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当站长责骂手下把事情给办砸了的时候说的――本来是想露脸的,这下好了,把屁股露出来了。当我在网络上看到这组照片的时候,不禁想起了这句台词。
是呀。大手笔地砸了50多个亿打造的、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华新城,本意是要成为鄂尔多斯对外炫耀的市中心。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门面工程,最后却成了一座无人居住的“鬼城”。这个花了5年时间建设的康巴什,就这样成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史书告诉我们,话说在十三世纪的时候,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途经此处,认为这里三面被黄河环绕,是个不错的风水宝地,遂将次定为他的长眠之地,于是这个地方在蒙语里就叫“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
我们服务的一位客户曾经到过这个传说种的“鬼城”,走了一趟下来,空无一人的感觉,让习惯于现代文明城市里喧嚣的人,很是不习惯。而与咱们所熟知的大多数城市扩建开发的路线一样,当地政府在决策运作鄂尔多斯新城康巴什同样走的也是拍卖土地、招标投标,以及借用银行资本和开发商开发为体的“老路”。
当地政府虽然投入约50亿元,实际上也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最关系百姓的住房价格却因为卖地价格和城市发展定位上的偏差,出现了“畸高”现象。在政府刻意“拔高”和商家的炒作之下,“造就了这里的高房价”。
诚然,就如我们所在的北京一样,真正需要买房的普通人,都只能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去意,退居2线城市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外地购房户除了“炒房者”之外,也不大可能会大量涌入这座“鬼城”去“填空”。因此,当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这座新城里,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老城区人满为患,但新城区鲜有人迹,甚至 “清洁工比行人还多”。
当美国房地产业崩盘变成全球经济衰退催化剂,当中国似乎在走着日本曾经走过的地产开发之路,这一幕是否会在中国重演?我们不得而知,然后,这样的“鬼城”在中国,并不是惟一。
空荡荡的“鬼城”里GDP在狂欢
现在,耗资50多亿元、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华新城,但同时也成了一座无人居住的“鬼城”。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这个地方现在却几乎没人居住。偶尔出现的行人,看起来就像幻觉,拖着沉重的脚步沿着人行道走着,仿佛恐怖电影中大灾难过后孤独的幸存者。(4月2 日《国际金融报》)
超豪华的洋楼,超时尚的街道,超现代化的小区,这座北方新城的诞生无疑是个奇迹;而它对鄂尔多斯近年来超常规发展的贡献份额,更创造了另一个奇迹:GDP连年攀升,增长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
五年建设一座新城,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可50亿建成的市中心,却是空荡荡的;大手笔发展房地产业带来的GDP不可谓不可观,可热闹无比的数字游戏,却把多少人的幸福感给虚拟化了。
到底有没有泡沫?是不是支柱产业?就在人们对房地产业的虚热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现实版的“泡沫”无比惊艳地现身于鄂尔多斯,而堆砌和支撑这一“传说”的显然是虚无缥缈的GDP。
诸葛亮的空城计被发扬光大得如此淋漓尽致,宏大的政绩工程让多少人望而却步。在充斥着对高房价恐惧感的“鬼城”里,GDP幽灵招摇过市、恣意游荡,我们还得佯装诗情画意,瑟缩着吟诵“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
然而,或环顾四周,或举目远望,无助、无奈尽收眼底。房地产价格依旧奔跑不息,速度绝不逊于“鬼城”的建设;对GDP的疯狂追逐依旧热度不减,大有跟康巴什一决高下的英雄气概;某国家级贫困县筹建10个高尔夫球场的大气魄,更令人不敢多想。美妙的市场预期里,GDP在偷着乐;生猛的地王背后,GDP在忙着数钱;空寂的新城内,GDP的幽灵在游荡。
在国家重拳调控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开始压缩战线之时,又有人预言,房地产主战场将转向二三线城市,房价有望突破万元大关!禁不住又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其实,一个康巴什“鬼城”并不可怕,毕竟还可以警示后来者,怕就怕,更多原本繁华的城市,以它为榜样,市民被高房价赶走了、吓跑了,只剩下GDP在狂欢!
“鬼城”是中国地产界最大的“潜规则”
鄂尔多斯我虽然没有去过,但对其是早有了解的。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个地方三面被黄河环绕。十三世纪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途经此处,将这里定为他的长眠之地。这里的蒙语地名是“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鄂尔多斯是个相对富裕的采煤中心,人口有150万。作为可与成吉思汗的“恢弘皇城”媲美的公共建设工程,康巴什充斥着办公大楼、行政中心、博物馆、剧院和运动场―――更不用说在成片土地上建起的中产阶级式的复式公寓和别墅了。然而,唯一的问题是: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这个地方却几乎没有人居住。“鬼城”的说法便不胫而走。美国《时代》周刊在报道这一现象时,标题就两个字:鬼城。
本应该为人居住而建的房子,最后却与人隔离,成了“鬼”的领地。我想,绝不是因为鄂尔多斯的居民不想住进这么豪华的新城 ――可能不仅想,而且做梦都想,而是因为过高的房价让他们只能望房兴叹,避而远之。这样的故事不仅在鄂尔多斯上演,而且早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上演,并大面积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其中在北京,白领买不起房已是常识,一幢幢商业楼盘空置着更是“公开的秘密”。从“房奴”的流行到《蜗居》的爆红,高房价已成了全国人民的一大“杯具”。连温家宝总理都深有感触地说:“蜗居的滋味,我也曾体验过。”表示在任内要把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温总理都这么说,显然是因为问题已经“很严重”。
但高房价催生高空置率还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表像,而不是根本。根本是这种“鬼城制造”的欲望冲动在地方政府和投资商那里,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难以扼止。作为民生工程,中央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启动住房市场化改革,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力量,让老百姓更快地住上更好的房。但因为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资源,地产商控制着开发环节,银行凭借着资本力量,原本应该以“民心、民居和民生”为坐标的地产市场,演变成了弱肉强食的“逐利乐园”――在这里,地方政府想着的是如何卖出更高的地价,开发商想着的是如何赚取更多的利润,银行想着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房奴”为自己打工,投资客想着的是如何在房价持续上涨时,高价位抛出……这样的利益追逐下,金钱和权力成了地产市场唯一的“绿卡”,房价上涨也成了利益集团最大的“愿景”。唯独“民心、民居和民生”,无处安放,只能在《蜗居》这样的电视剧里抒发无奈的郁闷。
什么是中国地产界最大的“潜规则”?这就是中国地产界最大的“潜规则”――总有一股来自利益集团的合力,在无情地把“人居”变成“鬼居”,把“人城”变成“鬼城”。在《白毛女》里,那些将白毛女“从人变成鬼”者,最终还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自美国房地产业崩盘变成全球经济衰退催化剂以来,很多人士担心这一幕在中国重演将是灾难性的。而 “鬼城”康巴什的出现,无疑是一记提前的警钟。
康巴什是谁的康巴什?当然是康巴什民众的康巴什。要想让“鬼城”不再,方法其实很简单――还权于民,藏富于民,让话语于民。唯有打破中国地产市场“重金轻心”,“重权轻民”的价值标尺,“鬼城”的故事方有不再上演的可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