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翘首以盼,终于等到啦:据说今年二季度日本GDP是12883亿美元,中国GDP是13369亿美元,超过了日本!虽然还不是全年数据,但似乎年终排名超过日本已不在话下,我们又有了一项骄傲的资本。
不能说规模不重要。也不能说数据完全是扯淡。但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这个GDP世界第二扯淡的成分居多。
首先,这个“第二”,本身就有问题。中国的数据,真实性到底怎样,准确度到底有多大,不用我说吧?要按中国各地政府统计,我们早就超过日本多少年啦!1958年我们就要超英赶美呢,又怎样?
其次,第二的含金量更有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GDP都是怎么堆出来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投资主要靠政府,效益呢?这样的增长,能提高国家、国民财富积累吗?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吗?能增强国力吗?不但没有,很多时候甚至起的是负作用!那些官员政绩工程、腐败工程、害民掠民工程,固然增加了GDP,但却劳民伤财,减少了社会财富,更伤害了我们这个国家、社会和民众!
第三,即使上述两项没问题,也要看这些财富用到什么地方了,是不是真正提高了民众福利。我们扪心自问: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怎样?中国人的幸福感觉达到世界第二的程度了吗?根本不用做社会调查(别再搞出盖洛普做的“民调”中国人认为受到尊重的比例为91%那样的恶心事来),我们每个人自己心里都一清二楚!看看排名前几位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不说那些人均GDP高、社会福利更高的瑞士、瑞典等国家),哪个国家是往外移民的大国?我们中国呢,移民出国的多少,移民进来的多少?即使那些为了全球第二的名头而欢欣鼓舞、骄傲自豪的官员、专家、民众,有了移民机会和能力时,有几个能够留下来?我不是指责这些人,选择美好生活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权利,这根本不是个价值判断问题,不是个道德水准问题,而是人的本能趋向问题。但内心的幸福感与世界第二的名头相悖离的时候,这样的世界第二有个屁用!
记得赵本山那个小品么?老赵提着一串鸽子蛋说:没谈正事,净扯淡了!哈哈,庶几近之。
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年初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观察》约稿,也是为了这个主题,我写了篇《“世界第二”是精神鸦片》,发表时编辑改成了《GDP数字背后潜藏的制度危机》。所以不再多说了,把这篇稿子贴在这,算是应景的补充吧:
春节期间,去国外旅游,一个夏威夷的冲浪教练跟我聊天,听说我是中国来的,立即翘起两个大拇指向上比划着:中国,中国!然后又把拇指倒过来向下:美国,美国!
确实,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人人瞩目的“现象”。作为国人,当然会为此自豪。一个上百年来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国家,一个多少年来都以解决温饱为基本追求的国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居然拥有了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居然拥有了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居然成了世界制造业基地生产的产品满足了国内需求不说还成了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居然成了最大的汽车市场突然进入了汽车社会,居然成了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国际社会对中国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有钱:从巴黎到纽约,从泰国到新加坡,从中东到非洲,从澳洲到南美,那些著名的、非著名的旅游胜地满是中国游客,那些豪华的购物中心挤满一掷万金的中国消费者,出手之阔绰足以让日、美、欧游客汗颜、气短。
我们自己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第二”的呢?毫无疑问,一种信心的膨胀是必然的,这从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扬眉吐气、睥睨天下的话语和做派中就充分展现了出来。穷人乍富,出口恶气是正常的,欢呼雀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长久保持这种心态。尤其是,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仍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不能把暴发户式的国民心态转化成国家心态、国家定位和国家行为,而应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当此之时,冷静比欢呼更重要。
实际上,我们仍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真的是“世界第二”吗?经济总量的一个数字能够代表“世界第二”的全部内涵吗?二是即使我们真正成了“世界第二”,我们具备了“世界第二”的胸怀、气度、价值和担当了吗?我们能承担对于国民和国际社会的相应责任了吗?
说实话,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个人的答案都不乐观。
首先,我们这个“世界第二”是有了块头,但这个块头到底多大仍然存疑。换句话说,其中有很大的虚胖成分。由于统计口径、方法的缘故,我们的增加值统计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国民财富,而仍然停留在“数字”上。甚而至于,有的“GDP”不仅不是国民财富,反而是国民的负资产。如众多的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固然对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但却是社会财富的浪费。政府垄断土地经营推高土地价格、房地产超常发展,也为经济总量增加大大加码,但其中的泡沫危害性更大。虽然我们并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其中的水分和泡沫到底有多少,但毫无疑问应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高得多。所以,如果科学计算,我们是否真正超过了日本、德国也未见得。
第二,即使我们有了一定的总量―且不说是不是第二,我们经济的质量也不高,还远未具备真正的世界第二的竞争力。即使不跟日本、德国比,即使跟其他经济总量更小一些的国家比,比如瑞典,比如韩国,比如弹丸之地的新加坡,我们在一些重要领域里的竞争力都令人气沮。看看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吧!居然多年来徘徊在二、三十名,近年还有所下降。虽然我们高喊创新,但创新体系远未建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此状况下,我们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们的GDP,更多地是靠消耗资源和简单劳动堆积起来的。由于我国的国情,由于国人的勤劳,积少成多,自然可以形成一个大规模经济,但其内在和外在却难以匹配。
第三,我们的软实力差距更大。不可否认,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在提高,我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上升,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不过6-7%,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人均更是差得远,几十位以后了。从另一个重要指标―进口来看,我国年进口额一万亿美元上下,但占全球的比重也不到7%。而从软实力角度看,我们还远远达不到上述经济指标体现出的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比如,我国几乎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这仅是在货物出口领域。在技术贸易领域、服务贸易领域,我们就差得远。旅游更多靠的是祖宗留下的遗产和老天爷的恩赐,真正靠我们现在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就提不上了。
文化的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不好衡量,但起码文化产品出口可作参考。我国现在有什么著作能够产生世界性影响?我们有多少部电影、电视剧、书籍能够出口?不说跟美国等文化输出大国相比,甚至连韩国也比不过。即使在我国市场上,一部进口大片的票房就可以超过当年全部国产电影的票房,可见并不是我们妄自菲薄。
我国的货物出口规模庞大,但基本生产要素输出却可怜之极。技术吗?我们在哪个领域的哪项技术在全球领先,并且能够产生出带动本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呢?美国作为多年来的世界第一,也拥有与其全球地位匹配的大批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而我国技术本就落后,更糟的是近年来在世界科技中的地位还是下降的。小小地提供一个数据:2000-2006年间,中国企业在美国一共获得了3447项专利,而同期来自日本的专利是24.1万项,台湾是3.9万项。不惭愧都不行。管理吗?我们的宏观、微观经济管理,对于世界经济管理的贡献有多大呢?把积极财政演绎成现代版的凯恩斯不算我们的创造,说社会主义拯救资本主义也并非我们的发明。日本的丰田模式曾经引起全球的企业管理革命,但中国的企业如海尔的日清日高、众多民企的毛氏管理法,好象没有多少国外企业学习、效仿。制度创新吗?不好意思,我们不但不能在各个层面上进行制度创新并对外输出以促进外部经济增长,甚至我们连吸收别人现成的东西都做不好。价值观输出就更别提了,因为我们连契约精神、诚信意识这些市场经济的基础观念还没有形成呢,遑论什么人文什么价值观。这些方面都没有足以提得起的成就或建树,我们这个“世界第二”就缺乏应有的底气。
还不得不提的是,我们作为经济规模上的“世界第二”,却严重缺乏体现相应竞争力的企业主体。虽然我们有34家企业进了世界500强,但多是银行、电信、石油、电力、铁路、航空等垄断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靠垄断市场得来,而非靠技术进步、管理高效、服务优质得来,典型的“泥足巨人”,不但不具备全球竞争力,还成了国内行业良性发展的毒瘤,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
所以,假如我们在欢庆成为“世界第二”的同时也问一句:在科技、管理、理念、制度、企业竞争主体等等层面,我国也是“世界第二”吗?我相信即使再乐观者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回答:是!
更应注意的,是在“世界第二”的荣耀背后,我国潜藏的深层次危机。
我们现行的增长模式从自身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从外部来说是不可复制的。看看我们现在的增长,出口带动为负,消费带动不值一提,基本靠投资;而在投资中,又仰赖财政投资、国企投资和银行贷款。该增长的上不去,不该增长的下不来。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社会结构不但没有随着增长而改善,反而日益积重难返。包括环境、资源在内的要素使用的低效率甚至过度损耗,短期可能带来GDP的增长,但长远来说却是问题多多。这样存在致命缺陷以至难以为继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即便能够造就“世界第二”,那也是代价沉重、危机四伏的。
我们自己也承认:从宏观到微观,我们还没有给我们的增长建立一个稳定的制度支撑。大大小小的乱象,都可以归结到制度层面。都说现在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竞争,而我们 “改革尚待过大关”,没有乐观的理由。
所以,我以为,即使我们是“实际第二”了,国际上也承认了(实际上,国际上给我们戴大帽子的有的是,不是还有人推出“BIG2”吗,中国也成了超级大国了,成了全球轴心了,但能当真吗),我们自己还是该有点自知之明。别说眼前没到那个份上,即便若干年后成了N0.1了,也是低调点好。
窃以为,“世界第二”心态对现今的中国不啻精神鸦片,造出的是虚幻的美景和氤氲的氛围,可令国人飘飘欲仙,但不能培育真正的自信和自尊,带给我们大国的气度、思维和战略。
既然不过是篇关于中国“世界第二”讨论的随笔小文,我们的思维不妨再发散一下:前期的美国影片《阿凡达》热映全球,北京的IMAX影院居然一票难求,中国有电影导演感叹:中国电影落后《阿凡达》50年。我以为这话不是说的票房,而是说的电影技术。但我要问的是:如果我们的电影技术落后国外50年,那么有境界之差的艺术上、思想上落后多少年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