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陆
“被特色”的中国贫困线:背后是在掩盖什么?(图)
www.sinoca.com 2010-10-28 网易
国务院扶贫办近日透露,中国计划提高贫困人口标准(年收入1196元),这距离上次提高“贫困线”已将近两年(2008年的标准为1067元)。有消息称本轮标准或上调至1400元,但坊间普遍认为线还是划得过低。对此,扶贫办官员表示,贫困线制定应照顾中国国情。那么,“国情说”真的合理吗?
中国贫困线至少比“国际线”少划1亿多穷人
虽然多次调整,中国“贫困线”依然是国际公认地低。从数据上看,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8500万减少至1479万,25年内对世界减贫成就贡献率高达67%。然而,与骄傲的减贫成果相比,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却低得让人惊讶。
2008年底贫困线调整之前,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785元(即日收入2.15元、按2005年汇率水平折算只有0.57美元),与世行确定的人均1.25美元标准差距悬殊。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标准是,日均消费低于1美元就属于“绝对贫困”,若按此估算,中国当时应有2亿人处于赤贫。2009年,中国新标准贫困线(1196元)启用后,贫困人口从2008年的1479万增至4300多万人口;但如果按联合国标准一算,这个数字则应是1.5亿(据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干旱和沙漠化使中国农村居民难以脱贫。
官方标准下中国贫困发生率仅2.8%,贫困线绝对值低于越南
中国贫困线到底低不低?对比一下便知道。据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今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在目前仍采用国内自定义贫困线的86个国家(包括22 个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45 个中等发展水平国家、17个低发展水平国家和津巴布韦)里,贫困发生率最低的是中国(2.8%,2008年新标准实施后上调至4.2%),大大低于86国平均水平的37.4%,与世行估计的15.9%相差高达13.1个百分点。理论上说,低贫困发生率的条件是高人均GDP 和低基尼系数,即相对高的人均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与中国实际情况不符。这表明,中国官方制定的贫困标准不仅偏低、而且是过低了。
事实上,世界银行也曾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中国官方制定的贫困线绝对值也偏低,为参与调查的75国中最低,排名甚至在印度、老挝、越南等国之后。2009年,世行与广东省合作、对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进行调研。结果发现,这个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排14名省份,2007年仍有10.3%的农村人口收入低于日均2美元(日收入2美元是世行用于“小康社会”的贫困人口标准),而广东采用的是当时全国统一贫困线标准(人均785元),比老挝低19%,比越南低20.4%,比蒙古国低55.3%,许多人因此被排除在“贫困人口”之外。
2005年世行数据显示,中国仍有2.54亿人每天花费低于1.25美元(联合国制定的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与中国官方宣布的2500万相去甚远。
在官方的扶贫政策宣传里,“中国国情”四字出现频率特别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已成为中国扶贫线低于国际标准的“标准理由”。那么,中国国情到底是怎么被“考虑”到贫困线里的呢?
中国长期采用热量推算法,“不饿死就可以”
在贫困线可能上调的消息出来后,一名国家统计局人士就透露,中国实际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的标准来推算出贫困线,“健康生存”的概念几乎是新提法。该匿名人士称,“除了基本的营养需求外,还要满足让人生活健康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贫困线应该设定在1300到1400元之间”(约为国际极端贫困线的80%)。
实际上,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贫困标准有两个,一是农村贫困标准,二是农村低收入标准。而公众熟知的“贫困线”是前者,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就是“极端贫困标准”。这条线首次测算是在1985年,国家根据当时最低收入农户的食品消费清单和当时的食品价格推算,并以货币形式表示“达到人体最低营养标准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根据当时对 6.7万户农民开支进行调查,确定下每人每天摄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标准”并且一直延续下来。保证基本温饱是其测算的基准,其中食品消费占到60%、非食品部分仅占40%(在1997年的调整中,食品开支比例高达85%)。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贫困线仍只是一条保障“吃饭权”的贫困线。
在同为“贫穷大国”的印度,按热量摄取计算的贫困标准被智库批评为“是动物的生活水平,不是人的生活标准”。
国际标准以收入中位数计算贫困线,中国用平均收入法少算贫困人口
贫困线的制定与人均收入息息相关,国际上通行的贫困标准实际也是一种收入比例法。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方法,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中位数(高于此收入的家庭数量与低于此收入的家庭数量相等)的50%划定贫困线。比如,法国的贫困线就刚好是全国收入中位数的一半,约为每人每月650欧元,是世行针对发达国家的贫困线标准(14.4美元)的两倍,但在发达国家里仍算比较低的。
从贫困线的划定上看,如果说中国的划分方法兼顾了什么国情,那就是国家统计局基本不采用更容易反映贫富差距的中位数、而坚持采用简单平均数的方法来统计人居收入。一般而言,平均数统计出来的人均收入更高,中位数算出来则较低、更接近公众感受,但操作难度更大。有学者曾估算,在目前的平均算法下,即使将中国贫困线提高到城镇人口平均工资的1/4,才勉强能让一个拥有两个劳动力的三口之家达到世行人均日收入2美元的贫困线。但事与愿违,中国既不统计中位数,也不对被拉高的人均收入按实际水平调整,贫困线“兼顾国情”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图为工资分布曲线。图中显示,工资中位数和工资众数――领取该工资的人数最多――比平均工资要低。
国际提贫困线中国唱“扶贫线”,能负担多少穷人就算多少人
除了以人口基数大为由的各种操作手段不科学,中国借“照顾国情”而划低贫困线最受争议之处,莫过于为财政投入不足开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王小林曾对世界银行的标准评论道,“世界银行的贫困线主要作用是国际比较,方便评判哪个国家更贫困。而作为国家贫困线的划定,则要有国家整体财力的考量”。他甚至表示,如按世行标准,中国可能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但财政资源只够扶助5000万,因此具体执行职能看“你扶贫能够扶到哪个线。”
在世界各国,贫困线的作用的主要用途均是甄别出需要帮助的群体,并以国家的名义施以救援与补助,从来不因财政资源多少而存在相对之说。例如,今年9月16日,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贫困线以下人口总数由2008年的3980万上升至2009年的4360万,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需要接受政府救济。在中国,官方贫困线却从来只着眼于“长期贫困对象”,国家统计局确定的贫困线从来都具有明确的政策目标――为了确定所谓“定点扶贫对象”。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贫困面广、而国家扶贫资源有限,因而确定低贫困线作为农村贫困标准,但这个标准似乎并未随着GDP增长而跟着动。中国的贫困线不仅“雷打不动”,反而打着“国情”的旗号把大量贫困人口排斥在外,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无法获得公共财政的救助。
注:专题部分材料引用自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发布的《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第1期),报告对中国与世界贫困标准论述较为全面,并附有较为权威的对中国贫困线测量的回顾。
中国从未对外公布过准确的贫困标准确定方法。而官方贫困线确定的对象(扶贫对象)只包括长期贫困,临时性贫困则不包括在内。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所言,“在好的社会里,所有公民必须享有个人自由、基本的生活水准、种族和民族平等以及过有价值生活的机会”。中国贫困线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之所以值得关注,皆因一个模糊不清的标准,无助于这样一个社会的形成。扶贫投入过少,已成为中国贫困线过低背后最触目惊心的事实。当过亿人的生存权利受到威胁并且得不到正视时,“国情”这个挡箭牌到底还能用多久?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
江苏海安工商副局长家产1.8亿 自称系交友不慎
下一篇:
港媒:迷信西方救不了中国 爱国就要支持共产党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