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画坛巨擘吴冠中前晚在京逝世 享年91岁
遵其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
清华大学26日发出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26日从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获悉,遵照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生前遗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近期将举行吴冠中教授追思会。清华大学已成立吴冠中教授治丧工作小组,校领导已到吴先生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对吴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
另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26日对吴冠中离世深表哀悼,并对其人致以深切慰问。
梵高是吴冠中殉道艺术的偶像 鲁迅是他追随文学的精神父亲
吴冠中语录
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
艺术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产生。
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
现在社会上美盲太多了,美盲要比文盲多。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
美术是我的配偶,文学是我的情人。
档案
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
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他是20世纪当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也是200年来第一个入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中国人;他作品总成交额达17.8亿元,在中国画家中仅次于齐白石,仅一张《长江万里图》就拍出了5712万元天价;他崇尚艺术就是真性情,常常一把火烧掉不满意的作品……大师与世长辞,留下了他对艺术之美贯穿一生的苦苦追求。
《交河故城》拍得4070万元
6月25日晚,91岁的吴冠中因病在北京医院逝世。虽然艺术生命已经“归零”,但吴冠中留下的笔墨丹青,却成为一笔永恒的社会财富。据了解,吴冠中近年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从2004年开始就多次到北京医院治疗或住院。
身家上亿 蜗居京城两居室
在今年3月31日,胡润在成都发布《2010胡润艺术榜》,吴冠中名列第二,比去年排名上升了两位。在2009年,吴冠中的作品公开拍卖总成交额为2.2亿元,仅比其杭州艺专学长赵无极少了两千万。
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直是宠爱,他的作品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1989年吴冠中的彩墨作品《高昌遗址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出187万港元,到翌年油画《巴黎蒙马特》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出104万港元,创下了高价基础;而1992年,吴冠中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后,作品市场价格呈现第二波升浪;2004年以后,在藏家和市场的推动下,吴冠中的作品不断出现拍卖新高。
现在一些当代艺术家,发家之后最爱干的事就是买别墅购豪车,大肆享受生活。而像吴冠中这样一位身家上亿的艺术大家,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是异常的简朴。吴冠中晚年一直住在北京方庄芳城园一套两居室的家中,用流行的话讲,算得上是“蜗居”了。
一生向上 无私捐赠许多画作
昨日晚间,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接受了采访,谈及吴冠中的离去,范迪安也不时表示惋惜。
范迪安告诉记者,自己是从新加坡一位美术馆负责人处知道吴老去世的消息的。范迪安提到,吴冠中作为当代书画界代表性艺术大家,艺术思想、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都是家喻户晓的。更重要的是,吴冠中对艺术界的关注,表现出了艺术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气,是他留下的学术精神遗产。
范迪安表示,吴冠中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他的艺术精神是一种激励人的向上的精神。据他透露,吴冠中去年对包括中国美术馆在内的数家美术馆进行了无私的捐助,其中很多作品都可以拍得高价。
简单生活
五平米书房创作
楼下路边摊理发
吴冠中对绘画的勤奋、对艺术的虔诚,终其一生保持灵魂的纯洁,甘做艺术“苦行僧”,在当代画坛也属于绝无仅有。
在京城的两居室里,他的书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就几乎顶到了书架。
室内没有名家墨宝镇宅,没有斋堂匾额述怀,唯有迎门的墙上有一幅根据梵高油画织成的挂毯铭志。梵高是吴冠中先生殉道艺术的偶像,别人送到了吴先生的心上;鲁迅是吴冠中先生追随文学的精神父亲,血管里融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
就是在这间袖珍书房里,却诞生了吴冠中的集纳了一百几十万字的散文随笔的文集。英国艺术评论家麦克・苏立文教授感叹:单凭他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的,吴冠中先生让太多的人意外。他的理发师就是楼下路边的理发摊。他曾告诉记者,去外地写生,别人不是把他当成修雨伞的就是当成修鞋的商贩。
《点线迎春》
烈火性情
应当取消美协画院
或者停止财政拨款
年近九旬时吴冠中曾说过,还剩两件事要做,其中一件就是“要讲真话”。2007年,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
“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美协、作协、音协、文联、画院这些机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每年花掉多少钱,没有统一的数字。现在搞改革开放,应该取消这些机构, 或者停止财政拨款,让它民间化,谁都可以办协会。”吴冠中曾指出,当下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再把画价炒上去。
吴冠中当时有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社会是不养诗人、画家的,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是成长不起来的。
对于自己的画作屡拍出天价,吴冠中也有清醒认识:所谓的天价,都是很多收藏者为了盈利、套现,联合拍卖行、买家一起炒出来的。
水乡系列
“我负丹青”
画到老“毁”到老
一次毁画200张
垂着谷子的大地上,太阳和肉体,一升一落,照耀四方。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援引这句诗说,吴冠中先生仙去,但他树立的国美美育旗帜不倒。
“我负丹青”,这正是大师吴冠中自传的书名。一个“负”字意味深长,道出了大师在艺术上的永不满足。1936年,17岁的吴冠中从杭州艺专走上了绘画之路,从此迸发出近乎疯狂的激情,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丹青水墨。
在自传中,吴冠中写道,他的艺术之路起源于对美的追求。“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在艺专求学时,他向富裕的女同学借钱,做了一件“大红袍”穿在身上,只因为觉得红色分外美。
吴冠中还有一个保持多年的“毁画”习惯。他的画如果自己稍不满意,哪怕已经完全画好,裱好,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因为他有一个坚定信条:“不满意的画绝不能让它流传出去,否则会害人。”他的画价极高,随便哪一幅都能卖出几百万元。即使冒名顶替的赝品,也动辄以百万元成交。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已被吴老自己鉴定为赝品,仍以230万元拍出。所以,行家们说,他每毁一幅画,就等于“烧毁一座豪华房子”。可是,他却始终不肯改变这个习惯,是画到老,“毁”到老。
据了解,吴老一生有两次大的毁画经历,一次是1966年,一次是1991年,特别是后一次把200多张作品一起烧毁了。
青年时期留学照片
黑马谈恩师
年轻时曾患肝病
晚年又验出癌病
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人称“黑马大叔”的张小平,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他是吴老先生的学生,曾多次为老师出书。
“心情不老,心脏渐老,这是我比一般老人更痛苦的缘由”
昨日,张小平向记者回忆,吴老先生的身体一向不好, 年轻时曾患肝病, 晚年又验出癌病。他在2002年时给张小平写的一封信中曾提到:“心情不老,心脏渐老,这是我比一般老人更痛苦的缘由。”张小平说:“尽管如此,老师仍坚持创作,直到2009年仍有不少新作品。”
近10年新作几已全部捐出,“希望百年之后更多人能看到”
“可能预感到自己的身体将支撑不住,老师在近10年来不断捐出画作,其新作品几乎已全部捐出。”张小平告诉记者,在近几年来,吴老先生分别向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院、香港艺术馆及新加坡艺术馆捐出自己的新旧作品,平均每地约有100幅之多,当中甚至包含了2009年的新作品。
吴冠中的作品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创在世中国画家之最,仅是一幅《交河故城》,就曾卖出4070万元高价。不过,吴老先生并没有将这些留给子孙后代。他的作品极少在拍卖市场中亮相,基本出现在美术馆与博物馆。“老师曾经说过,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过世之后),能有更多人欣赏到他的作品,而不只是在私人藏家手中。”张小平说,在给香港捐出50幅画作之后,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为此特别到老师家拜访,感谢吴老先生。
与妻子朱碧琴合影
先生常说:要开放成见 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张小平1978年春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学生,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大学校园的学子。在大学期间,吴冠中在其读大学一年级及三年级均担任张小平的水粉画科目老师。“老师最常提的是,要开放成见,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为“土洋”结合耗去毕生精力
“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是老师作品的一大特点。油画中的山、云使用淡墨与国画线条,在国画中又加入丰富的色彩。老师常说,我自己是很喜欢颜色的,还因此被戏称为好"色"之徒。”
好“色”之徒当然是戏称,不过为“土洋”结合,吴冠中却使尽了一生的精力。随手翻开他所写的散文,他的文字就为自己的画作做了最好的诠释:在题为《水陆兼程》的文章中,吴冠中写道:艺术起源于共鸣,我追求全世界的共鸣,更重视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共鸣,这是我探索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初衷,这初衷至死不改了。
从不责怪学生的老师
张小平说,老师对自己很严厉,治学非常严谨,却极少批评学生,教学多以鼓励为主。“比如,如果约了学生七点在某处集合,一起去写生,他从不迟到,但即使学生迟到,也会耐心等待,不会责怪。”
“在生活上,老师却非常质朴,多年来从未见过老师打的。无车接送时,老师只会乘坐公交。他经常穿着一双球鞋出门,穿衣也很随便。他对自己不感兴趣,从不爱拍照,也不爱照镜子,因为"觉得自己难看"。”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