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世博万人排队验警方智慧 拥挤踩踏是最大威胁

www.sinoca.com 2010-08-09  文汇报



沙特馆排队请来武警维持秩序。早报世博记者 赵昀 实习生 苗奥图

  昨天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第100天,客流总计超过3700万,单日客流最高值达到55.7万余人。如何解决“大客流”的排队难题,避免游客奔跑摔倒或被推搡倒地甚至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考验着负责世博园区安保任务的上海警方智慧。

  入馆门口的“红绿灯效应”

  开园以来,沙特馆成为世博园区最热门的场馆,许多人为了一睹“芳容”,不惜排队八九个小时,最高峰时曾创下1.3万多人同时排队的记录,队伍绵延长达近4公里。如何科学应对入馆客流、缓解游客急躁情绪,一直是第四安保责任区的“攻坚课题”。田维钦和他的安保团队不断调整对策,沙特馆前隔离护栏“大改十余次,小改天天有”,排队系统由最初的直行通道被逐步调整为蛇形加直行,蜿蜒曲折,形似“长蛇”。

  队伍放行啦,人群里传出一阵喧哗。只见两位武警战士以匀速的步伐,引导着身后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缓缓前行,一切井然有序。而执勤民警正在栏杆旁密切注视着队伍的移动。田维钦等人想出的这一招,被人形象喻为“队伍里的红绿灯”。在2000米长的直行通道内,每隔30米空出3米真空区,由武警分段截流、依次放行,形成“红绿灯效应”。

  长蛇阵中的“应急道”

  针对烈日下游客身体不适现象增多,各热门场馆的“应急通道”适时而生。安保团队将原来排队的“三通道”变为“两通道”,以降低队伍密度,缓解闷热;而中间留出来的这条通道,则作为“应急通道”:中暑病人可以快速转移,垃圾箱可以见缝插入,如厕者也可临时离队。因如厕、买饮料等需短暂离队的游客,可领取“临时离队卡”,由安保人员发放离队卡并登记在册,游客现场签名,原出原进,游客盛赞此举“很好,很人性!”现在每天都有800多名游客从中受益。

  从6月上旬起,细心的执勤民警发现,许多原本从5号门入园参观的游客纷纷改走6号门,一问,居然是从网上攻略学来的。青年民警在及时调整工作对策之余上网浏览攻略,他们不仅在网友的评论中发现问题、改善措施,同时还不忘送上温馨提示。高温季节,民警执勤点全部配备小药箱,为有需要的游客及时提供服务。意大利馆馆长安力图由衷地表示:“我祝贺上海世博会将‘排队’工作做得如此出色。”

  中国馆的“蓄客池”

  春秋国旅的导游张小姐近日在带团观博时发现,烈日下中国国家馆前虽然游客众多,但依然秩序良好。在醒目的指示标志和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整个团队通过“预约团队快速通道”顺利进入国家馆9米平台,前后仅用了15分钟不到。

  其实,早在试运行期间,中国国家馆就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庞大客流,6场试运行中共接待游客28万余人次。在高强度的安保任务进行同时,一组组实时数据也从各岗位、各渠道向第七安保责任区指挥中心汇总。深夜闭馆后,安保团队在责任区负责人陈奇忠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开始分析当日客流情况,回看现场视频,分析拥堵成因,在一个个不眠之夜中,人流分布、堵点渐渐清晰。

  随后,第七安保责任区积极与馆方协商,不断优化和调整排队系统,将原散客入口转移至上南路近澳门馆的宽阔地带,设置了S形排队等候区域,提高了蓄客能力。同时,还调整了团队通道的位置,将其拓宽为两条“预约团队快速通道”,轮流检票放行。对已预约的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另设“绿色通道”。每个通道出口和入口都有安保人员现场管理、实施引导,大大提高了游客通行速度和入场效率。

  中国馆安保工作组负责人林松告诉记者,中国国家馆开辟“快速通道”后效果明显,尽管开园后每天都要应对5万多名参观者,却始终秩序井然,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现在持预约券的游客平均排队15至20分钟即能顺利进入国家馆9米平台,即使在团队游客集中到达的高峰时段,一般排队进入时间也不会超过半小时。

  现在,安保团队还在不断地优化方案。7月起游览高峰由上午转到下午1时后,安保部门想尽办法把游客放入9米平台避暑,同时建议馆方在平台等候区加装显示屏,滚动播放场馆介绍,还请来专业团队表演助兴,游客的烦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8月上旬,中国国家馆实行电子预约券,安保团队将原有1个散客通道拓宽为8个电子检票通道,并增派警力及时应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辛苦!交警自曝烈日排队半小时等政委来擦汗(图)
下一篇:枪杀广东两交警嫌犯认罪 受审时再现微笑(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