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陆
禹晋永现形记:野鸡大学 精英的背叛与大众的狂欢
www.sinoca.com 2010-08-05 南都周刊
野鸡大学冲击波:禹晋永现形记
禹晋永,这名有着北大博士后、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前粮食局长、著名国际资本专家、房地产运营专家、管理学专家等多个头衔的唐骏校友,因为太过招摇而引发关注。他的学历、身份、经历、资产等等,都引发了网络围观和舆论质疑,其人俨然已经成为野鸡大学事件的焦点人物。
南都周刊年度第29期封面报道:野鸡大学后遗症
“打工皇帝”唐骏被“打假斗士”方舟子揪出学位门事件,一起看似简单的真假之争,很快便由大洋彼岸的“野鸡大学”带来了蝴蝶效应:
随着“皇帝的新衣”一件件被扒掉,野鸡大学在国内的淘金产业链也被起底,一大批曾经披着镀金外套的社会精英,被曝光在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录上;诸多权贵名流一时自危,更是纷纷自我人肉修改简历;上市公司有的开始自查高管履历,有的刊发公告澄清高管学历,还有不少公司在招聘环节开始谨慎操作员工背景调查,求职者也主动将学历和学位调低;网络时代拥有了更多话语权的公众,更是民意汹涌高调围剿。
于是,一起打假事件发酵了整个社会,演变成一个公共事件。
而唐骏不过是社会肌体暴露的冰山一角,这一“出乎想象”的铮铮事实不由让人深深怅惘,曾经是敲门砖的文凭在许多成功人士那里只是一件金马褂,他们如此镀金,不过为了换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所谓“赢者通吃”,不同类型资本之间兑换的门槛在这些精英群体中被削低。“唐骏们”成为偶像的背后,是泛滥的成功学,在剧烈变迁的社会中,涌动的是人们对社会炼金术的迷狂。
当偶像坍塌,偶像的校友与个别的官员出来“挺唐”,人们发现精英与大众的裂痕在加深,社会结构断裂在加剧。一场打假成了一面透视社会百态的棱镜。学位门事件随着新刺激点的涌现将淡出舆论热点,事件最终会带来多大的社会意义,可能要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社会整体理性地批判和每个个体的反思。
方舟子十年打假路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但在他看来,“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方舟子
方舟子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住所附近的一间茶楼,现在的他对自己和家人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通讯社员工居住区,集科普作家与打假斗士于一身的方舟子,与他的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尤其最近一两年,他多数时间待在北京,在这个大院里生活和写作。
直走,拐弯,穿过两三条横着的小马路,在到达茶楼之前,方舟子会很留神走过身边的每一位路人。坐下来之后,表述谦和的这位斗士,在谈到写作和打假时,逻辑严密,语速很快,而一旦涉及个人和家庭,则迟疑不决,粗粗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他说,这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
“唐骏翻不了案”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方舟子第一次听说唐骏这个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听说过“打工皇帝”这个称呼,但没有和唐骏挂上钩,不知道唐骏是谁。
2009年4月,一位网名为Albert的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给新语丝网站投稿。Albert觉得,加州理工学院,校园不算大,在这里求学的中国人,多数是相互认识的,而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提到他就读该校的时间,恰与Albert有重合的部分,应该彼此相识才对。Albert找到当年校友全部名单,没有发现唐骏的名字,他当即认定,唐骏是在撒谎。
方舟子创立的新语丝网站,每天能收到十几篇类似的稿件,这篇小稿其实并不出奇,也并不扎眼。收到稿件后,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实,加了一段小注,发到网站上。
文字上网后,评论不多,国内中文IT网站虽有少量转载,没有形成关注。
接下来,方舟子也没再继续重视,他将关注的话题转到了常规的医学、保健、生物学上,这事儿差不多就这么过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记者采访唐骏助理李欣时,她的回复是,方舟子是个偏执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骏了。方舟子据此猜测,唐骏团队或许一年前就关注到这条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给方舟子留言,问他对陈安之“成功学”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认为,所谓的成功学,其实就是教人如何通过蒙骗别人,从而获取成功的一套理论,他对这个东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萨根”的网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跃。萨根在前述网友问题之上跟进了一下说,那你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过对唐骏学历门的基本核实,方舟子马上敲字出来说,唐骏那个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诉大家,复制他的假学历吗?
有位网友很较真,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唐骏果真造了假。方舟子这次发现,这个叫做唐骏的先生,俨然青年导师,有大量粉丝追随着,他决心认真作个调查,给这些粉丝们“消消毒”才好。
找到Albert去年发送的那封邮件,搜狐网链接失效了,在当当网上,他找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版。
作为科普作家的方舟子知道,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一本新书出来以后,出版社多数会将电子版放到当当、卓越或者搜狐、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这个电子版也是正版的,并不是网友随便输入进去的。
方舟子看得很仔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但学历造假无疑,而且整本书中关于留学经历的描述,绝大多数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国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编的。”
经过查证后,方舟子将他认定唐骏作假的内容,陆续发到了微博上,网民与媒体火热跟进迅速开始了。
唐骏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浪。
从7月6日开始,唐骏微博停止更新,手机只响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复,这与此前随和阳光的唐骏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对美国社会生态的了解,唐骏会被开除或引咎辞职,但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这事很难办,而且唐骏主动辞职几无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没有可能打错?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说,唐骏这事儿不可能错,证据太确凿了,他翻不过来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财经》编辑方玄昌是方舟子的朋友,两人在揭露学术造假上曾有多次合作。2010年6月26晚,方玄昌险些丧命于职业杀手的突然袭击,这让方舟子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身处环境的凶险。
一个月来,与唐骏及唐骏支持者的死磕,让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号,他也陆续接到了几个电话和邮件。虽然他对“杀个人就像切菜一样”、“你小心点,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见怪不怪,但他还是报了警。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晋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革”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喝了一口清茶,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说。(实习生王钟的对本文亦有贡献)
方舟子学术打假“代表作”
2010年7月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
方舟子在微博上向唐骏“开炮”,随后,网上流传开一份唐骏校友通讯录,一众企业高管和公众人物被抖出来。
2005年11月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造假
方在“新语丝”首次披露,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辉学术造假。凭借“刘辉事件”,方舟子掀起了一股学术打假狂澜。
2000年9月
揭露“基因皇后”
美籍华人科学家陈晓宁携带三大基因库回国,方舟子发表公开信,称同等产品在美国用3000-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随着媒体的报道,“基因皇后”的追捧声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消退。
“唐骏炸弹”引爆职场
一石击起千层浪。唐骏学历风波早已从唐骏本人扩充至整个名利场,有头有脸的达官贵人们忙着偷偷修改履历,上市公司发公告以证诚信,更多的公司则在静悄悄地进行着“自查自纠”,就连此前不为人知的“背景调查”公司也浮出了水面……
供职于华夏科锐富的周飞(左)说背景调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他去年曾接过一个单,100多人的学历核实下来,就查出了8个假的
在科锐副总裁、合伙人王天鹏看来,外企和本土企业对高端人才的要求,正趋于一致,学历可能是最不重要的
尽管还差一个月就试用期满,但26岁的李朗(化名)几天前还是辞职了。对亲朋好友的询问,她的口径一律是“不想干了”,但事实上,她有足够的从业经验,与所在的团队融合也不错,甚至她做梦都想得到这个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职位。
人事经理约见她那天,只说了一句话。经理手里拿着那份她入职时填写的个人履历表,点着学历一栏上填写的“本科”对李朗说:“我们对这个职位的要求一律是本科,但我们与你的学校核实过,你这一条与要求不符。”
李朗什么也没说,直接回座位收拾东西办了离职手续。唐骏事件后,北京很多公司都在自查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她已有了心理准备。几天前,她的两个大学时一起读专科的同学――一个就职于一家外资药企,另一个在民营快递,尽管都早已过了试用期,但还是在前两周北京人力资源界的“档案补全”风潮中,因 “学历不符”被颜面无存地给刷了下来。
周悦不认为唐骏事件后有什么“企业自查风暴”。她所在的外企也有一些员工收到了“核查信”。作为公司高级人力资源经理的她对记者说“这只是标准入职程序”。从业十几年的她服务过5家外企,招聘流程中都有背景调查。“如果不是纯技术性岗位,很多公司的很多学历要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宽的。何必要作假?”
在互联网上,网民对学历的“人肉搜索”也早已从唐骏本人扩大到整个名利场。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维基百科上的“唐骏”词条,就被修改了105次;在“西太平洋大学”词条下,唐骏一度还拥有196位“知名校友”。
“人肉”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在企业层面,率先表态的是上市公司蒙牛乳业,7月9日蒙牛率先发布公告,称公司在2010年6月26日以及 4月30日发布的公告和通知函中,对该公司执行董事丁圣的简历描述有误,董事会特此进行澄清,表示丁圣只是在南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完成相关课程,并非毕业于该大学及持有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互动百科公关部李思文则透露,从互动百科后台数据来看,在唐骏事件爆发后的两三天内,就有上百个名人词条被更改,修订主要集中在教育背景、从业经历方面,涉及更改简历的主要是企业中高层人员、学术机构人事、演艺名人等。
百度公关部宋广萍也向记者证实,唐骏事件后,百度百科排名前1000的人物词条中,有30%左右被修订过,明星、学者、记者、教授、官员是修改的主角。
谁复制了唐骏?
冯健敏说,唐骏事件之后,或者应该说自张悟本事件之后,他所在的公司业务增长了5倍。
这是一家名叫“联源智信”的咨询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雇佣风险调查”。曾经就职于电子商务网站和婚恋网站的冯,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名片上另一个醒目的头衔,是“雇佣风险防范专家”。
“造假的太多了。学历造假绝对只是冰山一角。Fesco(外企服务总公司)调查过,66%的简历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其中学历造假占 13%,48%是工作经历造假。” 冯健敏说公司HR或者猎头查一个人的履历,一般是打几个电话问一下了事,只要求职者和证明人有“串供”,根本查不出来。
业内传闻,操作唐骏几次转会的操盘手均为某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著名猎头公司,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在华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答复。
一位曾在某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供职的赵晓越(化名)告诉记者,猎头公司调查背景的方式一般有三种:通过查档案了解学历和工作背景,查公安备案了解犯罪记录以及通过学历查询网站查学历,不过最后一项,针对未入库学历和留学归国人员的学历,就不管用了,这时就需要电话调查或者到教育部留学归国中心等机构查询派遣记录等手段,“野鸡大学”毕业生一般都没有派遣证明。
“我们的背景调查都是面访,而且有设计好的流程和问卷模型。首先,在同一个时间,同时拜访5个证明人,第一套问卷问下来,如果逻辑上出了问题,再启动第二套方案去证伪。”冯对这套科学化的背景调查流程很自信,“国内经常有一种很微妙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证明人往往既不会百分百说谎,也不会百分百说真,会有一些模楞两可的话,而这往往正是破绽所在。”
在冯健敏看来,正是因为猎头公司在背景调查上的不专业甚至有意的不作为,才成就他所在的这个特殊行业。“在美国,背景调查从1970年代开始出现,9・11之后开始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是40亿美元的大行业。”
因为唐骏事件,国内已有不少公司在招人时开始谨慎操作“员工背景调查”。在一些欧美国家,职业背景调查比较普遍。资料显示,在美国,83% 的雇主经常对高管人员和行政人员、专业人士进行背景调查,30%的企业对一般的员工也要进行背景调查,58%的企业会和候选人以前的雇主进行沟通。一些猎头公司也被要求对所推荐候选人的背景信息的真实情况负责。
冯健敏觉得,假学历和假履历屡见不鲜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猎头公司职责缺位”,“很多猎头公司的模式就是‘卖人’,帮着应聘者一起作假欺骗雇主。作假成功的人越多,社会风气就越坏。”通常情况下雇主公司都非常相信猎头,但往往事与愿违。“今年3月我们曾经查过一个房地产上市公司招的 CEO,就是猎头推荐的,很快也决定录用了。过了一段时间,雇主觉得他在资金的应用、表格的设计等问题上,跟期望值有明显出入,就委托我们做一个雇中的防范调查,聘用风险防范。我们调查后发现,猎头机构和这个人联合造假。实际上他没有到这个level,但猎头的目的就是把人卖给你,他知道你的要求是什么,那我就随便找一个东西套给你。”
“很多猎头公司做的,其实就是在打第三通电话时就告诉求职者,这家公司的人才录用标准是什么,你要对哪些问题作防备,这不是作假是什么?” 说这话时,冯健敏随手递给记者一份《北京人才市场报》今年2月一篇名为《猎头公司成为领路人》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猎头公司顾问帮求职者在简历上认真地修饰了一番,耳提面命地教授她应聘未来公司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该求职者顺利地成了最后的幸运儿。
学历,能力,傻傻分不清楚
“北京有7000家猎头公司,而且确实有那种‘一个人一部电话一台电脑’的皮包公司,我不能保证每一家都没有造假,但以我在这个行业的十几年经历来看,猎头造假的还是少数。”周学平说。
周学平所在的科锐公司已经创立了14年,她本人也从事猎头行业多年,但并未插手过唐骏本人的跳槽,“这样的顶级人才一般是国外猎头在操作。”她并不认为操作唐骏转会的某家外资猎头有“业余”甚至造假的可能,“他们做得很大,也很好,是在全球范围内甄选顶级人才,他们的手法一定是专业的。”
她还列出了一个指标证明在猎头行业造假并非普遍行为。“以前猎头行业推荐人才的试用期只有1-3个月,现在行业默认规则普遍是3-6个月,如果真的有联合造假这种模式,应聘者很难隐瞒这么长时间。”
但周学平也承认,科锐并非专业的背景调查公司,“打2-5个电话,访问他前雇主的老板、同事、下属、人力经理,基本都可以调查清楚。我们核实的范围也并不仅限于求职者提供的证明人。要知道,这个世界其实很小。”
但即便是这样简单的手段,在求职者在原公司未离职的情况下,也要谨慎使用,以免给求职者带来麻烦。另外,雇主往往也对这样的背景调查有顾虑,“要是你知道你所在的公司正在花大价钱调查你的背景,你会怎么想?”
“不同的公司要求是不同的。像Google、宝洁招聘,会要求调查在校的成绩单,但也有些公司不看重这些。我想微软可能就是后一种。”在周看来,舆论对唐骏学历的穷追猛打,“有一点过火”。
科锐副总裁、合伙人王天鹏的想法甚至比周更激进。在他看来,外企和本土企业对高端人才的要求,其实正趋于一致,学历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谁都不傻”。“北大、清华出来的,就一定是人才吗?”他开玩笑地建议以后大学招生时要先面试,“长得太不像样的,沟通能力太差的,干脆不要录取”。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上曾经发生过多起类似(唐骏)的负面事件,但是都没有阻挡市场继续前进。近几年全球经济历经了网络化、经济危机等量变事件后,企业正变得更加实际,学历正日益成为非决定性因素,求职者对市场现状应该‘有原则地坚持、妥善地推动’。” 张勇,智联招聘人力资源总监,将希望寄托在市场的自我清洁能力上。
更多人并没有这么乐观。“现在求职者的简历造假比比皆是,一个班级一半是学生会主席,每个人都获得一等奖学金。类似这样的核实问题,对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无解的。”作为过来人求职网共同创始人,张有明认为现在企业通行的对策,一是靠HR甄别,一是靠熟人引荐,用人成本高,选才效率低。他觉得,唯一的希望是建立惩罚机制“震慑”造假者。
赵晓越觉得,目前,即便对于“假”的甄别本身,也存在相当风险。很多时候一些“侧面”的背景调查行为,就像私家侦探,处于灰色地带,“近似于贼”。他本人就曾受雇主之托,在求职者签合同上班之后,调档案查背景。但这一行为并无被调查者授权,是“违规操作”。他心里打着小鼓查完了档案,所幸那次没发现问题,但后怕之余,他还是离开了这个行业。
棘手的隐私权
同样供职于背景调查行业,30岁的周飞对唐骏事件的看法,有点不置可否。周飞是温州人,6岁随父母移民意大利,一直在意大利念到大学毕业。他供职的华夏科锐富是一家中意合资的背景调查公司,一共有两个意大利人,一个是总经理,一个是他本人。
“我不相信微软招唐骏入职的时候没有做背景调查。”在他看来,美、英、加、澳、日企业普遍都比较注重背景调查,连带着为这些公司做外包的印度、东南亚企业等都跟着重视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周飞给记者看他公司给求职者的授权书,上面的项目,与一般入职填写的履历表并无二致,无非身份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在这份表格签字后,如果是国内雇员,拿到公司里间的呼叫中心,话务员逐个核对后就完事了;如果是海归或外籍员工,发到公司在美国和全球的合作伙伴,5个工作日就能核实回来。
过程简单,收获却不简单。去年周飞曾接过一个单,100多人的学历核实下来,查出了8个假的。周飞很佩服造假者的胆色:“明明是假的,明知道公司会调查,他们居然还敢签授权书。”
唐骏事件后,企业会更防备假学历吗?周飞却说不见得。国内做正规背景调查的公司不多,唐骏事件之后,公司业务增速也没有明显变化。去年他的公司做了2500个报告,今年确实多一些,可能达到5000个,但他判断这主要还要归功于企业走出金融危机,而非唐骏事件冲击波。
收费也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按照周飞提供给记者的华夏科锐富的报价,核查一个员工的基本信息,收费平均要1000元,很多企业很难拿出这笔预算。他最近很头疼业内一家曾经挂在国企旗下的公司,“他们报价超低,超出了成本价,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
周飞隐隐觉得,即便所有公司都雇得起背景调查公司, 恐怕假学历也仍不会消失。他在全球游历,发现有假货的地方,一定有假学历。意大利如此,希腊如此,韩国如此,中国台湾也如此,“首尔东大门市场到处是假的LV包,你看怎么样,韩国也出了假学历”。
他不相信是意大利人天生爱造假。前不久,意大利的葡萄酒展上爆出酒厂原产地造假,还爆出过牙科医生执照、律师执照造假,媒体和行业曝光力度也相当大,但造假仍屡禁不止。
站在专业角度,他认为意大利对于个人隐私保护过于严格,“整个欧盟其实都比较严格。”但中国的情况相比之下又有所不同。“去年发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有些方面还是不够清晰。”例如,今年3月,周飞代表公司参加美国的一个背景调查行业会议,在介绍中国背景调查的前景时他说, “在中国调查个人信用记录这块不能碰,是央行的。”
冯健敏也认为《征信管理条例》迟迟不能出台,是背景调查公司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唐骏事件的本质是唐骏认为学历是隐私,有不予公开的权利,人们可以说姓名是隐私,可以说电子邮件地址是隐私,也可以说学历是隐私。
记者查询了这份于去年10月中旬发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基本信息”的规定,“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但并无学历这一子项。今年3月,央行征信管理局人士曾表示将推动《征信管理条例》年内出台,但并未透露将就“意见稿”作何种修订。
“我们不止一次地说,我们不是侦探,我们只在授权后进行调查,只调查合法的项目,但现在问题是,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不是个人隐私?这个条例远没有那么容易出台,这里面牵扯利益太多。” 冯健敏话语中有些无奈。
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李朗的考虑范围。李朗说,她不觉得沮丧或者丢脸,也不觉得不公平,她已经麻木了。尽管事情由唐骏而起,但她仍然支持唐骏。“他没有错。”李朗说,“假学历就是不诚信吗?我的学历是假的。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在别的事情上,从不撒谎。”
值得庆幸的是,李朗并非名人,也并非西太校友。现在的她坐在家里,又开始重新大批投递个人简历,简历上的“学历”一栏,填的仍然是“本科”。
野鸡秩事
俄罗斯 三个警察有一个假学历
俄罗斯也深陷假文凭、假学历泛滥的泥淖。据专家统计,近25%的专业人士在求职时出示的是假文凭。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主管文凭打假的内务部,每3个警察中就有一个拿的是假毕业证。造假者最青睐的专业是法律。
新加坡 假文凭成本7角钱
新加坡的大学文凭吃香,一些到新加坡求学,却因成绩差无法毕业的中国学生,只需花300新元,就能在网上买到假文凭,回乡骗父母说自己已经毕业。据悉,这些假文凭都是在新山印制。假文凭使用一般的纸张印制,每张的成本只需区区7角钱,可是一经转手,假文凭最高却可以卖到4000新元,利润非常惊人。
巴基斯坦 160名官员伪造学历
日前,巴基斯坦全国160名民选官员,被指控为了达到学历要求而提供了伪造证书。这个数字超过该国中央和地方议员总数的10%。在涉嫌造假的学历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宗教学院,那里的学历证书在巴基斯坦相当于学士学位,但这些学院不同于普通国民教育学院,想从它们那里得到学位非常简单。还有不少向某些议员“颁发”学位的大学或者学院根本就不存在。如今,最高法院已经下令选举委员会对全国大约1100名议员的文凭进行全面审查,如果足够多的议员被发现不合格,巴基斯坦很可能举行中期选举。
美国 文凭作坊每年卖出20个万假文凭
远在14世纪,文凭黑市在欧洲就已经存在了。今天,扎根在美国的“文凭作坊”每年约向全球卖出20万个假文凭。据估计,他们售出的假博士文凭跟合法大学颁发的一样多。在全球,这个产业每年约赚10亿美元,而它的买家遍地都是――五角大楼、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消防局、医院……这些文凭专用于给履历贴金或是要求加薪。在2003年和2004年,美国审计总署仅仅调查了一小撮事务所,便发现了463个使用假文凭的联邦雇员。目前,美国已有十多个州将使用假文凭求职列为犯罪。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乔治・科林为了探访野鸡大学的究竟,他向一所野鸡学校发了篇物理论文,询问这是否够格申请一个太空工程学博士学位。回答是:当然,只要交1235美元。他又上了派克伍德大学的网站,填完了一份入学测卷(里面都是诸如“认出美国总统住的是哪所房子”之类的选择题)。他特地在100道题中答错了79题,但学校的“教育顾问”还是宽宏大量地给了他回复:别担心,你的分数达到了2.7的分值,还是够格申请一个大专文科学位的。
葡萄牙 总理因文凭被调查
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比较烦,其在里斯本私立大学获得的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成为被国内反对派抨击的焦点。
2007年7月下旬,葡萄牙社会民主党社会活动家卡尔代拉在博客上质疑苏格拉底,称“高度怀疑其在获得工程师学位时是否真正修完了所有课程”。卡尔代拉的根据是:苏格拉底1995年才开始在里斯本私立大学进修,但第二年就获得了工程师学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修完5门课程,其中必然大有“奥妙”。
美国 奥委会主席被迫辞职
美国前奥委会主席桑德拉・鲍尔文是美国奥运历史上百年来第一位奥委会女主席,同时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有次,她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其科罗拉多州母校的学生。其中一人因此想为她撰写人物特写,结果却发现她的学历背景原来是假造的,从而引发了让鲍尔文“遗憾余生”的丑闻。鲍尔文承认说,她的生平介绍中的学历是不准确的。最终的结果是,鲍尔文被迫辞职。
一个记者的纠结
重新翻看学位门事件发生前的报道,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一些重量级主持人当初“如痴如醉”般聆听着唐骏的演说时,我的脸皮就一阵阵发烧。
在2010年7月1日之前,唐骏的形象是光鲜亮丽的。动人的故事宣讲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他自己都感动了。摄影 肖南
像很多记者一样,我是采访过唐骏的,而且不止一回,因为找到他并不难,如他所言,他喜欢交朋友。
这段时间,我十分想念这位我认识他、他未必还记得我的朋友,可他藏起来谁都不肯见了。他在干什么,我很想知道。
我要由衷地表达歉意,因为这些日子,我很自责。
自责的原因在于,在某种程度上,我为唐骏扛了一回枪,虽然没造成大的后果,但我认为,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耻辱。如果往大了说,是这样的。
偶像浮沉背后
这几天,我看了一些资料,都是学位门事件发生前的报道,印象深刻的,是几家重量级电视台的重量级主持人。当我看到他们“如痴如醉”般聆听着唐骏的演说时,我的脸皮就一阵阵发烧。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实在没有想到,唐骏能把一些无中生有的故事,讲述得如此美妙动听、干脆利落。
我重新听了一遍2009年5月我在上海采访唐骏的对话录音。他的语速是不疾不徐的,是毫不犹豫的,是娓娓动听的,配合着他在现场的神态、笑容,端的真诚,与卖大力丸的,可不在同一个档次里。
于是,我错了。于是,我很自责。
我想,唐骏一定是充分相信了他所要讲和正在讲的一切,才能拥有那份超然的自信。或者说,正像小学语文老师说的那样,要想文章感动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按照这一朴素的原理来说,唐骏是做足了功课的,他是带着12分诚意来的,我深知这一点。
我当时的心态或许是这样的:这个在微软供职十年,后来熬到中国区总裁的职业经理人,他是有赫赫战功的,比如,经过不足四年,他带领下的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发展成为了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再比如,他牵引着盛大网络一路小跑冲到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创造了又一个资本传奇。照理说,他的道德与诚信,我不该过分怀疑才对,毕竟,盖茨与陈天桥的脑袋,都是极其灵光的。
我不追星,而且压根儿也没觉得面前的这位打工皇帝,会比我高尚到哪里去,但面对这位成功人士稍显陶醉地畅谈着往事,我总觉得,怀疑与追问是有些残酷的。我没有打断他,尤其在他谈到个人履历这一块时,我听由他说了下去,而且没觉得这样的采访会有什么不妥。
没错,我被他蒙了,虽然是很小的一部分。
没记错的话,第一次专访,大概谈了三个多小时,谈到了他的留学经历,谈到了他的专利产品大头贴和卡拉OK打分机。不过,可能限于时间原因,他没有谈到他“经历过”的另一个故事,也就是他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当教授这码事。
唐骏个头很高,发型很酷,是爆炸式中分,形象点说,那是牛魔王的扮相。唐骏很健谈,善用设问和排比,偶尔还会搞一两个反问,肢体语言丰富,看起来热情。
唐骏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网上有不少。我只能说,他对记者的表达,远没有那么夸张。
并非落井下石。我只想表达羞愧。
倘若稍微不谦虚一点,那么我想,绝大多数采访过唐骏的记者,像我一样,听信了他滔滔不绝讲出来的绝大多数内容。因为,那些故事听起来实在太像真的了,而且即便我们觉得他的故事简直太完美了,但请问,凭什么你就能凭着一个感觉,“阴险”地去将完美与欺骗等同起来呢?那叫做“羡慕、嫉妒、恨”好不好。
我想起了忽悠这个词儿,我觉得,即便忽悠,如果不是恶意的,比如在演讲里稍微调侃一把,倒也无伤大雅,有时还显得风趣十足,我的确知道,也多次亲见很多企业家在演绎和传播着这种“忽悠体”,而且有蔚然成风的苗头。
唐骏事件的核心在于,涉及关键问题时,忽悠肯定是不行的。
在2010年7月1日之前,唐骏的形象是光鲜亮丽的,之后的一个月里,随着一个个谎言被陆续戳穿,大家等来的不是他发自肺腑的致歉,却是无力的辩解,再之后他便蛰伏不出,藏起来等着风波过去。
他看起来再也不“俊”了,而且俨然职业骗子,而非职业经理人。虽然,事实上可能并没有这么严重,我至今都还相信,唐骏的大多数经历和贡献,都是实打实的,这些干货,是值得青年们钦佩和学习的。
只是,他太追求完美了,他甚至完全不顾及道德风险去编造美丽的桥段,用以证明自己职业经理人水准的国际一流,动人的故事宣讲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他自己都感动了。
很多人和我谈起过唐骏,比如方兴东。方兴东是说过这么一句话的:“他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很懂得炒作,有些人只做不说,唐骏是一边做一边说的。”
喧嚣后的自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学位被确认造假后,媒体和热心网友火爆跟进,唐骏履历中的多处硬伤被晒了出来。
老实说,我是高看唐骏了,我替他脸红,可能他自己反倒不会。
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我搞清楚了这样一件事――唐骏远不如我想象的聪明,你看,他正朝着极不光明的窄巷子走了去,而且越走越远,很就会无路可走了。
唐骏曾经站出来试图澄清,但他做了点什么呢,他首先驳斥方舟子“打假先造假”,暗讽方舟子为流氓,随时准备打官司让“那些捏造事实诬陷他人者付出代价”,虽然他“最近有点烦”,但“好在明天就不烦了”。
唐骏辩解说,他的确在加州理工学院有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经历,但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博士学位是从该校获得的,他的印刷版文稿里没有,电子版里虽有但他不清楚,而且他还要追责呢。
这还不算完。当网友发现,其实印刷版同样有“我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这一直接表述,并在唐骏其他书目中发现同样内容,而这些内容必然是经由他本人核实过或默认过的,唐骏依然没有站出来开诚布公地说明真相并表达歉意,他玩起了“打死我也不说”的把戏。
当唐骏被问到博士学位到底从哪里获得时,他说出了一个鲜有人知晓的西太平洋大学。他未曾料想的是,方舟子迅速查出,这是一所以买卖文凭为主要营生的野鸡大学,没有校园,没有教室,仅有一间办公室,而且是与校长儿子手机租借店共用的。
通读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任何一位读者,都不会从书里找出“西太平洋大学”这一词组来,倒是“加州理工学院”不断蹦出来,一般人基本上都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唐骏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并在该校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
我就是这样一个读者。对唐骏这么低层次的诡辩,我该说些什么才好呢。
在美国linkedin网站上,唐骏有一个他自己维护的个人主页,在教育经历一栏,清楚无误地用英文写着这么一条信息:1990年―1993年,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吊诡的是,学历门曝光没多久,这一处信息被悄悄替换成了西太平洋大学。
敢情,这哥们儿一直没闲着啊。
在回应事件的初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唐骏说,他始终都是一个真诚的人,然后他话锋一转,补充说,“靠花言巧语,你可以蒙一个人,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所有人都被你骗了,这就是一种能力,这就是成功的标志。”
我作证,唐骏的确这么成功过。
可是,我替他捏着一把汗:今后他再想这么容易地去获取成功,怕是要费点脑筋了,而且得留点神呢,搞不好进了局子就崴泥了。
我见过新华都老板陈发树,没有深入采访过,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低调福建商人,唐骏出事后,陈发树一直没有表态,而且他像从前一样回避记者。
7月1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现场,胡一虎电话连线新华都独立董事袁新文。袁新文希望唐骏大胆站出来,作出应该作出的解释,这是他的责任,“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
在此前回答记者提问时,袁新文说,唐骏学历造假风波对新华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他将与公司领导沟通,可能会对唐骏作出降职或解聘的处理。
袁新文只扔了一只靴子,半个月过去了,另外的一只,并没有落下来。
7月18日上午9点,出现在常州中学校友聚会现场的唐骏,用了两个词语,概括眼下他的困局:空穴来风、网络炒作。
唐骏还在死扛,风波还在激荡。可是,它到底会如何收场呢?
我想,唐骏比所有人都更忐忑。
这场汹涌澎湃的高调围剿渐渐淡去,不论唐骏最后有没有勇气站出来,喧嚣的背后,媒体也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者有意无意充当了造假的同谋?
毕然:精英的背叛与大众的狂欢
假学历事件就社会层面来看,它也表现为部分精英“赢者通吃”的现实,以及社会结构断裂的加剧。而事件本身有多大的社会意义,则可能要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社会整体理性地批判和每个个体的反思,挖掘出那些让人堕落的不道德机制。
近来商界精英、学界精英连遭诚信危机,为大众舆论注入了新鲜刺激的猛料,一扫这些日子总是由犀利哥、凤姐、兽兽等奇男异女霸占人物资讯舞台的单调格局,将反精英的氛围推向新的高潮。
举其荦荦大端者非唐骏学位门事件莫属,虽然迄今没有多长时间,但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在沸沸扬扬的争议声之中,事实的细节似乎被有意无意地搁置一旁,问题的关键已转移到各方赋予其上的种种符号与价值。它成了一个吸引各方力量的焦点,一面透视社会百态的棱镜。
寡信的精英
唐骏学位门事件不似娱乐化的炒作,而是一开始就称得上是公共事件。事实确也表明,开始一对一的单挑引发后续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不仅唐个人 “皇帝的新衣”被扒掉,更有意思的是门外有门,因有好事者爆料西太平洋大学的校友录而牵扯出一大批精英人物。尽管诸多权贵名流纷纷自我人肉修改简历刻意避绕,且封杀传闻迭出,但似乎更加激发了公众尤其是广大网友的兴趣和热情。
被抖露出的校友名单上,精英云集,非富即贵,私企老总、国企高管、政府官员、艺界名人,甚至寺院住持。所谓精英,简单来讲乃是一些手中掌握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等的权力群体。
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美国学者曾纠结于市场化究竟是削弱了政治精英的权力而提高了经济、文化精英的地位;抑或相反,政治精英的权力得到维续。然而事实表明不同类型精英的地位未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目前中国社会结构一个重要的动态是上层的一体化、寡头化,不同领域精英间默契合作结成联盟关系,浮现出米尔斯所言“权力精英”阶层,甚或如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言,一个集各类资本于一身的“总体性精英”。
所谓“赢者通吃”,正是资本垄断化的表述,也表明不同类型资本之间兑换的门槛在这些精英群体中被削低。政商精英的高学历化不过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外在表现,它表明了一种权力日益依赖于转换成文凭来确立和保证自身神圣性的努力。至于天下英才纷纷投身热考公务员的大潮,也盖因其是资本积聚之地也。
文凭是制度化和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事关个体地位的获得,它参与着社会再生产。虽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在文凭崇拜的社会中,一纸证书却成了入职升迁必备的敲门砖。教育产业化与学历的通胀贬值互为因果、彼此强化,不仅刺激了对高学历的需求,也为高校解决资金饥渴症创造了条件,于是文凭合法交易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当然此类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全球化潮流中,也兴起了国际化的文凭制造工厂和市场交易体系。但中国毕竟是新兴市场大国。若不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恐怕西太平洋大学也不会如此看重中国的丰富生源,广泛与国内大学开展办学合作,赚得盆满钵满。
文凭不只是人力资本的指标,在现代社会,它还界定着等级秩序并使之神圣化。毋庸置疑的是,精英的出身和素质使之更有资格获得此类学位。但除此之外,在教育机会方面事实上蕴含着巨大的不平等。精英不仅拥有更大的支付能力,而且权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深厚,在教育市场中可谓占尽先机。很多学位教育也是专门针对这类群体量身定制,与街头巷尾铺天盖地的办证广告相比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
单就事件本身而言似乎并不复杂,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这些精英宁愿放弃国内俯拾即是的机会,而情钟有造假之虞的国外学位。原因肯定不是差几万块钱问题,因为对精英来说这点支出只是九牛一毛。除了想获得国际化精英的身份,也许就是因为时间的机会成本过高,连国内获得相应文凭时的形式过程都懒得投入(比如派秘书去学习、找人代写论文等等),而看好获取西太平洋大学证书更为明了的便捷性了。回头来看,如若当初在国内混个证书,也就不必现在闹个灰头土脸了。毕竟,揭发“真的假文凭”容易,但治理“假的真文凭”可就难了。
舆论的盛宴
互联网Web2.0技术让更多的人拥有了话语阵地。在西太的学位证面前,除了心虚的精英,似乎每个人都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可以义正词严地发表一番评判。攻方穷追猛打,没完没了;守方见招拆招,“你行我素”。打假演变成了打架甚至群殴,一时间唾沫四溅、板砖横飞,场面蔚为壮观。
打假方从构成上来看,虽然话语权和意见导向更多掌握在精英手中,但参与主体则是公众。网络民意澎湃汹涌,长评短论铺天盖地。在某门户网站13万网友参与的调查中,81%的参与者相信唐骏学历造假。在各类微博上,讨论学位门的发言成为最火爆的内容。
与高调围剿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当事者的缄默,只有只言片语流传于坊间。商业主流社会和精英阶层则玩儿起了暧昧。涉入相关方中,为当事者开脱或悄然摘脱干系者大有人在,但公开的声明澄清似乎还未曾出现。有关部门似乎力主低调处理。微软、盛大、新华等唐骏现在或曾经的东家也未公开表态。回避、不屑,抑或一种冷处理的公关策略,总之让人感到讳莫如深。
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辩论节目中,同样“毕业”自西太平洋大学的某投资集团董事局的禹主席则出具了该大学为中国领事馆承认的文件。不过这与其说是在力挺唐骏,不如说是在为一个群体而辩护。打假派对此显然并不买账,自然成了这位辩护者眼中的“刁民”。
与以往很多案例一样,精英落难日成为民众的狂欢节。这当然不能说是幸灾乐祸的哄客心理作祟,但如果说所有人都纯粹出于守护诚信正义原则,似乎也难成立。毋宁说,它表达了人们在诚信匮乏的年代对之的热切渴望。要不是如此稀缺,恐怕公众也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以至于相关表态或评论都必须小心翼翼,否则稍有不慎,就有被口水淹死的危险。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典型,该事件点燃了作假泛滥的社会中某种普遍的情绪,而事后相关方的处置方式似乎更加剧了草根群体的反应。
有评论者更是对选择性打假的做法表示质疑,认为“打苍蝇不打老虎”,这向更广泛的人群的诚信提出了拷问。的确,按照上面那位西太平洋大学校友的说法,作为职业经理人,唐骏算是其中地位较低的。更何况这仅仅还是一些不幸被抓了现行的精英而已。相信学位门仅为冰山一角者大有人在,因此也难怪有人说唐骏实为社会不诚信背黑锅,成了大众的出气筒。
断裂的社会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学位门事件必将随着新刺激点的不断涌现而淡出舆论热点。它只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切片,然而透过它,却可以窥见社会结构断裂、阶层间普遍不信任的现状。
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特殊利益集团挟持政策绑架经济,精英阶层特权化,各类资本高度垄断,加剧了社会分化和不平等。而且这种格局已经延伸到代际之间,阻滞了正常的社会流动。结构断裂体现于社会心理,一个表现就是各种不满情绪的蔓延。唐骏学位门事件可谓恰逢其时,为不断积累的不满情绪提供了一个宣泄口。近日对有关中产阶级精英移民浪潮的热议,更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态恶化带来的整体性的焦虑不安。
社会批评家克里斯托弗・拉希在其书《精英的反叛》里面,痛斥上层精英为了一己之私,枉顾国民利益,背弃公共责任,越来越脱离大众。当然,问题总是有两面。学位门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裂痕在加深。
在一片沸反盈天的喊打声中,学位门及类似事件,进一步推进了精英们的道德去魅的过程。在网络的语用学当中,“精英”与“愤青”已经成了两个势不两立的概念。在缺乏公正的游戏规则下,这一趋势的严重后果,很可能是落入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纷争的泥沼,陷于大众和精英双重背叛的危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一次偶然性的社会事件,很难终结社会中的造假行为。学位门有无社会意义,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社会整体理性地批判和每个个体的反思,挖掘出那些让人堕落的不道德机制。否则,动静再大也仍只不过是一场不着边际的口水大战而已。
在这个投机家和作假者横行的社会里,用反抗谎言与虚伪来化解人性和道德的危机,首先需要一种“生活于真实中”的姿态。先不论唐骏们有没有这个勇气,在理直气壮地痛斥无诚信行为或者抱怨自己也是受害者之前,每个人也都应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参与了造假,或者有意无意成了造假的同谋?包括机构、媒体以及各类个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
沈阳也变一片汪洋了 发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组图)
下一篇:
栾川“溃坝门”风传 来看看所谓的官方真相(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