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5分报道,位于天津宝坻区的京津新城曾被誉为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别墅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中,这里耸立起了五星级酒店、温泉城、商业街、高尔夫球场以及大量的别墅群。
然而,这座别墅之城如今却门前冷落,空置率高达90%。投资上百亿进行的“造城”运动,最终为何成为令人不可思议的“空城”?这正是最新一期《环球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文章《京津空城计》所关注的内容。中央台记者徐杰峰对《环球企业家》编辑商思林进行了采访。
记者:本期《环球企业家》的文章以京津新城为案例,报道了天津远郊区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在你们看来,京津新城的个案有什么代表意义?
商思林: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京津空城计”,写了空城是怎么样来的,它触动了时代情绪。年轻人越来越买不起房,房屋空置现象却越来越明显,“京津新城”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把它拿出来是触发了民众的情绪。往更大的角度去说,最近半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城市化。京津新城是一种伪城市化。我们想对城市化是有一个善意的提醒,这是非常好的案例。
记者:京津中间地带这一座座空城究竟是怎么来的?购房者为什么会不买账?
商思林:记者去京津新城实地看了两次。从北京要走高速公路120公里,花高速费50元钱,才能到达京津新城。京津新城距天津50公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能够吸引在北京和天津工作的人把它作为经常的居住地,而且它的房价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低。很多楼盘均价在1.1万左右,且来回的交通成本如此高昂。京津新城的配套严重不到位,医院、教育、消费都相当落后。即使有些投资者在那买了房也仅是投资,很少去住。
记者:未来1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将不断加快,为了避免出现象京津新城这样的房地产泡沫,文章认为,各地政府应当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商思林:这篇文章暴露出政府造新城的问题。第一是投资拉动和需求驱动的问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发商造大规模的新城非常成功。当地有实际需求,制造业和民营企业即使在县级城市,他们能够支撑起很大规模的高档小区。但在京津地区没有制造业,没有产业和人口的支撑,纯粹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投资拉动的梦。第二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角色混淆,地方政府把开发商引过来,给予他们太多的责任和权利,冀望于开发商完成城市建设,显然不切实际。说到底,地方政府在做新城的时候应该基于实际需求,而不是人为造城市。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