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发5次 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属正常现象 气象条件是主因
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受此影响,远在南方的香港当日录得香港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创历史新高,深圳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都受到了影响。
本次强沙尘暴的原因究竟何在?沙尘天气是否再度增多?记者昨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组织气象专家研究分析后认为,今年以来出现的沙尘天气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气象条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直击北京沙尘暴
记者曾经“千里追沙”
每年春天,沙尘天气总会对我国北方的天气产生影响。今年3月,北方部分地区还未进入春天,便遭受了一场沙尘天气。3月19日~3月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据中新社消息,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计,今年4~5月,中国北方还将出现6~9次沙尘天气过程,4月份影响中国的冷空气仍较活跃,强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仍较大。
上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侵袭北京的沙尘天气,要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入春后截至当年5月底,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多起沙尘暴和扬尘天气,沙尘来势汹汹使沙尘暴不再仅是一个单纯的天气现象,而是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天气?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大范围沙尘天气的发生?
2006年6月,本报联合中国气象局旗下的影视集团组成“追沙小组”,从北京出发,沿着207国道驱车千里,前往探访沙尘影响华北地区的主要路径。
“追沙”小组沿途经河北省的张家口市、张北县、内蒙古太仆寺旗、那日图、锡林浩特、阿巴嘎旗以及苏尼特左、右旗等地。这条路线,是沙尘影响华北地区的两条路径之一。记者对在那次“追沙”行动中捕捉到的一些镜头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风沙经过的路途中,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脸庞都布满了干涸的纹路,嘴唇上常常翘起白花花的干皮。在风沙最严重的地方,人们的肤色又黑又黄,一位女性告诉本报记者,她只有35岁左右,但那张常被风沙侵袭的脸,看上去却足像是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只要一阵风起,尘土飞扬弥漫,即使刚刚洗过的干净的脸也会瞬间成为“风尘仆仆、满脸沧桑。”
沿途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在沙尘侵袭最严重的时候,教室里需要亮起灯才能继续正常上课。有时候,考虑到年龄较小的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老师不得不把房间让给孩子们寄宿,以防止他们在回家的路上走失。
“沙”色京城
自2006年以后,市民们普遍认为北京的春天“干净了许多”,沙尘暴似乎已不再是困扰市民生活的聚焦话题了。但今年春天,沙尘暴卷土重来,3月20日,北京遭遇2006年以来最大的沙尘天气。
3月20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袭击北京,天色昏黄,空中弥漫着尘土,大风裹挟着沙尘卷起一阵阵尘土,尘土混合着沙尘,使得当天北京的空气状况格外糟糕。
外出的人们纷纷戴上了口罩和帽子,一些没来得及戴口罩的人用围巾把头和嘴包裹得严严实实。不过,即使是戴上一次性口罩,依然会感到沙从口罩的缝隙中钻进来。到了下午,漫天昏黄的状况有所缓解,大风依然强劲。
3月22日一大早,北京天空再次变得昏黄。尽管沙尘的强烈程度远不及3月20日那次,但随着大风的劲头越来越足,北京再现扬沙天气。
沙尘频繁来袭也给北京市民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大风沙尘侵袭京城,3月20日,北京城区空气达到了五级重度污染,这是继2006年以来北京遭遇的最大沙尘天气。
其中,北京市昌平区的瞬间风力达到10级左右,沙尘天气困扰北京城长达5个多小时。3月22日,沙尘在3天内再度袭京,又导致北京空气质量迅速下滑。
对此,中国气象局在此前3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提醒市民,进入3月份,北方大风、沙尘、南方强对流天气将逐渐登上我国天气舞台,低温阴雨、晚霜冻也将严重威胁农业生产,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向好趋势下的新纪录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2000年~2009年的气象历史资料显示:今年第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到3月中旬才开始出现,较常年的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时间异常偏晚;而且,往年3月份平均沙尘过程次数为3.9次,今年到目前为止就已出现了5次,显然偏多。
气象专家查阅近十年的沙尘天气过程资料发现:在过去10年的任何一个“11天”里,最多只发生4次沙尘天气过程,从未发生过5次。今年的沙尘天气过程,创下了21世纪以来的新纪录。
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沙尘天气明显偏多?对此,中国气象局组织气象分析研究后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沙尘天气实际上呈减少趋势。
据介绍,从近50年沙尘天气次数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春季,我国平均沙尘日数相对较多。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自1985年以来,一直处于多年(1961~2003年)平均值以下。
1997年达到最低点,1997年之后又相对增多,但也未超过多年平均值。2000年以后,虽然2001年和2006年我国的沙尘天气过程最为频繁,但其总体强度依然在多年平均值以下。
■据介绍,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影响亚洲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天气和气候变化,而不是在部分地区发展的、只占很小比例的沙漠化过程。
据介绍,今年以来的沙尘天气发生次数与近十年平均值相当。
特点
首发偏晚 时段集中
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5次沙尘天气过程,与近十年(2000年~2009年)的3月沙尘天气平均次数(4~5次)相当。
但今年沙尘天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首次发生的时间偏晚,直至3月11日才发生第一次,与近十年沙尘首发时间相比,异常偏晚,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
与此同时,5次沙尘天气又接连发生在3月中旬至今这段时期内,发生时段十分集中,使得人们感觉沙尘天气“突然增多”。
探源
亚洲沙尘暴有3个主要源区
据了解,亚洲沙尘暴的3个主要源区为:蒙古国南部的沙漠和戈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体的中国西部高沙尘沙漠区、以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构成的中国北部高沙尘沙漠区。
研究表明,中国国境之外的源区,“贡献”了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约40%。沙尘暴在中国的源地主要来自中国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它们是地质时期形成的,会在每年春季伴随着大风形成沙尘暴天气。
当然,除自然分布的沙漠和沙地对沙尘暴的“贡献”外,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而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沙漠化区域”的“贡献”。但这些新增沙地只占中国原始沙漠面积的约6%,且呈连年减少之势。
疑惑
为何今年沙尘多?
专家研究分析认为,气象条件是近期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沙尘天气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沙(尘)物质储备的地区,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沙源地”,如沙漠、沙地、戈壁、干涸湖泊以及大片裸露的干燥疏松、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化土地等;二是气象条件,主要表现为大气具备强的热力不稳定,产生边界层大风,将沙尘吹起,由上升气流将其输送到较高的空中,再由中低空的急流将沙尘“运输”到较远的地区。由于沙尘自身的重量,传输过程中伴随沉降,为沿途地区一一“送去”了沙尘天气。
今年起沙的“物质条件”远不及去年。2009年的沙尘天气是近十年来异常偏少的年份。与2009年相比,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今年2月,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植被状况与去年同期接近;今年3月上中旬,黄淮以北大部地区植被状况与近年同期接近。而且,从去年冬季以来,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大部地区土壤墒情好于去年同期。今年3月,沙漠源区地表含水量状况因前期降雪等原因,比去年要好,不利于形成沙尘暴。
2010年3月18日干土层与2009年同期对比结果表明,今年出现干土层的地区明显少于去年。也就是说,今年起沙的物质条件远不及去年同期。但出现的沙尘天气却比去年同期次数增多、强度增大。这说明,今年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条件”关系不大,其主要原因只能是气象条件。
罪魁 三大气象因素“合力扬沙”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气象条件导致今年沙尘天气首次发生时间偏晚,出现时段又趋于集中呢?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今年3月中旬之前,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等地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偏低,地表温度均在0℃以下。但到了3月中旬,蒙古国、我国内蒙古大部以及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明显回升,地表温度急剧升高至4~6℃,土壤全面解冻,一旦遇上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天气。
其二,冷空气势力强,大风天气多发。近期,亚洲冷气团位置偏南,强度异常偏强,冷气团频繁从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传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较强冷空气与日渐加强的暖性气团的不断交汇,导致大风天气多发。
据统计,3月中旬先后有5次较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东移南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天气。3月19日~21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风力普遍达到5~7级,阵风8~9级,其中北京石景山、海淀等区域的瞬间风力达到7~8级,昌平的瞬间风力更是高达10级左右。
其三,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位置接近沙源地区。根据气象部门监测,3月20日和3月22日影响北京的2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源地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蒙古国南部沙漠、戈壁以及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而3月中旬至今发生的5次沙尘天气过程都伴有蒙古气旋的发生,其发生位置均处在蒙古国南部,导致沙尘主要源地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十分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