将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袁贵仁说:“我们需要引进外国的教育资源,不仅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还有教育资源。我们需要学习外国好的观念、做法,进一步加大和国外高校的教育合作,吸收外国的名校到中国合作办学,并以‘留学中国计划’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读书。”
袁部长同时表示,在“走出去”方面,也要做好一系列工作:一是推动中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二是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为世界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加强对自费留学人员的政策引导,实施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计划,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
展望未来的“十二五”(2011至2015年),袁部长表示,在教育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继续促进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在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到2012年将使得对教育的投入达到全国GDP4%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中国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一些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如何来解决择校这样的教育不公问题,如何来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今天,我们要专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他的履历当中,你可以发现,他当过农村的代课老师、大学老师、大学校长,这位现任的国家教育部部长会如何来回应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呢?CCTV11月10日《省部长访谈录》栏目播出以上节目。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部应该负有指导、设计、推进责任”
张泉灵:您其实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如果咱们回顾过去五年,你觉得四十多年教育生涯,过去的五年特别意义在什么地方?
袁贵仁:我觉得过去五年应当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极不平凡,也是非常关键的五年。有几个跨越式成果,应该是“十一五”完成的,或者“十一五”启动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最值得提,我们实现了农村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张泉灵:您当过十年农村老师,您能告诉我,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样全免费的教育意味着什么?
袁贵仁:我们农民的收入还是偏低,很多原来是因为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我们现在减了之后,一个家庭一年减少770多块钱,确实保证每个学龄儿童有学上,不交钱,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它不仅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里程碑,也是对全世界全民教育的一个重大贡献,因为九大人口大国我们做得最好。
解说词: 90年代的一组黑白照片,纪录了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和渴望,让无数人为之动容。1986年,我国就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经过22年的努力,到2008年,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终于变成现实。全国城乡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全国农村和近一半城市还免除了书本费,并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
随着“有学上”的问题得到解决,人们对义务教育的关注集中到了“上好学”的问题上来。目前,我国优势教育资源仍然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仍然突出,东西部不均衡、城乡不均衡、校与校之间不均衡。2009年11月,袁贵仁出任教育部长的第一周,就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推进教育公平,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泉灵:现在集中反映的问题,大家都在讨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您2009年一上任的时候,当时这个矛盾非常突出。
袁贵仁:这个是目前社会关注的,我觉得教育部应该负有重要的指导、设计、推进的责任。第一,以发展促公平。如果机会太少了,很难公平,现在我们是加大了教育资源的扩充。第二,资源配置促公平,东西部有差距,城乡有差距,这几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使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能够得到发展。第三个,以资助体系来促公平,到现在为止,我们资助体系是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保证每一个儿童少年不因为家庭困难不能入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以规章法规来促公平。整个来说,我认为到“十一五”,我们国家教育公平政策是完整的,体系是完整的,思路是完整的,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张泉灵:教育公平的事情,我想在城市里最最典型的,大家反映最激烈的就是两个字:择校。前不久教育部给出了一个带时间表的承诺,说三到五年,先让择校费的问题不成为群众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所有人都看到这一条都在说,能做到吗?
袁贵仁:我认为可以做到。解决的办法我想有多渠道,我们叫做组合拳。乱收费我们应当治理的,有了问题,查处。那么另外一个就是治本的,就是义务教育均衡。改造薄弱学校,能够尽快提高他的水平,学校条件相应的差不多,家长们不必要又找人又花钱,又花很多时间送孩子上学,我认为这是根本。
“高等教育鼓励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模式改变”
张泉灵:过去的五年咱们的大学里面的整个教育状况有什么变化,有一点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就是它变大了。
袁贵仁:变大不是“十一五”,是“十五”。十五期间,应该说我们一个重大的高等教育贡献,加快了速度,加大了规模,基本上适合国情了,到了“十一五”的时候,中央就明确提出来,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不再强调发展规模了,把钱更多地投到质量上,投入到人身上,这个高校现在是明确的。
张泉灵:大家可能谈起高校的时候,普遍有的批评,第一就是,咱们的高校越办越像,办得没有特色,另外,高校的毕业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缺乏创造的能力。那么在这一点上,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努力用什么样的政策去调整,未来还会做什么?
袁贵仁:高等教育我们想提高质量,办成特色,一定要通过改革创新才行。我们过去太单一,太死板,太狭窄,用一个尺子选人只能是一批人,用多个尺子就可能多批人才出现,学校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鼓励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还有管理模式的改变。
解说词:1949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只有12万人,到“十一五”期间,已经达到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美国多1000多万。规模取得突破的同时,中央明确要求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上,强调办出特色、推动创新。政府投入数十亿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的的“985工程”、“211工程”都在有序推进。
张泉灵:我们特别说说职业教育。因为其实对于中国来说,这样一个制造业的大国,有技术的工人是特别特别需要的,而且这几年从招工情况来说,这批人缺,我们因此说职业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薄弱环节,从社会的理念,从整个方面的投入来说,在过去五年这方面有变化吗?
袁贵仁:“十一五”期间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变化。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规模上,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和国家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占了半壁江山,招生的规模大体相当。之所以规模扩大的不是自发形成的,是中央采取了重大的政策,比如说中职补助,资助。还有我们突出了就业导向,就是说你梳理教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扩大就业率。所以这几年国家花了几百亿来加强职业学校的建设,包括实训基地。学校的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来满足学生们的就业创业的需要。
解说词:“十一五”期间,两千多万职业学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中央强调,“十二五”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需要,也能促使教育体系整体结构更加科学。
“高考不能取消,关键在于考试内容和方式,在于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素质”
解说词: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成了媒体围追堵截的焦点人物。这是因为就在两会召开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刚刚公布,它对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人们希望从教育部部长口中,更准确地了解这次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张泉灵:今年,教育的中长期纲要的发布绝对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国家的大事。
袁贵仁:我们把这个看作是我们国家开始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教育强国迈进的一个新的征程。我们从一开始起草的时候,中央就明确提出来,这个规划纲要是改革创新的规划纲要。大家非常明确,教育不改革肯定不行。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解说词:《纲要》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格外引人关注。例如,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的4%的目标。这个目标从1993起已经不止一次提出,但一直未能实现。
张泉灵:这次说2012年可以达到,真的可以达到吗?
袁贵仁:我是充满信心的,态度很乐观。这个充满信心不是盲目的,第一条呢,就是总书记总理高度重视。总书记说教育投入是一种战略性的基础性的投入,要加大教育投入幅度,2012年实现4%,他还说了一句话,并且不断增长。第二我觉得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把它当成一件大事,精心地策划,全面地安排。第三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所以我们把它综合起来看,我个人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
解说词: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改革,是近年公众关注的焦点。“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弊端,多年来被反复议论,但似乎一直难以有根本改变。本次《纲要》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具体怎么来突破呢?
张泉灵:在过去五年当中,特别是在近一两年,教育部门推出了很多针对高考制度的一些小的改革,但是整个高考的制度被人诟病,到现在好像没什么改变,应试教育指挥棒永远在那高高举着,以导致底下一连串的教育,甚至一直下压到学前教育。
袁贵仁:我认为这个指挥棒不一定是贬义,就像交通一样,交通也是一个指挥棒,没有指挥棒,没有红绿灯,可能更乱。所以在目前的阶段,在现在的状态下,我们高考不能取消。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考试内容和方式,不在于考试这件事本身,主要在于高考的命题如何体现考察学生素质。
张泉灵:你们这五年来,对考题的改革花了多少心思?
袁贵仁:现在第一呢,打破全国一张卷子,我们现在十六七个省自己命题。我们每次考完要评估各套卷子,哪些更好体现了素质教育,哪些没有体现,希望我们考试题目更加体现我们学生素质。高考出的题目自然就会引导基础教育怎么去教。我们确实要去探索,探索成功了,逐步地扩大推广。
解说词:“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模都取得了突破,已经基本满足社会的总需求。但是,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纲要》的发布,中国教育改革来到了又一个关键的转折时刻。从《纲要》中,人们看到了中央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看到了教育理念的突破和转变,但是,教育改革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张泉灵:要推行纲要的落实,可能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于很多方面的改革,你也说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有哪些事情是明知道会很复杂,会很艰巨,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是必须要做的。
袁贵仁:很多工作都是短期看不到效果,我认为绝对不是靠行政命令、靠经济投入能解决的,有个观念转变问题。但是我是说,已经看准的总是要努力地推进,必须有所作为,你不能说这个事情很难,我就不做。任务很艰巨,情况很复杂,但是我还是要说,前途很光明。
解说词:目前,教育部正结合《纲要》,研究制定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年之后,中国的教育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与教育相关的每个人会感受到切实的变化吗?我们期待着。
【人物简介】
袁贵仁 1950年出生 安徽省固镇县人
1969年参加工作,在安徽省固镇县王庄中学担任教师
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就读
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199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001年4月任教育部副部长
2009年10月任国家教育部部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