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历史恍如昨天的噩梦,充满屈辱与血泪,即使是历史课堂上的学生仍能读出疼痛。是什么样一种力量使中华民族遭遇空前的亡国灭种危机?
读历史的人不可避免地要戴上“有色眼镜”,鲁迅先生从历史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吃人”二字,吴思先生从历史里发现了“血酬定律”。历史有很多种读法,以不同的逻辑和眼光来打量历史,总是会有令人惊讶的发现。翻看近代中国历史,会发现中国总是逃不开日本的梦魇。
日本是中国无法避开的一个邻居。百余年的历史让中国人无法不把日本看成一个恶邻居。在近代所有涉足中国领土的列强中,涉足最深、影响最恶劣的,只能是日本这样一个近邻。
推动历史向前无外乎两种矛盾,一是阶级矛盾,一是民族矛盾。在中国的近代,民族矛盾几乎完全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在这些民族矛盾中,日本总是危害中国的急先锋。每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转折点上,我们总能发现日本在起着破坏作用。
以最近的事例而言,当今的中国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正在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已经站在了强国的门槛。但与此同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持续了20多年的“中日友好”局面却被打破了。
进入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日关系在平静了许多年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与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类似,挑起事端的总是日本一方。
自1996年日本桥本龙太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出于凝聚“民族主义”的需要,以小泉首相为首的日本的政治人物和团体不顾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纷纷参拜靖国神社。
与此同时,钓鱼岛事件、教科书事件、东海气田问题、日本“入常”问题、停止对华提供ODA,(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即政府开发援助)纷纷上演。不仅仅是政治事件,一些经济问题的背后也有日本的身影。中俄建设安大线石油管道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中国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问题,幕后都有日本的力量。
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事件,或许可以认为这是一定时期的偶然事件,但是如果回望100多年的近代历史和分析日本的地缘特点、文化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事件的出现不过是历史的延续 近代历史上的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如今亦是如此。
不妨简要看一下近代历史上的中国与日本。
19世纪中叶,闭关锁国了数百年的中国遭遇“3000年未有之变局”。
以中国文化的天下观而言,中国乃天下之中心,其他各国皆为夷狄藩邦。但是,始于18世纪中叶的西方工业革命,让英、法等欧洲国家“提前”进入近代历史,西方与东方的力量对比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进入19世纪,相对于西方世界,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国家无论是在政治制度还是科技能力方面,都已成为落后的国度。
伴随着具有扩张性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诉求,开始叩打东方世界的门环,资本主义的触角如同钢针一样刺进古老东方国度的皮肤。作为被动一方,正在以旧体制惯性慢行的中国和日本,感到了不适,并作出回应。
这种回应,最初中、日的表现类似,但最后又因为文化、国情的不同而选择了大相径庭的道路。日本以极短的时间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列强的一员。
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也在短时间内给中国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随后的维新力量与革命力量的作用下,暮气沉沉的中国也在缓慢地接近近代政治文明。
但是,作为近邻的日本,在中国的这一关键点上扮演了一个“破坏者”的角色。
19世纪初叶,当西方列强驾驶着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 蒸汽轮船抵达世界的东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方世界的兄弟进入“3000年未有之变局”就已经成为注定的事了。
在共同经历这场危机的同时,中、日再次“纠缠”在一起。与古代历史上的交往不同,在选择了不同的近代化路径的情况之下,作为近邻的日本与中国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打乱了清政府苟延残喘般的自救。
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摧毁了洋务运动的清政府刚刚建立起来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路径的改革自信。
自此以后,中国的历史再也无法摆脱日本的干扰,无论是晚清的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割占东北、全面侵华,中国的一个个历史机遇的断送,无不与日本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样,被中国拒之门外。但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再次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家。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近30年里,中日关系再次出现微妙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的“亲近”到20世纪末的“政冷”,可以清晰地看出,日本对对华政策至今延续着100年前的脉络。
当中国凭借改革开放重享一个大国应有的尊严之时,日本因为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再次成为中国人民的烦恼。
一句话,近代以来,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的转折点上。以史实观之,日本对中国所起到的作用完全是负面的。不妨以这样一个视角,翻看一下近代中国的历史,不难看出百年前的梦魇又有重新出现的可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