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征税成本高、税负不合理。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实体企业尤其是充分竞争行业的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不偷逃税很难生存。
10月9日《经济观察报》刊载一个小企业主的生存困境,在详尽的计算之后,得出不偷漏税就无法生存的结论。网络上类似文章层出不穷,有湖南株洲的个体户在网上发帖亮税负,该从事电视机修理的个体户,一间10多平米的门面,一年开的全是3%的增值税发票,金额5万左右。他现在的税率为3.3%(其中国税3%,地税 0.3%),共1650元,这是第一项;国税局定他的销售收入为6000元/月,税率为3%,每月到税务大厅交税180元,一年交税2160元,这是第二项;地税局根椐国税局定的每月6000元的销售收入,每年交税1350元,这是第三项。这三项加起来,他一年共交税5160元,其实际税率达到了 10.32%。他一年产值5万元,交5160元的税,税率是34.4%。
这只是冰山一角,笔者询问的每个民营企业主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正因为税收压力如此之大,金融危机之后税收部门为保证财政收入加强监管,才引发实业界的强烈反弹。
我国税负面临两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税收法治原则。
税法将税负定得极高,但政府动辄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为了吸引投资地方政府竞相进行“竞次”游戏,对外资企业进行三减一免,或者三免两减半等,导致的结果是,为寻求税收优惠,企业钻头觅缝寻找高科技企业的大帽子戴在头上,出口转内销的假洋鬼子层出不穷,加工类企业则打一枪换个地方,以寻求新的税收优惠庇护。
按照浙江省国税局局长钱宝光接受采访时提供的数据,2009年浙江全省企业申报抵扣税额124.87亿元,抵扣88.68亿元。全年共有829户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12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088.85亿元,同比增长16.50%。
实行优惠政策是为了促进创新技术的发展,并非中国特例,但我国在执行中常常剑走偏锋,成为政府寻租与企业行贿的沃土,税收的立法与执法通过优惠政策被混为一谈。
科技部某官员今年8月坦承,至少五成名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合乎条件。这个高新技术如何拿到认证?天知道。外资税收优惠更是莫名其妙,内资就天然效率低下,要受到打压?目前内外资所得税虽然统一,但在具体执行中内资仍然面临歧视性待遇。
行政权力对税务增减自由裁量权极大,但税收收入又不能下降,压力就落到了其他企业头上。那些没有高科技帽子、不会在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游击战、不懂得秀洋装的企业无形中成为压力的承担者。
税负激励机制错误是另一大问题。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创新型、中高端制造的实体企业理应成为激励的重点,但事实是,中小企业面临较重的税负,却对资本利得网开一面,鼓励了资本货币市场的投资与投机。
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比例税率,无论企业大小,在依法扣除有关项目后,一律按照25%的税率进行征纳,对外资有具体优惠政策,国内中小企业的所得税优惠还比较单一和简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税收优惠中只有“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几项涉及中小企业的优惠规定,优惠形式也主要采取免征、减征、减少税率等几种。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也将许多中小企业排斥在外。
相比而言,资本市场的玩家如鱼得水,获得5、6倍收益的股权投资者们不必缴纳累进制资本利得税,房产税迟迟无法出台,小非们在抛售限售股后在很长时间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并购重组降低成本。
目前的税收体系是逼迫民营中小企业偷税漏税,也是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釜底抽薪。据统计,我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以上,其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竞争性行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60%,解决了70%以上的就业,却受到税收歧视。
创业到现在一共7年,陈先生经营着一家自己的服装贸易公司,目前正在准备建自己的工厂。2004年,公司创办的前几年一直在农村办公,所得只够支持他和家人的生存。到第三年,陈先生狠下心来咬牙搬到了写字楼,使用率低,160平米,20个员工,非常拥挤。
“搬了家,我把公司进行了一次换血,几乎换掉了以前所有的员工,随之各方面的支出也都增加了,房租每月就增加了15000元。”陈先生到现在还很庆幸当时那个艰难的决定。
他详细介绍当时每天一睁眼就要对付的支出:
办公室160平米:每月房租、管理费、空调费、水电费加在一起要26000元,对陈先生而言,是非常昂贵的支出,房地产价格暴涨的恶果,小企业也是吞咽苦果的对象;
员工宿舍:中心区老房,三房一厅,含管理费、水电费每月4500元(感觉好吃力),很多单身员工,基本是没能力租房的,不然生存有问题;
员工工资:实行的底薪+提成模式,每月支出约5万(想办法帮员工逃个税),在陈先生看来,中国的所得税,好像就是为了专门对付穷人的,三四千的低收入居然要交几百元的税,简直没天理;
社保:已经最低标准了(不是我心黑,公司要生存)每月6000元左右;
办公费用:(电话、办公用品、日常杂项开支等)每月4500元,已经压缩得不能再压缩了;
税收:在尽可能逃税的情况下(帮员工,也为公司的生存,请相信我,若不是税收太高,我是宁愿每月纳税的)。无论是否赚钱先交6%营业税,员工工资,再扣个人所得税(这块我想办法帮员工免了但风险越来越大),有利润还要再交25%的所得税,再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费,大约每月1万元(不逃的话,估计要两三万,公司早垮掉了)。
员工差旅费:做贸易的人要经常出差,这部分开销也很大,1万左右。
以上支出合计在每月11万元左右,可能每月细小的地方有差异,但大致就这样。
陈先生说这只是固定支出,“我并没有算公司请客、员工聚餐、过年过节给人送礼等不确定的支出。”他说。
一直到2008年,公司每月的收入都不太稳定,有时候能有十六七万,有时候七八万,最低的时候只有五六万,员工已经够努力了,我也是每周工作七天,但只能做到这个状态。
“前些年我一年差不多也就挣10万-20万,还没北京一个白领高,但是付出的岂止几倍。”他感慨着。
这种状态一晃又过了三四年。
陈先生说:“到2008年的时候,开支还是差不多,房租和员工的薪水涨幅最大,三四年的时间,每月的支出大概涨到了十四五万这样。”
2008年对陈先生是一个转折点,金融危机摧毁了一批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做内贸的陈先生风生水起。
“可以说赚到了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那年我的纯利润是300多万元。”陈先生说,“做生意就是这个样子,运气和机遇来了,就像打开了一扇门,突然就顺起来了。”
2009年初,陈先生的贸易公司搬到了租金最贵的商业区,给员工加了薪水,各方面的待遇也有所上升。
虽然在支出上翻了两三倍,但是收入上呈现几十倍的增长。
陈先生说:“去年的纯利差不多在500万左右,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这个数了。”他说自己现在正在找一个大房子,想把自己的工厂建起来。
谈到未来,陈先生自己也是喜忧参半。
“我当然希望一直发展壮大,但是干我们这一行,处于我们这个企业规模和阶段,好了可能更好,不好也就可能一下子就完了。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政府政策层面、客户层面或者其他,都可能对我们造成致命的打击。”陈先生说,“自己身边前两年挣到钱,现在不知何以为生的也有很多。”
作为一个小业主,陈先生说,“我活得如履薄冰。”
小老板,顾名思义,是指小创业小投入小本经营的主人。 其经营方式包括制造、批发、零售、咨询、租赁、代理等等。小老板分布于各行各业,而以各种零售业及服务业居多。
虽然小老板的门店或公司“船小好调头”,但小船容易被风浪掀翻。在缝隙中求生存的小老板,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局:极少数人经过艰苦打拼,跨越几个台阶后成了大老板;有一些小老板可称为“维持会长”,做来做去还是跳不出那个小铺面,“老板”二字前面的那个带限定性的修饰词“小”字,如魂附体,怎么也未能去掉或者换掉,身后留下了一串小曲线的脚印;有的小老板在生意场上几经起落,衰荣更替,其身份忽而小老板,忽而打工族,忽而赋闲族,起伏不定地走过了一生;也有许多小老板一不小心便亏了血本,无可奈何地告别“老板”身份而重返平民生活,乃至变成债台高筑的“杨白劳”。中国的小老板,离贫穷仅有一步之遥!当有人大唱GDP的颂歌时,许多小老板并没有感到GDP的“光芒”给自己带来的“照拂”。
别说小老板“小”,但人数众多,从大江南北到九州西东的每个角落,都麇集或星散着贴近人群住户的小老板。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是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中小型企业比率达到99.6%,数量达360万多家,个体经营户2300多万家(如果计算大量未曾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总计数量可能会达到5000万家)。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国家倡导和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人自主创业。在商场上,“小老板”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大老板”,而无论是从我们国家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来看,还是从广大平民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来看,都恰恰很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事着各种经营活动的小老板。
很多祖祖辈辈穷怕了的人,在国家鼓励多元化经济成分和公民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立下了驱穷致富、改变现状之志,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精明的头脑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积攒了一点小本钱之后,便瞄准一个经营项目,租下一个门面或一处小小的办公、生产场地,没日没夜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生意从小到大,几年后成为一个个“小老板”。
开好车、住豪宅、一身名牌……通常这就是人们印象中的“民营企业家”,而一份《2004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却彻底打破了这些“常规印象”,将江苏“私企业主”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不包括数量更多的个体户的40多万之众的“老板”群体,“辛勤工作”远胜于“享受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开的车可能没你贵,房子可能没你大,日常消费可也不见得比你多,有的民企老板吃饭穿衣相当节俭,甚至低于普通人的水准,但是,他们用于创业再发展的投入却一个比一个多。
大凡老板都有切身的体会:做个平稳发展的小老板,并非一件易事;由小老板“变身”为大老板,则更是“戛戛乎其难哉”!全国每年有多少家门面因经营难以为继而关门歇业?全国每年有多少小老板“痛苦转身”做穷人?有统计表明,1994年到2004年十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2005年全国倒闭了30万家企业。国家发改委调查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关门歇业的个体户就更多了。
人们感叹说:“想当小老板不容易”。成都一家报社曾报道了一位下岗工人,按国家政策借贷了2万元,另外还在其他亲戚朋友处借了1.2万元,开了家小火锅店,可是不到半年便因亏了老本而关门,生意失败了,对他们一家人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灾难。创业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并不是拿到钱就可以当老板。据了解,许多商业银行用于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小额贷款,都因收不回而变成了“救济款”,导致银行全面收缩小额贷款。长沙有家采用散户经营方式的大卖场,则因商场定位不准、成本压力太大等原因,不到半年,数百名小老板除两三家略有盈利外,其余皆为亏损经营,随后经营户一个个带着伤心和泪水纷纷撤离该商场,导致商场整体“停摆”。全国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小老板因亏了血本而自寻短见的事件。
刚创业的小老板,受限于经济实力,很多事情都只能亲力亲为,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请能人帮忙吧,会导致原本捉襟见肘的资金更趋紧张,再说,在小老板自己不懂行的情况下,请来的能人很容易伺机行动,将客户带走而自己“另起炉灶”,结果自己的事业还未成,就被他人抢先一步,占领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江山”。同时,何种各样的风险也很容易让小老板“翻船”,如2008年下半年刮起的“金融风暴”,让一大批中小企业“消弭”在“风暴”之中。
小老板的命脉,不但受控于变化莫测、同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不但受个人能力限制和各种意外情况的影响,而且更受税负过重及不良营商环境的“摆布”。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承担了过多过重的税负和费负,且这种税负和费负,既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亚洲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9年世界各国“赋税苦难指数”(tax misery index),其中中国是亚洲税负最沉重的国家,在全球排名第三。中国的税负不但有预算内的,还有预算外的。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说:“2005年政府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真实的税负已经达到31%至32%。”另有专家指出,中国预算外收入至少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中国的行政垄断也导致变相和隐形的税负。近几年来,我国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行政垄断企业,不惜以断水断电断油作为“惩处手段”;不惜给无辜民众带来巨大伤害,甚至以“停产检修”和“停止供应”相要挟,要求涨价,不惜引起国内全面的通货膨胀。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等形形色色的腐败,也给经济实力不强的小老板造成了一种有苦难言的沉重负担。
小老板面临的有形税负有多大?湖南株洲一位个体老板在网上发帖称: 他是一位从事电视机修理的小个体户,一间10多平米的门面,一年开的全是3%的增值税发票,金额5万左右,应交多少税?他现在的税率为3.3%(其中国税3%,地税0.3%),共1650元,这是第一项;国税局定他的销售收入为6000元/月,税率为3%,每月到税务大厅交税180元,一年交税2160元,这是第二项;地税局根椐国税局定的每月6000元的销售收入,每年交税1350元,这是第三项。这三项加起来,他一年共交税5160元,其实际税率达到了10.32%。他一年的产值是5万元,即使按30%的利润率,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5万元,要交5160元的税,这个税率是多少?是34.4%哦!
我国不少地方的营商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不利于催生小老板,也不利于小老板做大做强而发展为大老板。
中国的小企业创业,准入门槛不低。像家政服务这种纯劳动型创业,在许多国家是不需要登记注册的,但在我国必须注册登记,否则就是非法经营,工商部门随时可以取缔。执照审批费用之大,也让小老板叫苦不迭。“公事要私办,私事要公办”的“寻租”费用不说,按公开的显性注册审批费用计,我国内地占人均年薪的11%,而美英等国不到人均年薪的1%。来自于“七所八所”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收费项目之多,收取的款额之大,也让小老板摇头叹息。这种收费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原本在一定距离设置一两个收费站就可以了,现在却频繁设站,每个镇每个村都设自已的关卡,都要伸手捞一把。这种“有根有据”的收费,成为小老板的沉重负担,它窒息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与有关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服务,诸如信息沟通、信贷支持等又做得不够。垄断行业利用其占有全民资源的优势,迫使中小企业以高昂的成本,接受他们高价低质的服务。如有家月开支21万元左右的小公司,内中邮寄费用达7万元,占大头,而不少邮寄品却不能按时寄到,失去时效,使其难于生存。垄断行业的垄断,严重挤压着中小企业的成长空间。
由权力滥用和腐败导致的营商环境恶化,使许多小老板生存越来越困难。工商、税务、质检、卫生防疫的诸多职能部门,操控着中小企业的“生杀予夺”大权,有的职能部门和执法人员,依仗手中职权对中小企业明收暗抢、明敲暗诈。
媒体上曾经披露的南京佳事得玩具制品有限公司2007年春节礼品发放清单,这份通过债务人获取的意外曝光的清单显示,“佳事得”共向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送礼14.48万元,包括现金红包、高档服装、购物券卡等。 清单详列了送礼数量、接受者姓名及所在部门。“这些都是政府实权部门的有用人物,年关,年关,不打点好节礼 ,来年别想安生。”知情人无奈地说。这份春节礼品单显示,佳事得2007年春节送礼40多笔,每个收礼者的姓名都清清楚楚,一个明显特点是,接受者部门权力大小、职位高低,与送出礼金礼券多少成正比。对局干、垄断国企老总送得最多,甚至直接封上1万元的大红包;而对普通科员则送得最少,有的只送200元的某超市购物券。
网上曾曝光过一个一家日收入不到700元的小型网吧老板年关送礼名单:
1、派出所管片民警 500.00
2、派出所指导员 1000.00
3、派出所所长 1000.00
4、文化市场管片 300.00
5、文化市场科长 500.00
6、文化市场所长 1000.00
7、工商所管片 500.00
8、工商所所长 800.00
9、地税管片 500.00
10、地税所长 800.00
11、国税管片 300.00
12、国税所长 500.00
13、残联 500.00
14、土地 1000.00
15、卫生 1000.00
16、消防管片 500.00
17、消防科长 1000.00
18、防洪 500.00
19、质量监督局 1000.00
20、其他关系 3000.00
这些年关礼一项都不能少,否则,相关部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消防、网民年龄、上网卡、文化特发登记和上网软件等存在问题,而罚你个3000至1.5万元没商量,叫你大“出血”乃至关门停业后再去哭爹喊娘!
其实,哪个大小企业大小老板没有一份过年过节的送礼清单?
在我国,有许多弱势群体,从大的群体来说,有农民、下岗工人、待业大学生、打工族、特殊人群等。其实,小老板也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从多个方面人为小老板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减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和减免不合理的费用。我国现行企业的所得税制度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广告费等在税前扣除都有一定比例限制,有些比例已显得与时代脱节,其费用标准未能与购买力水平挂钩。针对中小企业创办前期在上述方面支出可能较多的情况,很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在税收政策上采取了积极措施,如,韩国政府对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实行“三免二减半”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而在英国,投资创办中小企业者投资额的60%可以免税。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则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创办的相关优惠措施,一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按照销售收入百分比对其预征企业所得税。 现在税负如果足额征收,很少有企业能生存下去的,于是,小老板们的做法是拼命和征税官员谈条件,将应计税额降低。这样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税务官员私下受贿,他们以受贿多寡来决定你的应交税额,这样大家的税负其实相差万里。在有些农村乡镇和村上,很多人因为租了乡镇干部或村干部的房子,便不做工商登记,完全不交税,也不交其他任何费(治安费、垃圾处理费等)。二是因为税负不同,造成价格恶性竞争,没有税负或税负较轻的企业就能承受更低的报价。
――政府征收税款或收费后,认真做点有益的工作,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法律援助服务、政策咨询服务、技术创新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及网络信息服务等等。更重要的是,政府在某个行业处于艰难之时,不仅应该减收税款,同时也应该在必要时出钱出力为小老板排忧解难。比如现在每个人每年收取144元的暂住证费,政府拿去做了什么?每年上缴的税收,政府又做了什么?政府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不能只是又收税又收费,而轮到要解决问题、改善员工生活福利、保障员工权益时,就把经济责任都推到老板身上,自己站在岸上观望不说,还责怪老板不该如何如何。
――管好自己的人。政府本身运行的高成本和腐败的隐形成本,全都转移到企业和公民身上,一年几万亿的税收,竟然还要发行国债才能平衡财政,而其中的钱大部分被用于吃喝、用于参观、用于坐车、用于打造形象工程,用于中饱私囊个人发财。政府应当严禁职能部门的官员和办事人员违规插手企业原材料及设备采购、工程招投标和产品销售;严禁违规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严禁一切增加中小企业负担的评比达标活动;严禁一切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
据中国政府网2010年8月16日新闻稿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个体户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虽没有找到全国的数据,但据部分地区的统计,个体户创造的GDP占当地GDP总量的10至20%之间。
长沙市的个体户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756.1亿元,创造GDP180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3.9%;吸纳就业人员74.8万人,也就是说每10个就业人员中就有3人从事个体经营和个体劳动。既然个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既然广大小老板是打造中国高速增长的GDP的有功之臣,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不但应倾力为个私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软环境,还应为小老板解除后顾之忧,为经营失败的小老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