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报》4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印度政策背后,一场辩论在不断升温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批准对台售武,引起中国军方媒体的一系列激烈评论。这种调子对印度而言似曾相识:它反映了中国战略家日益担忧美国在构筑“新月形”包围圈并遏制中国。有趣的是,这场辩论中许多都围绕着印度会在这个所谓美国领导的“包围”中扮演何种角色。
一些战略家担心“印度加入”美国联盟“将给中国安全带来深远影响”。中国军方学者警告需警惕出现旨在扼杀中国的“从日本到印度”日益扩大的网络。但也有人主张寻求平息紧张,认为印度作为“国际舞台上一个独立的大国”,不太可能成为美国此类图谋的一部分。还有战略学者认为当前中印关系足够牢固,无须担心印美关系。
中国应如何跟崛起中的印度打交道?这是其决策者面临的问题。上述不同观点反映了中国当前对此的辩论。一边是军方声音,认为两个竞争对手间的合作空间甚小,要求北京对印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另一派则主张更温和、非对抗性的外交路线。
去年中国报纸的文章和评论,让人感觉第一派声音日益占据上风。近几个月来,一些主流媒体对印度态度明显强硬。研究中国军队的尼赫鲁大学教授斯里坎特・孔达帕里认为,这些或多或少反映了有关中印关系的“军方观点”。这种观点基于对印度的3个基本立场。首先认定印度谋求成为强国。中国的反应是支持巴基斯坦牵制印影响力。其二认为印度“在南亚有霸权野心”。中国的反应是借支持南亚小国如尼泊尔和孟加拉国“反对霸权”。其三关系到印度在印度洋的势力,中国的反应是加强海军军力。
尽管中国军方影响力不小,但其观点绝不代表最高层决策者的共识。除了解放军,中国至少还有其他3个群体可影响对印政策,包括商业游说团体、退休官员和官方智库的印度问题学者。这一派看中印关系往往不限于狭隘的军事视角,认为跟印度搞好关系、确保周边和平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这些不同观点对印度重要吗?中国的外交政策最终由最高层在吸收不同观点后权衡作出。孔达帕里表示,但这是“极为复杂的过程”。最终决定取决于某个特定时刻哪一派影响力更大”。至于眼下,这场辩论的结果仍未确定。通常只有更强硬的“军方观点”见诸媒体,这助长了经常遭夸大的“中国威胁”论。毫无疑问,部分原因在于这些观点更具“新闻价值”。(作者艾南特・克里什南,汪析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