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杭州市余杭区政府近日宣布,斥资3亿元全面回购此前以7500万元的价格卖给个人经营的卫生院。几年前,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余杭将卫生院“甩包袱”给了市场;如今,因卫生院存在药品贵、门诊均次费用高等系列问题,政府又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代价回购。
浙江省卫生厅官员称这次巨资回购,当地政府不仅想买回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更想买回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卫生公平,买回全民的健康。当地政府能正视当初市场化之后基层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并竭尽全力补救,也可称得上是亡羊补牢之举。但同样是这些卫生院,一卖一买之间,当地政府就多耗费了两亿多的真金白银,其间的巨大浪费则不得不令纳税人扼腕叹息。尽管余杭市卫生局有官员认为,对卫生院市场化“这一做法的推出,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如今政府用来买单的3亿巨资却是对当日决策理性与否的最好回答。而政府的决策一旦欠缺理性,浪费则不可避免。
因为当一些政府的决策表现出非理性的姿态时,其市场议价能力就会降低。可以想见,当初余杭方面决定对所有卫生院不加区分统一当成“包袱”甩掉的时候,具备逐利本能的市场主体会自动达成共识,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出卖方式,即便是拍卖,也很难卖出好价钱;与此对应,如今当地政府一旦决定统一收购,就必然要高于市场价格的方式才能买进来。因为以市场的眼光看,政府总是处于一定要卖、一定要买的立场,同时出于政绩等等考虑,通常又追求整齐划一、步伐一致,这自然就留下了足够的溢价空间。出现2亿多的“差价”实在不足为奇。
买回卫生院,当地政府称是“取得了令政府、职工、群众三方都满意的效果”。言下之意本次回购虽然耗费颇大,但决策还是英明的。事实究竟是不是如此,还有待时间检验。当地政府作此决策的依据之一是“敏锐地嗅到了医改的方向”。但医改并没有一定要将医院重新公有化的定论,公立医院恰恰是医改的一个“大包袱”,当地在没有了这个包袱的现状下,本该有优势探索一条效率更高的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的新路,而不是简单地来一次买卖的轮回,退回到几年前的原点。
这些卫生院身份变迁的途中,政府的决策可说是截然相反,必有一次属于错误决策,但是在官方的报告中,总是可以变成“卖,百姓满意;买,百姓满意”。一路只见歌舞升平、弹冠相庆,不闻半点问责之声,这其中奥妙公众实在参详不透。如果说当年的卖也是对的,如今的买也是对的,那这虚掷的巨资到底是谁来负责?
买卖卫生院的非理性决策,既可能是官员执政水平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存在利益输送的空间。7500万元和3亿元之间的巨大差额,不知有多少进入某些决策者、参与者的腰包?而在事实上,这又相当于用纳税人的钱财补贴了一小部分人,显然有失公平。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启动审查程序,并及时公开调查结果。如果这样一个浪费严重的决策竟被当成医改的正面典型,那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