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日报》8月7日文章,原题:失去缓慢美学的中国
说起中韩两国人最大的文化差异时,许多人会提到“速度”:中国人的特点是“慢慢的”,韩国人则是 “快点快点”。对中国入来说,“慢慢的”是一种支撑。古往今来,中国人所取得的业绩都建立在“慢慢的” 基础之上,这样说并不为过。从万里长城、四库全书等巨型文化遗产,到镌刻在指甲盖大小玉石上的书法作品,例子数不胜数。中国人“慢慢的”文化的代表故事愚公移山还被写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中。
可是,记者在华生活过程中直接与中国人接触后发现,近来他们并不像以前那样“慢慢的”了,相反,非常急躁、缺乏耐性。看似慢悠悠的中国人喜欢插队。机场安检台前的l米黄线经常被视而不见,连机场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出了候机楼,许多人打车也喜欢加塞儿,抢先一步上了别人叫的出租车。为了“节省” 一两分钟,中国人不但会横穿马路甚至经常翻越道路中间的隔离带……
这并非记者个人的想法。近日就有媒体文章说:“中国人变成了最急躁、最没耐性的地球人”,描述了中国人的焦躁情绪。台湾媒体则称,“进入世博会时代的中国每天建成8层楼房,中国用15年就完成了英国伦敦建设了150年的地铁工程。中国真的失去了慢的能力了吗?”
所言极是。在记者看来,中国人似乎失去了慢悠悠美学。资源的不足和贫乏引发了斗争,大量人口加上分配不均,导致彼此间的排斥和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回头看、一直在前进,这也带来了焦躁。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使得等待和缓慢的美学不再是时代潮流。
记者想给经历过“大跃进”这样历史的中国人讲个故事:一个外国人将自行车送去修理,埋怨修得太慢,修理工却说:“如果干得太快,做什么事都无法做到完美”。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